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卷首语 | 回归理性 探幽穷赜

陈伟明 对古联今 2023-04-08

2019年11期《对联》杂志精彩导读



卷首语回归理性  探幽穷赜□陈伟明
齐友棠先生有着老而弥坚的精神,有着为霞尚满天的朴素情怀,鉴于齐友棠先生为楹联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在他以95岁高龄离开我们一周年日子里,特授予“最美对联人”称号。本人反复品读“最美对联人”西安颁奖活动的报道,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间,除了感动,更多的还是反思。曾几何时,老一辈联家们以对两行文字的那份痴迷和执着,饱蘸心血和泪水谱写出一曲曲复兴楹联的时代赞歌。他们身体力行,让中华民族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重新回归现实生活中的同时,也使之成为歌颂新时代、赞美新生活的重要文学载体。而如今,面对极具诱惑且名目繁多的各种赛事,有谁还记得“齐友棠们”筚路蓝缕的拓荒之路呢?!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接力打拼和苦苦坚守,离不开他们皓首穷经建立的理论的支撑和引领。实践证明,野蛮式的成长只能加速其走向消亡。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楹联理论的研究始终是这一领域的短板。从唐宋时期发轫,至清代才有较为系统的理论,不能不说这是导致楹联难以形成新高峰的症结所在。那么,在快餐文化甚嚣尘上的今天,楹联拥趸们依然陶醉在有如集体狂欢般的喜悦之中,早已把传承的核心要义弃之如弊履,完全被所谓的繁荣假象所蒙蔽。其幕后的直接推手,实则是名利的追逐、底线的失守,浑不知自己已沦落为市场的奴隶。至此,我们亟需厘清一个根本问题,即楹联繁荣的标志究竟是什么?难道是每年数以千计的赛事那么简单?这么多年来,楹联界没有几篇像样的理论文章,是何原因?究之,盖因今日之楹联人少有昨日苦行僧的精神,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裹挟下,寂寞相伴、安贫乐道的严谨治学态度已成为过去时。因此,理论研究滞后、引领缺位势所难免。这方面,齐友棠等老一辈联家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不慕虚名、不计私利,潜心考据者有之,勤于梳理、严谨治学者亦不乏其人,但最终均不约而同地回归到理论的层面进行研究,进而用他们的成果回馈社会,让更多的爱好者从中受到启发。如今的联坛还有几人能像他们那样躲却喧嚣、避开名利,甚至不惜用生命来守望和传承民族文化血脉呢?不可否认,当前楹联文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两行文字的认知程度,也为传统文化的全面振兴聚拢了人气。但盲目乐观,会使我们重蹈历史的覆辙。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所强调指出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在楹联界亦是一个普遍的存在。所以我们呼吁,有志于楹联事业的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楹联理论的研究和创作水平提高上来,让楹联的高峰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以实现。



追记“最美对联人”齐友棠先生

订阅《对联》杂志的三种方式

两行文字 打开中国文化——《对联》杂志的今生故事

2019年1期 卷首语 | 也谈文化自信

2019年2期 卷首语 | 发上等愿 立天地心

2019年3期 卷首语 | 迎春辞

2019年4期 卷首语 | 清明

2019年5期 卷首语|春光不待人

2019年6期 卷首语|最切的题,是家国情怀

2019年7期 卷首语|着我衣裳 吟我诗行

2019年8期 卷首语|胸中无暗惑 笔下有光明

2019年9期 卷首语|开学季·联教年

2019年10期 卷首语|不负韶华不负秋



更多精彩,敬请扫码订阅《对联》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