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66年 好几位主演年过九旬仍精神矍铄 魏云马琳却过早离世
▲
点击上方关注 「DJ雅清」
1963年,我国的大银幕上百花盛开。
集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极高的经典影片,如上影厂的《红日》大气磅礴,北影厂的《早春二月》充满诗情画意,八一厂的《抓壮丁》令人乐不可支,长影厂的《冰山上的来客》则久映不衰。
而在这一批故事影片中,有一部戏曲片,在上映后也引起了巨大轰动,在观众和影迷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就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由河南豫剧院三团演出的豫剧电影《朝阳沟》。
哪怕是到现在,它在豆瓣上的评分,都是8.3分的高分。这充分说明,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是绝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那么《朝阳沟》的唱段为何会久唱不衰?这部戏曲片为何会受到那么多观众的喜爱?
我觉得,这首先要感谢编剧写了一个好剧本,其次要感谢作曲家大胆创新的音乐设计,再其次要感谢演员们精彩的呈现和演绎。
可是大伙儿并不知道的是,《朝阳沟》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一部“应景之作”。但谁也没想到,经过反复修改和锤炼之后,它却成为了豫剧现代戏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让时间回到66年前的1958年3月初的一天,春节刚过,河南省文化工作会议即将召开。组织这场会议的领导,希望在会议结束的时候,能够有一出新戏与大家见面,于是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时任河南豫剧三团团长的杨兰春。
杨兰春当时只问了一个问题,创作这个戏,能给多长时间?
领导答:只有7天。
这让杨兰春心中暗暗有些吃惊。仅用7天时间,就排出一出新戏,这无疑等于“天方夜谭”。
但那时的艺术工作者,接到任务后,首先想到的,绝不是“躲”,而是“迎着困难上”,哪怕不吃不喝,也要坚决完成任务。
当然领导们之所以会将这个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交给杨兰春,是出于对他的信任。他们相信这个创作“奇才”,他一定是有“储备”的。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杨兰春不仅具有创作才华,而且他拥有丰厚的生活底蕴。
1920年,杨兰春出生在位于太行山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武安县(当时属于河南,如今属于河北)。他自幼家贫,年少时拜师学艺。18岁那年走上革命道路,1943年参加了八路军。新中国成立后,杨兰春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得到了赵树理、马可等老师的指点。
1953年,由他参与创作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实验剧场首演后,获得巨大成功,他因此声名鹊起。
杨兰春从中戏毕业后,回到河南歌剧团担任编导。后来这个团改为了河南豫剧三团,以出演豫剧现代戏为主,杨兰春担任了该团团长的职务。在他的带领下,河南豫剧三团创作排演出了大量优秀剧目如《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李双双》等。
而《朝阳沟》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作品。
杨兰春为何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是创作出一部传世佳作呢?
这主要源于他有生活和积累。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参军后又长期和当地的老百姓生活在一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他所创作的作品,总是充满泥土的气息。
而且他在接到《朝阳沟》的创作任务之前,他就曾再次回到农村,看到了农村的新面貌和新变化,他的心里无比激动。
当时全国正掀起一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广阔的天地去大有作为”的热潮,杨兰春心有感触,再结合在农村体验生活时所看到的那些场景,他灵感迸发,连夜写下《朝阳沟》的雏形。
但创作的时间实在是太紧了。所以杨兰春只能一边写剧本,一边马上安排王基笑、姜宏轩等作曲家进行音乐设计,同时还得安排演员们紧锣密鼓地进行排练。
而且时间越到后面就越紧张。杨兰春在写出《朝阳沟》的第一场到第四场的草稿后,他就再没时间写出完整的剧本,第五场和第六场就只有唱词,而第七场和第八场呢,则连草稿也来不及写,他便直接到排练厅,直接口述给演员听。有时脑子里迸出几句唱词,他便马上找来纸烟盒,随手写出,交给演员。
我们所喜欢的《朝阳沟》,就是在这样“锣声紧,鼓点密”的状态下出炉的。
一直到1958年3月20日,这出戏马上就要在与观众见面了,但戏的名字还没确定下来呢。在开演前,杨兰春突然想到他体验生活的地方,有个朝阳寺,而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呢,则处于丘陵山沟,于是就将剧名,定为了《朝阳沟》。
这出戏,编剧、音乐设计以及所有演员,除了工资之外,都没有额外的酬劳,唯一的支出,就是布景的设置和道具购买,总共花了不到20块钱。
但它的演出效果,却比那些动辄投资成数千万上亿元的“大制作”,受欢迎多了。
主要是因为这出戏,故事生活化,主题很励志,唱词接地气,音乐有创新,演员表演,生动鲜活,人物形象,立体饱满。
所以它一亮相,便引起轰动。
后来再经过不断修改,最终使其成为了豫剧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搬上银幕,由曾未之担任导演、张翚担任摄影师,王崇担任美术设计,他们的创作,都为这部影片锦上添花。
而电影《朝阳沟》的主演们呢,主要还是由河南豫剧三团的演员担任,如魏云扮演银环,王善朴扮演栓保,高洁扮演栓保娘,马琳扮演二婶,陈泓扮演桂兰,董芳扮演小董,高颂喜扮演巧真,杨华瑞扮演银环妈等。他们别具特色的表演,更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1963年12月,豫剧电影《朝阳沟》与观众见面,其中的很多唱段,如《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走一道岭来翻一道沟》等迅速流传开来,而“栓保教银环锄地”、“亲家母对唱”等桥段,更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魏云、王善朴、马琳等演员,也都成为了几代观众所难忘的电影明星。
从1958年《朝阳沟》的初创到现在,66年的时间过去了。但这部戏依然久演不衰。不仅电影一再重播,而且在晋冀豫地区,但凡谁家办喜事儿,那么《朝阳沟》的唱段,都是必须播放的音乐之一。可见它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拥有着怎样的地位。
“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把脚步放稳劲儿使匀,那个草死苗好土发松……”
“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心里话……”
“走一道岭来翻过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一行行果树一道道堰,那个梯田层层把山腰缠……”
这熟悉的唱段,再一次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轻快的音乐,质朴的唱词,多么鲜活有趣?我相信大家的眼前,都一定浮现出了电影中的经典场面。
那么时隔几十年之后,我们所喜爱的《朝阳沟》的主创人员们,都有怎样的发展变化和人生轨迹呢?
一、“《朝阳沟》之父”杨兰春:所创造的经典,并不仅仅只有《朝阳沟》
《朝阳沟》是杨兰春的代表作。但他所创作的经典作品,却并不仅仅只有《朝阳沟》。
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李双双》、《唐知县审诰命》、《背靴访帅》、《朝阳沟内传》等上百个作品,为豫剧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杨兰春最令人敬佩的,还不是他的才华横溢,而是他始终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艺术家精神。
他长期在河南豫剧院担任领导职务,但他却丝毫没有“官架子”。就算出差在外,他有资格入住高级宾馆,他也严词拒绝,而是住进小招待所里,并还随身带着锅碗瓢盆和小煤油炉子,自己做饭吃。
他曾为许多剧团辅导排戏,但却从不收取报酬,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因为豫剧三团要建家属楼,需要钱,所以他把这笔劳务费全都捐献了出来。
他是大编剧大导演,可有时剧团人手不够,他便二话不说跑到台上去出演群众角色。
他创作戏那么认真,对豫剧三团的感情那么深,可对自己的家人,却常常忽略。他的几个孩子,很长时间都因为他工作太忙,所以连名字都没取,就那么“小一”、“小二”一直叫,直到孩子长大成人,有了工作,才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的职业态度,他的敬业精神,不知给多少后辈,做出了榜样。
2009年6月2日,杨兰春因病去世,享年89岁。河南豫剧界的许多老艺术家都纷纷前来为他送行。大家都深情地表示: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一心为老百姓排戏。像这样的老艺术家,现在还到哪里去找哦?
二、第一位“银环”扮演者马琳
1958年3月20日,豫剧《朝阳沟》首次与观众见面。而首位女主角“银环”的扮演者,并不是魏云,而是马琳。
说到马琳这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可能大家的眼前,会马上出现她在电影《朝阳沟》中所扮演的二婶,和在电影《甜蜜的事业》中所扮演唐二婶。
此外,她还曾在众多电影中出演过角色,如《海上明珠》中的大力嫂、《冤家路宽》中的高二婶、《良家妇女》中的大嫂、《两对半》中的杨大妈等。
她的表演朴实大方,所塑造的银幕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还被观众誉为“银幕大婶”专业户。
然而马琳在最初的时候,那也是豫剧三团的“一枝花”,是舞台上的“俏花旦”。
她1935年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贾峪镇马沟村,原名叫马惠琳。她十几岁便考入郑州文工团,在《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中演过赵淑华,在《罗汉钱》中演过燕燕。1956年,豫剧三团成立,她成为其中的演员,并很快便成为了台柱子。1958年剧团首演《朝阳沟》,同年进入北京演出,在舞台上出演“银环”的演员,都是马琳。
但马琳的戏路很宽,不仅能演好姑娘,也能演好中老年妇女,而且她豪爽的气质,似乎演起大婶来,更为得心应手。所以1963年,长影厂将《朝阳沟》搬上银幕时,魏云出演了银环,而马琳则出演了二婶。
她当时才20多岁,但为了演好中老年妇女的形象,她走进生活,进行认真观察,从形体的变化,到神情的体现,都力求做到真实可信。她始终坚信“一个演员,戏好不好,不能哄人”。而要想把戏演员,便一定要在生活中多积累和多提炼。表演的好坏,总是跟演员的生活体验的深浅有关。
所以马琳所塑造的那些角色,为何那么具有亲和力?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扑进了生活。
除了《朝阳沟》中二婶一角外,马琳还演过《刘胡兰》中的老奶奶、《李双双》中的李双双、《冬去春来》中的老太太、《杏花营》中的大队长等豫剧舞台形象,全都那么栩栩如生。
1996年,身患重病的马琳,仍在坚持出演电视剧《商都摇滚》,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1996年10月4日,她便因病去世了,享年61岁。
三、栓保娘的扮演者高洁:与老伴相濡以沫几十年
《朝阳沟》中的栓保娘,是多么朴实善良的一个农村大娘啊。
她的扮演者高洁,同样是我国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豫剧三团的旦角演员。
她1934年出生于河南沈丘。她最开始学戏,其实学的是京剧,而且唱的是须生。1952年,18岁的高洁进入河南歌剧团做演员,首次接触到豫剧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她成了魏云的学生,学得十分认真。
她首先得到的角色,是在《小二黑结婚》中出演装神弄鬼的彩旦三仙姑。最初,她很抵触,不愿出演这样又老又丑的的角色。后来在杨兰春的启发下,她意识演员要爱剧中的角色,而不是生活中的自己。所以她放开手脚,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豫剧版的三仙姑。
在《朝阳沟》中,高洁的表演也是那么朴实动人,非常成功地诠释了栓保娘的形象。
不过在此雅清更想说的是,高洁和她的老伴尹涛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两人打小就认识,属于青梅竹马的恋人。尹涛非常喜欢高洁,她走哪儿,他就跟哪儿。后来两人自然而然结为了夫妻,从此更加不离不弃。
尹涛长得非常帅气,但更难得的是,他一辈子都对高洁很好。晚年高洁患上了偏瘫,行动都很不方便,于是尹涛便成为了高洁的拐杖,无论走到哪里,尹涛都紧紧地牵着高洁的手。
如今高洁91岁,尹涛96岁,但两位老人依然精神矍铄,令人羡慕。
我觉得,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两人一同成长,并慢慢变老。
四、银环妈的扮演者杨华瑞
大伙发现了没有,在《朝阳沟》中扮演银环妈的杨华瑞,可真是浑身都是戏啊。
她一出场,就吸引了我们所有人的目光。只见她一蹦三尺高,拾起地上扫帚便追着银环要开打。那副不依不饶的架势,可不正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看到场景吗?
但其实生活中的杨华瑞,性格非常恬静温和。可为了演好角色,她努力靠近人物,在仔细观察大街上老太太吵架的动作之后,不断模拟和练习,才终于学会了如何通过“跳”,来将人物的性格,展现出来。
我认为杨华瑞是《朝阳沟》中表演最出彩的演员之一,不知各位是否认同呢?
杨华瑞1932年出生于河南固始县,1948年,她加入潢川地区文工团,1952年,成为河南歌剧团的演员,开始学唱豫剧。1953年曾赴朝鲜进行慰问演出。她作为河南豫剧三团的演员,曾在多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拾来的女婿》中的丽君娘,和《朝阳沟》中的银环妈,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她和在《朝阳沟》中出演栓保的王善朴,在银幕上是丈母娘和女婿,而在生活中,他们却是夫唱妇随的好夫妻。
两人于1952年排演《小二黑结婚》时,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然后于1956年喜结连理。
此后,她和王善朴携手共进,共同走过了68年风雨历程。1979年,刚满50岁的王善朴突然因脑血栓住院抢救,偏瘫在床。这对杨华瑞来说,自然是个沉重的打击。然而她却始终以乐观的精神,陪伴在王善朴的身边,几十年如一日地帮助王善朴进行康复训练,最终使得王善朴重新站到了观众的面前。
所以,直到现在,王善朴都心怀感恩地说,如果没有杨华瑞的衬托,银幕上的栓保和银环不会那么夺目,如果没有杨华瑞的陪伴,生活中的王善朴也不会重新站起来。
如今杨华瑞92岁,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唱起戏来也同样韵味十足。我想这大概就是一位乐观善良的老人该有的福报吧?
五、栓保的扮演者王善朴:95岁老人唱豫剧依然中气十足
我发现出现在《朝阳沟》中的好几位演员,都很高寿,除了高洁和杨华瑞之外,王善朴今年也95岁了,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他,却还是那么老当益壮。当他和妻子杨华瑞一同唱起《夫妻双双把家还》,不仅中气十足,而且歌词一字不落。
王善朴是苦孩子出身。他1929年出生于河南清丰县。10岁便开始学戏,1947年加入冀鲁豫边区四分区新青年社,走上革命的道路。1952年,王善朴进入河南歌剧团,形象英俊并且嗓音宽厚明亮的他,很快便成为了台柱子,在《小二黑结婚》中出演小二黑,在《朝阳沟》中出演栓保等角色,被誉为“豫剧现代戏”的第一小生。
在《朝阳沟》中,我们欣赏到了王善朴“真假声”的完美结合,和他那高亢婉转的唱腔。他朴实敦厚的气质,也使得栓保这个角色,更接地气,也更具亲和力。
王善朴曾先后担任豫剧三团副团长、团长等职。除了《朝阳沟》之外,他还曾在《人欢马叫》中出演吴广兴、在《新风歌》中出演常根,还和妻子杨华瑞一同出演了电影《玩猴的人》。
他虽然在50岁那年曾经历过卧病在床的考验,然而他却凭借顽强的毅力,在妻子杨华瑞的帮助下,与病魔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几个月后,当他重新站立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奇迹。
而此后,王善朴又患过两次偏瘫。并且因为年岁大了,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他从此只能以轮椅为伍了。但王善朴却偏不信邪。他同样克服重重困难,进行恢复训练。到最后,不仅摆脱了轮椅,而且还能和团里的青年演员,一同四处演出。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在王善朴的身上,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谁能看出这位95岁的老人,曾经得过好几次偏瘫呢?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谈笑风生,而说起往事,那也是思维敏捷。
所以,当一个人拥有坚强的意志,那么还有什么,是可以难倒他的呢?
不过说到王善朴,我就想起了他的老搭档魏云——如果魏云如今仍健在,那该多好啊。
六、银环的扮演者魏云:如今已离世17年
魏云其实比王善朴要小好几岁。但她早在2007年就去世了,如今已离世17年。
1936年,魏云出生河南郑州的一个普通家庭。16岁那年考入河南歌剧团,成为演员,并跟随常香玉等豫剧名家,学唱豫剧。
魏云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嗓子也好,悟性也高,所以很快就成为了台柱子。当时河南歌剧团所排演的新戏,基本上都是由魏云出演女主角。她在现代豫剧的表演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那么1958年,河南豫剧三团排演《朝阳沟》时,为何魏云没有出演银环呢?是因为她当时嗓子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于是她就只好在一些戏里出演边边角角的龙套。
可她是个要强的人,始终寻找着恢复嗓子的好方法,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不仅找回了自己的“金嗓子”,而且重新建立起了作为演员的自信。
1963年,河南豫剧三团出演电影《朝阳沟》,便由魏云扮演女主角银环。
尽管她当时的嗓音还处于恢复期,但她已经掌握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发声方法,用声情并茂的演唱,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银幕形象来。
这部电影上映后,魏云也因此成为全国青年崇拜的偶像。她一举成名。
她所演唱的《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等唱段,直到现在都广为传唱。
此后,她又在豫剧电影《人欢马叫》中,出演了刘爱琴一角,也同样受到欢迎。
可是魏云步入晚年之后,情况却并不很好。
首先,她早在1991年,就被迫提前退休了。这令她很想不通,由此情绪很低落。而恰在此时,她的丈夫王英风(豫剧三团的编剧)又病倒了,这更使得魏云雪上加霜。
其次,她个人的身体也出现了状况,被诊断出患上了高血压和心脏病。后来在她70岁那年,她又患上了癌症。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所以一年之后,也就是2007年的12月5日,魏云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1岁。
不过就算她已仙逝,但她的《上山》和《下山》的片段却依然清晰地保存在我们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朝阳沟》这出戏的问世,使得河南的豫剧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它证明了戏曲必须不断革新,方能获得更多观众认可的这个道理。
只是时间过去66年之后,我们却发现,戏曲界虽然每年都在不断推出新作品,但像《朝阳沟》这样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作品,却少之又少。这大概就是戏曲离观众越来越远的重要原因吧?也是我们多年来对《朝阳沟》念念不忘的最大理由吧?
那么说到《朝阳沟》,各位是否也能哼唱几句“亲家母,你坐下”呢?对于剧中的演员,大家是否也耳熟能详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影迷和戏迷朋友们,进行互动吧。
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光华永存 纪念18位老艺术家百年诞辰 王丹凤永远美丽 张莹已离世55年
黄焕光和宝珣 八一厂两代“银幕小战士”对比 为何黄焕光更受欢迎?
京剧大师们的后代 童祥苓儿子很孝顺 杨春霞儿子是富豪 言兴朋真可惜
天山电影厂66年 还记得它拍的经典老电影 和那些美丽的电影明星吗?
揭秘《骆驼祥子》幕后故事 周里京错失男主角 刘晓庆为何不能演虎妞
昔日上影厂女星 被王丹凤所发现 被刘琼所赞赏 为何多年来遭忽略?
他执导的好电影 观众达7亿人次 没想到他已去世32年 两段婚姻都不幸
1950年,我国开办的第一个电影演员班,46人中走出了太多电影明星
揭秘样板戏《海港》幕后故事 杨春霞遗憾错失方海珍 李炳淑为何被撤
这对明星夫妻 性格不同常争吵 为何还能相伴到老?如今儿子也已结婚
揭秘《火红的年代》幕后故事 康泰遗憾错失赵四海 孙永平施计救于洋
52位女明星少女照曝光 王文娟清丽 刘晓庆纯真 李秀明质朴 何赛飞娇媚
《舞台姐妹》60年,女主演曹银娣近况如何?84岁老太太三观太正了
随着孙正阳离世,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主演,仅剩3位健在,他们近况如何?
这十位天才女演员 个个绝代芳华 却全都英年早逝 怎不令人怀念和痛惜
又一版《红色娘子军》曝光,男主角比王心刚还帅?女主角比薛菁华漂亮?
67年前的“毒草电影”,三次修改,两度被禁,幕后故事远比电影更耐人寻味
好不好看,你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