【大百科词条(稿)】高本汉
高本汉
英语术语: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学科主编:刘丹青
分支学科:音系学,音韵学及诗律学
分支主编:张洪明 副主编:曾晓渝
高本汉(1889~1978)
瑞典汉学家。生于瑞典延雪平。1909年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1909~1912年在中国从事汉语方言调查。1915年获得博士学位。1918年任哥德堡大学远东语言文化教授,1931~1936年任校长。1936~1959年任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1956~1964年任皇家文史考古研究院院长。1954~1959年间曾任瑞典人文科学院院长。高本汉治学涉及中国文化的诸方面,如青铜器断代、汉藏语比较、中国文字、上古汉语音韵学和形态学、中古汉语音韵、汉语方言等领域,著述宏富而多有创见。他把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方言研究同清代学者的成就结合起来,开创了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新纪元。高氏早年利用汉语方言调查材料,写成《中国音韵学研究》,在中国引起极大反响。1936年该书由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译成中文。以后高本汉又进而研究上古音,兼及训诂、语法、古文字,陆续写了《汉语词类》(张世禄译,商务印书馆,1937)、《汉语的本质和历史》(聂鸿飞译,商务印书馆,2010)、《汉文典》(潘悟云、杨剑桥、陈重业、张洪明译,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诗经注释》(董同龢译,台湾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60;大陆有中西书局重刊本,2012)等著作。比较重要的带有总结性的专著有《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聂鸿音译,齐鲁书社,1987)。高本汉体现在各专著中的一些观点在不同时期也有发展与调整。
高本汉最大的贡献是把印欧比较语言学的构拟原始语形式的方法介绍到中国来,使汉语音韵学除分类外,在拟音上有了一套合适的方法和方便的工具。从此中国音韵学摆脱了传统著述中的神秘主义色彩,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在高本汉之前,语言学(旧称小学)一直被看作是经学的附庸,高本汉之后,语言学在中国就正式独立成一门现代学科。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音韵学著作,不论申述他的意见还是改正他的观点,都离不开他的影响。高本汉是当时少数能直接阅读古汉语文献的外国学者,故而对古籍的把握较为准确。但高本汉在研究中也存在误读、误释的现象,其文字、训诂、语法等方面的成就也较音韵学逊色。
(俞敏撰,倪博洋、曾晓渝修订)
>>> 语言所网络信息化工作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