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能源规划智见】关于工业园区能源规划的思考

国网能源院 中国电力 2023-12-18


编者按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城市能源规划咨询中心主要聚焦于园区级和区县级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商业模式分析、体制机制分析以及配套展示宣传等领域,根据城市能源系统的主要构成和功能,重点从电力、热力、建筑、交通等专业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实现从理论研究到落地应用的贯通。本专栏将围绕园区级和区县级综合能源规划关键问题,从理论研究、模型方法和经验实践等方面展开,结合相关成果和研究思考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

文章导读:自1979年我国设立第一个工业区—蛇口工业区以来,我国工业园区已历经40年的发展,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截止2018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2500余家,贡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值。其中,仅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万亿元,占全国的11.3%。随着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园区也成为了高耗能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十四五”期间,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园区能源生产消费将面临诸多挑战、发生诸多变化,基于此背景,关于工业园区能源规划提出一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工业园区能源规划的思考

孙志凰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







一、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规划园区能源系统,保障园区高质量发展


      工业园区经济基础好、负荷聚集且负荷类型多元,具有能源梯级利用的客观优势。立足园区产业发展和能源资源禀赋,统筹规划园区电、气、热等综合能源系统,是提升园区综合能效的重要手段。合理选择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供应方式,协同规划电网、热网等能源传输网络,促进多种能源形态高效协同转化。发挥储电、储热、储冷等灵活资源的调节能力,挖掘需求侧响应、辅助服务市场潜力,抓住碳交易等新兴能源市场发展机遇,创造更多增值收益。重视能源生产、传输与消费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园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园区工业节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优化能源资源利用


      2016年7月,国家工信部发布《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工业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推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按照“源头减排、末端治理、技术优化、全程监控”的系统性思维,重点做好工业能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改造等工作。明确产业转型升级途径,鼓励园区造纸、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企业、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重点用能行业积极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坚持生产集约化、高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立足园区自身发展实际,将产业能耗指标纳入产业准入条件,实行工业园区绿色准入,有偿使用环境资源,执行强制性污染排放标准和污染收费制度等。







三、推动园区交通节能,建设集约高效、智慧便捷的绿色交通体系


      推广使用节能交通工具,优先发展园区公共交通,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开展新能源汽车及加气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发展规划,做好充电设施预留接口与停车场区域总体布局;鼓励园区内部物流车、私家车使用电动汽车、LNG、油电混合动力等节能车辆;有港口的园区,大力推动岸电布局,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装卸机械“油改电”;推广节能型路灯,提高园区照明系统节能水平;完善智能交通体系,全面开展电子站牌建设、无线视频监控、及时更新园区道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推动智能化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引导、交通监控等)和智能化交通服务(停车服务、综合枢纽换乘、动态导航等)。







四、推动园区建筑节能,建设绿色节能、智慧宜居的特色建筑集群


      2017年,我国建筑总能耗为9.47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1.11%。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预测,我国建筑部门总能耗将在2042年达峰。建筑能耗一直是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动园区建筑节能,是优化园区能耗指标的有效途经。一方面,对既有建筑实行建筑能源审计,加快建筑节能改造,根据实际建筑负荷特性,充分利用园区本地工业余热、清洁能源,积极使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储能等技术,提升建筑能效;另一方面,对新建建筑,在土地出让、规划设计等环节严格把关,明确其绿色建筑星级及能耗标准要求,从源头上推进建筑节能。同时,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示范项目,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五、推动园区清洁能源使用,建设本地清洁能源充分利用的绿色供应体系


      根据国家2018年能源局统计数据粗略推算,我国工业园区新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比重不足5%,新能源消费提升空间巨大。园区应加快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常规能源融合发展,发挥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绿色供给。充分挖掘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潜力,积极利用柔性电力技术、热泵技术、储能技术,推动园区建设绿色能源供应体系。







六、推动园区智慧平台建设,建设实时监控、协同管理的智慧管理平台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正在兴起。园区需加强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实现对重点工业用户、重点建筑、交通枢纽站等能耗监测,建立和完善能效测评、能源审计、节能服务等能源管理工作。长远考虑智慧管理平台对各类能源管理系统的兼容和扩展能力,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建设做好技术准备。



专家介绍


孙志凰,硕士,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能源产业与国际合作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园区综合能源规划、综合能源服务等专业研究。先后参与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管理咨询项目等10多项。发表论文6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

团队简介城市能源院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出资组建,2017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是中国首个城市能源研究院。目前已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研发机构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入库。
      城市能源院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重要单元,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党组部署的“高端智库、技术研发、市场示范、产业孵化、国际合作”五大职能定位,充分发挥“高端智库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国际合作平台”三大平台优势,通过不断推进跨界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为服务国网公司战略落地实施作出独特贡献。坚持在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城市能源院以建设“高端智库驱动型的能源产业创新孵化平台”为核心,成为城市能源变革整体解决方案的战略倡导者、规划引领者、实践推动者。
      城市能源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实践“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在城市全面落地,承担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局、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牵头编制《苏州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创建方案》。支撑国网公司综合能源服务顶层设计研究和国网江苏电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联合德国能源署、国网欧研院开展同里新能源小镇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城市能源优化利用实验室”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培育类实验室命名。与东南大学共建创新联合体,设立研究生工作站获省教育厅批复;与苏州大学合作课题被省科技厅推荐为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出资参股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提升建设城市能源革命整体解决方案核心能力。承接苏州广电传媒广场智慧管控平台建设项目,促成苏州广电大楼获得省内首个LEED铂金级认证。成功承办“第三届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城市和区域能源转型分论坛”,发布首份《中国城市能源报告》,与中国能源报合作创办首个《中国城市能源周刊》,打造“城市能源”高端论坛,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





 往期回顾 


【城市能源数据创新】“一网统管”的城市能源数据平台建设是城市能源变革发展的关键

【城市能源战略聚焦】我国综合能源服务的五大潮流趋势

【城市能源产业技术洞察】高校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

【城市能源规划智见】园区电气化,综合能源服务当成主抓手

【城市能源数据创新】城市能源变革评价指数及实证研究

【城市能源产业技术洞察】港口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城市能源战略聚焦】苏州有条件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转型融合发展

【城市能源规划智见】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多能协同规划辅助决策技术

【城市能源数据创新】影响城市能耗的关键因素分析和能源视角的城市分类评估


编辑:杨彪

审核:蒋东方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