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6月用电增速创新高,疫情负面影响逐渐消退

中国电力 2023-07-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电力供需研究 Author 吴姗姗、张春成等


编者按国网能源院供需所持续20多年开展电力供需分析预测、能源供需分析预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政策分析等方面的建模与研究工作。本专栏将围绕能源电力需求预测模型、能源电力供需形势、能源电力转型发展以及实验室建设等内容,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思考与读者分享交流。

文章导读日前,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相继发布今年6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和全社会用电量数据,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连续四个月回升、连续三个月正增长,月度增速创2019年4月以来新高,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改善,经济运行态势持续向好。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1%,疫情负面影响逐渐消退。展望下半年,我国用电需求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对冲政策、气温、电能替代等因素影响,预计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33万亿~7.48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3.5%。


6月用电增速创新高

疫情负面影响逐渐消退

执笔人:吴姗姗、张春成、

徐朝、李江涛

国网能源院

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


      全社会用电量月度增速创2019年4月以来新高6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3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增速较5月份上升1.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电量增速连续四个月回升,创2019年4月以来新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形势不断好转拉动电需求增长;二是全国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江南、华南出现持续性高温,降温用电释放较为充分。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354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2个百分点。

图1  2019年以来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月度同比增速

      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平稳较快增长,第二、三产业用电量增速进一步回升6月份,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2.9%、4.3%、7.0%和14.3%。其中,第二、三产业用电量增速较5月份分别回升1.4、3.5个百分点,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继续提升,第一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连续两个月超过10%。上半年,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分别为8.2%、-2.5%、-4.0%和6.6%,今年以来第二、三产业运行较去年仍有差距。

图2  全国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月度同比增速

      工业用电量增速环比进一步上升,生产整体恢复至常态化水平6月份,工业用电量4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增速较5月份回升1.4个百分点,反映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上半年,工业用电量221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4%。

      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年内首次超过工业增速,细分行业增长面继续扩大6月份,制造业用电量32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增速较5月份上升2.2个百分点,高于工业用电量增速0.5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恢复。31个细分行业中,24个行业用电量正增长,较5月份增加2个。其中,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达18.2%、10.1%,反映居民对食品类商品消费意愿强烈;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可选消费品行业受国际疫情冲击明显,部分行业用电量持续负增长,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11.2%、4.2%、3.1%。上半年,制造业用电量166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

      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年内首次全部同比正增长6月份,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17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增速较5月份上升1.7个百分点,用电量连续三个月正增长,主要得益于基建项目加快推进、房地产投资回暖。其中,建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行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8.0%、4.0%、2.6%、1.8%,增速较5月份分别变化1.5、2.0、-0.1、3.9个百分点。上半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947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

      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明显高于传统制造业,新基建相关行业用电量保持快速增长6月份,装备制造业用电量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增速较5月份上升2.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工业、制造业、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4.0、3.5、4.3个百分点。在汽车消费政策及新基建加快部署的拉动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分别达到28.8%、20.3%、11.8%;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11.8%、9.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3%。上半年,装备制造业用电量311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7%。

      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用电量年内首次全部正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保持高速增长6月份,生产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0%,增速较5月份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保持强劲增长,增速达29.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增速首次转正,增速为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增速均超过7%。上半年,生产性服务业用电量17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

      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增速年内首次转正6月份,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2%,增速较5月份上升6.7个百分点。其中,得益于学生返校复课、娱乐场所逐步恢复营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用电量增速(-8.7%)大幅回升,较5月份上升15.0个百分点;其他行业用电量均正增长,卫生和社会工作用电量增速高达17.3%,反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268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7%,累计恢复进度滞后。

      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连续两个月超过10%6月份,居民生活用电量8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增速较5月份下降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8.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14.8%、13.6%,主要由于降温用电持续释放及居家办公人员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上半年,居民生活用电量53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

      各区域全社会用电量保持正增长,华东区域用电量增速超过10%分区域看,华东、西南、东北、西北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0.3%、9.1%、4.4%、3.6%,较5月份分别上升5.2、3.3、1.6、1.4个百分点;华中、华北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5.8%、0.9%,增速与5月份持平;南网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8.0%,较5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分省看,31个省(市)中,26个省(市)全社会用电量正增长,较5月份增加3个,其中江西、浙江、西藏、福建、广西5省用电量增速超过10%;宁夏、黑龙江北京、青海、山东5个省(市)全社会用电量负增长,其中宁夏(-13.7%)用电量降幅超过5%。

      展望下半年,我国用电需求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对冲政策、气温、电能替代等因素影响。具体来看:

      电力需求受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疫情全球蔓延导致的国际供应链和需求的变化。当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1400万,贸易关系持续恶化,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家权威机构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将出现严重衰退。在常态化防控下,我国各行业达产进度将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装备制造业、高耗能行业于5月份率先达产;受限于国内外消费需求不振,消费品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最快将于三季度达产;生产性服务业可能在三季度达产,生活性服务业受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影响恢复相对滞后,可能在四季度才能基本达产。

      政府将继续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保障经济稳定运行。受基建托底作用增强的提振,下半年投资增速有望显著回升,预计全年增长3.5%,增速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受促消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的影响,下半年消费温和回升,预计全年增长2.6%,较上年下降5.4个百分点;受国外主要经济体重启经济的提振,下半年出口增速有望小幅回升,预计全年增长-5%,较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预计全年经济增长3.0%左右,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8%、2.8%和3.1%。若全球疫情对我国经济形成持续较强影响,全年经济增速可能降至2%左右。

      今年夏季我国气候总体偏涝,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降温用电总体平稳增长。6月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强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暴雨强度强,导致华中、华东多地气温较常年偏低;而江南、华南大部出现持续性极端高温天气,降温用电充分释放拉动电力消费快速增长。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测,7月下旬至8月份,我国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分布“北多南少”,江南、华南等地高温日数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考虑去年降温用电基数相对较低,预计今夏降温用电总体平稳增长,对用电增长产生较强拉动作用。

      全国电能替代电量有望突破2000亿千瓦时,将有力拉动用电量增长。国家大力推进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环保约束趋严为进一步拓展电能替代深度广度带来新契机,加快推进岸电推广应用、推进重点区域电供暖改造等专项支持政策进一步聚焦,将有力推动重点领域深度替代。预计2020年国网公司经营区域将完成替代电量1900亿千瓦时,全国有望突破2000亿千瓦时。

     预计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33万亿~7.48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3.5%。考虑到经济运行将回归正常区间、全国气温正常偏高的概率较大,在此情景下,预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7.4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0%。在中方案下,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7.4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0%。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6.5%、3.9%、7.0%和6.8%。其中,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电量出现大幅负增长,二季度起用电增速在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逐步恢复,下半年用电量维持较快增长水平。分产业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量比上年分别增长4.0%、2.1%、2.9%,增速均有所下降;居民生活用电量比上年增长7.6%,增速有所提高,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8%,较上年提高17.9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华北(含蒙西)、华东、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和南网区域用电量比上年分别增长3.1%、1.3%、1.2%、2.8%、5.6%、4.5%、4.5%,增速较上年分别变化-1.5、-2.1、-2.4、-0.7、2.0、-1.7、-2.4个百分点,其中,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南网区域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大,东北和西北电网区域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




专家介绍


吴姗姗,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博士,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预测、电力市场分析预测、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委托的数十项科研课题,曾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咨询优秀成果奖和国网能源院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发展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张春成,硕士,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力供需分析预测、能源供需及中长期能源展望等方面的研究,编写出版《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中英双语)等著作,参与多项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委托项目,曾获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奖、国网能源院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数项,发表文章十余篇,曾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徐朝,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重点行业形势及能效、电力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能源局能源战略规划、国家电网公司雄安新区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等研究;参与编写出版《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节能节电报告》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软著及专利数项;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优秀调研成果奖1项。

李江涛,博士,高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经济分析、电力供需预测、中长期能源展望、国际能源统计等领域研究咨询工作。牵头承担多项重大研究咨询课题,曾获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奖等。工作以来,发表内参专报30余篇、期刊报纸60余篇。主笔编著《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年度报告(中英双语),牵头运营《电力供需研究》微信公众号。曾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青团员,国网能源院青年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优秀课题负责人等荣誉称号。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简称供需所)是一个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研究所,前身是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电力市场研究所(1999年成立),2006年更名为电力供需与节能研究所,2009年更名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主要负责宏观经济、能源电力供需、电力需求侧管理、电能替代、电力营销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供需所内设宏观经济研究室、电力供需研究室、节能与营销政策研究室,专业覆盖宏观经济、能源经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经济等。共有24名员工,平均年龄33岁,其中博士18人,具有高级职称18人,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得“国家电力公司先进集体”、“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国网能源院先进集体”以及“课题攻关党员创新团队”等称号。




 往期回顾 


【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2019年全球电力发展回顾及2020年展望
◀ 
中国能源转型及新能源发展前景

【能效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我国节能成效分析

【全球能源分析与展望】隐藏在世界能源展望背后的“权谋”

【能效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现状及节能效果评价

【能源电力供需分析预测】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的路径研究

【能效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我国节电成效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基于AHP-DEA的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模型构建及应用

【电能替代与综合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编辑:杨彪

审核:蒋东方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   010-66603802(编辑)                      010-66603801(发行)                      010-66603587(传真)        邮    箱:  zgdl@sgeri.sgcc.com.cn        网    址:www.chinapower.org


     官方微信号:ELECTRIC-POWER

        主办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