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卷首语 | 应时感物 洵美且异

王胜观 对古联今 2023-04-08

2020年8期《对联》杂志精彩导读




应时感物 洵美且异

□ 王胜观







暮夏时节,我所居住的北方城市,也如约进入“槐米季节”。大街小巷,国槐树开起黄白色的花束,一嘟噜一嘟噜的淡黄,掩映在墨绿色的树冠当中。一场急雨过后,槐米簌簌飘落,一地落英,花气可嗅。街市喧哗。如此闲美风物,市人却视而不见,能够抬头欣赏一树槐米者,十无其一。芸芸众生都在忙奔着讨生活。左手功名利禄,右手柴米油盐。抬头闲看槐米,亲近“人间草木”,这背后固然牵连着一定的文化修养,但大前提是,得有一颗对世间风物葆有感觉的心。我们大多数人似乎已经失去“物感力”了。而今天的物质化生活,并不是真正的物感生活,它已被功利实用的计较和计算严重地异化了。我们与物已有大隔阂、大关碍。比如,你对草木花鸟敏感吗?你会留心街旁的大树吗?你会静心地审视、关注你所居住的环境吗?你对经常走过的城市街区、老店酒肆乃至菜市场留意吗?再进一步问,你有古人一样敏锐而精细的“物情”“物感”吗?物感,对物的神圣直感,是人和世界深度关联的一个秘诀。我们古人就曾经活在这种直觉的“物感”或“灿烂的感性”之中,他们和物之间有一种神秘的感受和契合关系。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这是屈大夫的物感。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是苏东坡的物感。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是阳明先生的物感。
在当代,汪曾祺先生笔下:“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他还感叹“玉渊潭的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孙犁先生也有记:“养在窗外葫芦架上的一只嫩绿的蝈蝈儿,吸饱了露水,叫得正高兴……架上面,一朵宽大的白花,挺着长长的箭,向着天空开放了。”这个月的25日是七夕节。是晚,牛郎织女会在天上鹊桥相会。夏秋之夜,繁星闪耀,于葡萄架下可偷听两人约会时的脉脉情话,有时还会淋上几滴“相思雨”什么的。这时候正在埋头刷屏的你,还不至于告诉孩子“那都是瞎编的”来煞风景吧。“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这是洪应明写在《菜根谭》里的物感。见物,明道,会心,物犹人也。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松令人逸,桐令人清。俗世的生活已繁复而大不易,那么我们不妨放下手机,唤醒起可贵的物感,来感知洵美且异的四时明法和眼前风物吧。

 









图片视频音乐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打开喜马拉雅 听对哥谈联

喜马拉雅 搜索:对哥谈联

点击订阅关注哦




《对联》杂志微博

海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对联艺术期刊

投稿:13269221296(微信同号)

征订:13269221236(微信同号)

邮箱:duilian2008@sina.com


更多精彩,敬请扫码订阅《对联》杂志

邮局微信订阅

客户端中华联墨

对联杂志官微

青青导读对联杂志


订阅《对联》杂志的三种方式

用对联书写中国梦

卷首语 | 读书之风当兴矣

卷首语 | 捧读经典 心静生凉

2020年3期卷首语 | 写在抗疫斗争进行时

2020年2期卷首语 | 春联漫卷中国红

2020年1期卷首语 | 对联,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课 是中国宝贵的教育资源 ——对话文化大家楼宇烈先生

看,龚鹏程这样为对联点穴

甲骨文集联书法 引导国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著名学者朱彦民先生专访

未名湖畔可犁云 ——专访著名楹联家、北京大学教授谷向阳先生

发现《对联》之美 ——王永江先生做客对联杂志社小记

两行文字 品读中华 ——《对联》杂志35年峥嵘岁月速写

《对联》:百万联友的心灵家园

卅五年来催少壮 二三代后尽芳华 ——专访《对联》创刊人、第一任主编郭华荣先生

名人联话|我来添尔一峰青——话说一代文宗傅山及其对联

“对联学”:曾经的关注与当下的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