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倘鲁迅还在,将弄到无家可归
京居随笔
文|胡兰成
一
去年一年,以偶然的机缘和萱夫妇住在一道,邻居的还有路夫妇。今年,又以偶然的机缘,他们都到上海去了,只我和棣还住在这里。
晚秋的庭院是温暖而妍丽的,空气像海水一般澄清。外面是广大的南京城,徘徊在南京城上的白云带来了在世界的远处人们的厮杀声。但院子里仍然是这么寂静,寂静到使人感觉荒凉。
是这么荒凉,连记忆都成为奢侈的。棣到街上去了,四面一看,南京城之于我,只有院子里的一只鹅,这时它正侧着头在院子里阔步。和鹅,是不能谈什么的。于是我回到房间里,要了一杯竹叶青,一把花生米,写这随笔的第一章。
二
还是在喝酒,在吃花生米,就写一点关于鲁迅的话吧。最近《中华日报》副刊有好几篇关于纪念鲁迅的文章,我看了之后忽然想到:“倘然鲁迅现在还在,他将怎样呢?”
点上一支烟,看看窗外,院子里还是只有那只鹅,我知道它是不懂的,于是自己答道:“倘若鲁迅现在还在,他将反对军事独*裁也反对屈伏。对于Z¥G,他或将继续拥护,可是他对于战时的文艺与青年思想的批评,将非Z@G所能忍受,于是他将弄到无家可归。”
这是有根据的。鲁迅临死之前还有这样的说话:“但不要以为做自己人的奴隶比做外国人的奴隶好。”选择主人果然是没出息的。再说,那时候国防文学正流行,鲁迅还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主要之点在于它必须是文学,并且是现实生活的,倒不在乎加上一条尾巴做旗杆,挂上一面旗子写道:“国防文学。”
前几天,和一位日本人闲谈,我说道:“使中国人了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的认识与科学的,鲁迅有很大的作用。中国人甚至因为鲁迅的关系,对内山完造都非常之好客。但鲁迅是一直反对日本的对华政策的,在这上头,鲁迅是中国的人物,也是世界的人物。”
鲁迅在时,是一直被伤害的。死了之后,有赞美。但我要请赞美鲁迅者读一读鲁迅骂人的文章,正是针对着这些赞美者的。
现在就是这样,你尽管可以赞美鲁迅,但你倘若举出鲁迅的主张的最微末之节,例如说,鲁迅是反对尊孔读经的,就马上会有上海滩上的白相人喝道:“识相点!”因为这与许可歌颂鲁迅并不相干。
三
还是谈的鲁迅。
鲁迅死后之成名,正是他生前所怕的。看“鲁迅遗物”,其中就有一封信,是他若干年前阻止朋友把他的作品提出于诺贝尔文学奖金委员会的。阻止的原因之一,是怕因这一来,成为偶像,遇到看不过去的事情,也不好随便得罪人。这点我颇有所思。
我现在正在做官,而且人家称之为能写文章的官。大家见面,颇为客气。但每逢人家对我这么客气之际,我总有点憟憟危惧,想道:倘若我开口说话:“不是这样的吧”,而于同行有所不敬,恐怕马上就会非常之难看了。不幸我的同行又有两个:官吏同行与文人同行。
我也几次愤愤然过:“要这劳什子干吗?”但愿我能学到鲁迅的什一,有朝一日,这劳什子果然不要了。
来源:选自《胡兰成全集·戊辑·集外文与遗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