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 | 祝尚书《宋代文学探讨集续编》

未曾读 未曾读 2022-09-14


2020.01.01|No.33

宋代文学探讨集续编,祝尚书著

定价:66元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

四川大学古典文学研究丛书,祝尚书主编 




作者简介




祝尚书,194410月生,四川阆中市人。1982年获硕士学位。调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预纂《全宋文》及《中华大典﹒宋元文学分典》,历时十五载,由助理研究员累至研究员。出版古籍校点、资料编著逾千万字。转中文系,任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杨炯集笺注》(中华书局,2016)、《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宋代巴蜀文学通论》(巴蜀书社,2005)、《宋代科举与文学》(中华书局,2008)、《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宋元文章学》(中华书局,2013)及《宋代文学探讨集》(大象出版社,2007)等十多种,发表论文百余篇。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目录




论宋人“诗人诗”、“文人诗”与“儒者诗”之辨

以道论诗与以诗言道:宋代理学家诗学观原论——兼论“洛学兴而文字坏”

论南宋的文章“活法”

从宋代台阁体的繁衍看文学体派的形成机制

略论文章学研究的资源开发

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

王安石“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对科举的影响

论赋体类书及类事赋

试论我国科举制度延续千年的原因

科举守护神“文昌梓潼帝君”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试论王应麟《词学指南》的价值

论科举与文学关系的层级结构

略论《宋登科记考》的体例

唐宋制科盛衰及其历史教训

论文章学视野中的宋代记序文

论文章学视野中的“宋体四六”

论中国文章学正式成立的时限:南宋孝宗朝

关于文章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续修四库全书·宋别集》收书商榷

谈《蒙川遗稿》十卷、四卷之关系

后记

 

宋代文学探讨集,大象出版社,2007年

 



后记




1986年年中,我当时供职的川大古籍所承担了编纂《全宋文》的任务,于是偕诸同仁丢下原来的研究方向,一齐转入宋代。待《全宋文》基本完成,已经是十几年后的事了,而我又预纂《中华大典·宋元文学分典》,直到上世纪末才了事。一生的黄金时段,就这样在青灯黄卷下消磨殆尽。世纪之交,我由古籍所转到中文系,开始教学和个体研究,希望实现学术转型,但仍然没有离开赵宋一代。在编纂集体大项目时,也撰写过一些私家论著,如《宋人别集叙录》《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等,不过那都是夜间熬出来的,不是“官”许的主业。

到中文系后,除教学任务外,前后只做了两个项目:一是“宋代科举与文学”,二是“宋元文章学”。第二个项目还未结束时,恍惚间到了退休年龄,而手上尚有多名硕、博士生未毕业,只得“陪太子读书”,故真正成为“圣贤”(剩闲),又在两年之后,快到孔夫子“从心所欲”的时候了。我一生的学术经历,就这么简单,漫长而又短促,痛苦并快乐着。在做“宋代科举与文学”课题时,曾将已发表的二十二篇前期成果编为专题论文集《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蒙傅璇琮先生谬奖并赐序,推荐给河南大象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几个月后即告售罄,遂第二次印刷。这无疑是个鼓励,因将前此发表过的其他论文选编为《宋代文学探讨集》,共收三十一篇文章,于2007年仍交大象出版。“荣退”后,七八年来一直与杨炯、吕本中两部文集为伴,并试作笺注,所谓“闲云野鹤”,其实一天也不曾享受。2018年末,蒙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支持,选取2008年至2016年间发表的二十篇论文结集,主要包括当时有兴趣的理学与文学,诗派形成原理,以及做前两个课题后意犹未尽的相关文章,大致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注释等也多沿用旧有格式,部分篇章作了些许修改或补充,在责编王汝娟博士的热心推动下,交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命之曰《宋代文学探讨集续编》,即此书是也。

在《宋代文学探讨集》后记中,我曾引朱熹语录道:“为学须是切实,为己则安静笃实,承载得许多道理,若轻扬浅露,如何探讨得?说得去也承载不住。”(《朱子语类》卷8)当时感叹道:“看来‘探讨’又谈何容易?为学为己为文,实在太难。”回首往事,似乎一直在忙碌着,努力着,岂敢“轻扬浅露”,虽也写过一些文章,但并没有多深的“探讨”,更无力承载什么大“道理”,就已垂垂老矣,实在惭愧。本书所说的“道理”如果还有些价值,那也是拙笔偶得,但愿对学术还有些补益。切盼读者多多指教!

阆中祝尚书

2019年2月10日,写于成都江安河畔



本书已在当当、京东、天猫等网店上架,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