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岂有此理:还原那些被“污名化”的中国文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岂有此理!中国文化不背这个锅。


一百多年前的国门洞开,不但深远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更是从此起,让中国文化背上了一口落后的大锅。


比如,几千年的循环史,跪拜、辫子、阿Q等符号,都是中国文化的锅。


然而,细扒历史,深入中国文化,会发现实情远非如此。


◎ 跪拜不是体现恭顺,而是表现平等?


跪拜。五四后学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落后体现,尤以清宫剧中三跪九叩为典型。“国学大师”们则认为这是“感恩”的“美德”,比如春节拜年、清明祭祖的跪拜环节。


然而,真实历史是,古人席地而跪坐,跪拜礼仪部分实际上就是拜,而不是跪,先秦古礼中,新媳会与公婆互相跪拜,君臣坐在席子上互相跪拜。古礼跪拜,恰恰追求人格对等。只是后来含义发生扭曲,更为金、元、清等落后朝代发扬光大。


◎ “有国有家者”中的家,不是个人发展的羁绊,而是个体自由的代名词?


古老历史中的家,是贵族、自由人才拥有的。殷周史料中,从诸侯到贵族,多以称“家”而自豪。“家”虽小,却是内部亲密互助,对外自保的小共同体。


但是,战国时代逐渐转入全国一体的军国体制,王权希望打破大大小小的“家”,将“家”中每一个人、每一颗粮食、每一滴血都榨取出来。

家的价值在秦国瓦解最为成功,商鞅两次变法,严厉打击旧家,行弱民之法。


以上皆出自李竞恒先生的精彩小书——《岂有此理?》。



中国历史文化叙事,长期被粗暴的“二千年皆秦制”简单遮蔽。而很多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批判,特别是根据强大势力的喜好切割、增减甚至篡改,已经扭曲了传统文化的真面目。甚至把传统文化当作阻碍社会进步的替罪羊。


李先生的《岂有此理?》,即是针对时下流行的种种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误解,通过使用详实史料、历史梳理手段正本清源,为读者还原真实历史进程:


· 为什么中国古代司法是保护私有财产的?


· 很多人认为封建礼教是用来压迫社会底层的,为什么是错的?


· 为什么中国历史,从宋朝以后,常常是:进一步,退两步?为什么这种一进两退,恰恰是中国文化——逐步被抑制、扭曲、改造的结果?


梁文道:“中华传统文化” 成了无处不在的日常用语。大潮当中,泥沙俱下,难免有许多如“重振夫纲”等让时下人疑惑甚至反感。幸好有李竞恒兄这部新作,不落流俗,正本清源。


鲍鹏山:这本书讨论的问题,对所有关心中国文化、中国现在和未来的读者,都是重要的。


李竞恒先生长期深研传统文化,捍卫中国,却不敌视西方。他深感中国文化种种之扭曲,遂“拍案而起”,始作《岂有此理?》。先知书店有幸得到李先生签名本,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游民文化》:揭秘不为人知的另一个中国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看透传统社会最难触碰的秘密

在传统文化视角下看中国,写到钱穆就到头了

罗素: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看完后会被沉重的压抑感折磨,不适合让普通大众接触

秦蓓蓓:我的父亲秦晖

张鸣:秦晖,不止一次让我感到震惊

邓晓芒:我的妹妹残雪

1862年,马克思评太平天国(完全失望)

王瑞芸:艺术,是一种文明最醒目的招牌

科学与宗教的边界:事实交给理性,意义交给信仰

好父亲是一个社会的稀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