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中国古代制度遭遇现代文明会“水土不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提到讲中国政治制度的书,许多人最常见的反应,要么是敬若上宾,要么是漠然以对。

一句话概括,就是“没看的必要”。
 
当然,人们的“没必要”并非没有充足的理由:
 
1、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没必要:

“古代中国确实强盛,但1840之后,必须抛弃落后的旧制度已是公认的事实。既然如此,大可不必看古代政治制度的书,看也选择奠基现代文明的、主讲“分权制衡”、“权利法案”的那些好书。
 
2、看中国人写古代政治制度的书,没必要:

“鲁迅说尽量不读中国人写的书,观点尽管有些偏颇,但国人写政治制度的书,不是‘史观上成王败寇’,就是‘内容枯燥乏味’,极少数值得一读的,却也难逃‘自封上帝’的评书人视角。”
 
3、逐字逐句地看,更没必要:

“先秦之后,政治就成了大一统的代名词,宋元明清亦不过是名字不同,其专z实质都一样。明白这个道理足够了,挨个儿朝代细翻无疑是浪费时间”。
 
不过,这些观点看似都有道理,却也难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甚至忽视了制度存在的一个根本基础——社会土壤。

制度从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钱穆先生所说,“所有政治制度,必与人事相配合”。否则无论盲目“移植”,还是全盘“否定”,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过失,甚至灾难。
 
为此,我们诚荐钱穆先生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目录
 
◎本书摒弃了全盘否定的“有毒思维”,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历程,不仅是我们文化基因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更影响着每个人的机遇、决定着时代的命运。试举一例:

西方分权制在中国之所以“水土不服”,并非是国人不认可“权力需要被制约”,而是建构于某种复杂的传统之中。

这也正是我们思考政治时,既需要阅读西方政治制度的经典著作,也需要这本《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原因。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页展示
 
◎本书拒绝将历朝历代的政治系统简单归因为“秦制的复刻版”
 
书中没有将历朝历代的政治系统视为一个“相互沿袭”的共同体,而是系统梳理了中国历史上最典型,也最独特的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通过勾玄的概观与比照的反观2个维度分析它们的“得”与“失”,更重点论述了“得的部分”。按钱穆先生的说法:“重要的不是推倒,而是建立”。
 
钱穆先生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他被誉为“最后一位国学宗师”、“中国史上最重要的史学家之一”。
 
与其他史学家不同。他对待中国历史,既不是怒赞式的“热情”,亦不是除之后快式的“冷情”,而是怀揣敬意的温情。
 
他的文字,语重心长;他的思想,更直指中国文化的本质。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他强调,秦汉以来政体不是一团黑暗,我们要对其“好”的部分有清醒的认识;但更要思考为什么从没有一种伟大的制度和观念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史学家王家范评价他“以数语笼括一代大局”,余英时评价他:“一生为故国招魂”。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收藏阅读大师“醒脑之作”(还可在规格中收藏《钱穆作品集》,全方面洞悉传统文化,读懂、读通、读透中国 )
 

▍延伸阅读

钱穆:传统政治的四大流弊

大师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

中国古代两千年臣民心态史

张宏杰:权力支配一切,是古代中国制度性腐败的根源

文明社会的六个特征

文明的倒退,不仅仅是技术的失控

语言即文明:“清洗”词汇比空谈常识更重要

新中国的第一个转捩点,此后国运大变样

浮海宁甘著“禁书”:《五四运动史》与现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根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