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流亡变成旅行:16年31个国家5本游记,他才是中国最厉害的旅行家!

2017-02-21 刘无羡 岳麓书社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导  读



自戊戌以后,足迹所至,则三周大地,游遍四洲,历三十余国,行六十万里,其考察着重于各国政治风俗,及其历史变迁得失,其次则文物古迹,凡关乎掌故者,无不考核研究,摩挲殆遍。

——康同璧(康有为之女)

 

康氏出游十六载,“游遍四洲,历三十余国,行六十万里”,皆有笔录。其中《英国游记》《德意志等国游记》《西班牙等国游记》三种收入“走向世界丛书(续编)”,《意大利游记》《法兰西游记》收入“走向世界丛书”初编,合称为“《欧洲十一国游记》二种”(《欧洲十一国游记》其他各编并未按计划出版)。

 

本文为“走向世界丛书(续编)”《英国游记》叙论,原标题为《康有为的英国游记》。



《康有为的英国游记》

刘无羡

 

康有为游踪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大清王朝真正的当家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重掌大权。同时,京师军士四出,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成功逃脱,不愿逃、来不及逃的谭嗣同、杨锐等“戊戌六君子”,于几天后,未经审理,直接被斩首于菜市口,维新派官员尽数罢黜,维新运动几乎彻底失败。

 

根据康有为游记、《康南海自编年谱》以及康氏次女康同璧(字文佩)所撰《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等史料,不难勾勒出康有为逃生后流亡海外的路线图。(以下称引此二书分别省称《年谱》及《年谱续编》)

 

政变前一天,康有为乘火车到天津,次日乘英国太古公司轮船“重庆号”前往上海,经九死一生,在英国人的保护和接应下,于十四日到达香港。维新派另一领袖梁启超则在政变当天躲入日本使馆,后乘日舰逃亡日本。康有为亦于九月五日东渡日本,从此,师徒二人开始了十余年的流亡生涯。

 

 康有为的旅游证件


康有为先是在日本旅居数月,但清廷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康有为离日。康有为于是渡太平洋到达加拿大维多利亚港,赴温哥华。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渡大西洋至伦敦,试图寻求英国政府支持他营救光绪帝,推翻慈禧太后政权,实行立宪。未果,于次月返回加拿大。这是康有为第一次到欧洲。九月,他假道日本回香港探视病母。

 

二十六年(1900)正月,康有为旅居新加坡,后迁居槟榔屿,于十月底往游印度,居大吉岭三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四月,出印度,漫游缅甸、爪哇。于三十年(1904)正月,还香港省母。二月,再游海外,过安南、游暹罗,至锡兰,入红海,于四月底五月初到苏伊士运河,赴意大利。然后游览法国、瑞士、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然后返回巴黎,赴英国小住,游丹麦。七月,赴挪威、瑞典,八月还丹麦,游柏林,往比利时,赴荷兰。二十日,返回英国。这是康有为第二次到欧洲。九月底,乘船赴加拿大。

 

 康有为亲笔题字的风景明信片(米兰大教堂)


三十一年(1905)正月,赴美国,“一年以来,巡览美国殆遍”。十一月,离美往游墨西哥。


三十二年(1906)六月,渡大西洋,第三次游欧洲。“无一日不在游中,自谓鸿飞冥冥,扶摇九万,直入于寥天矣”。(《年谱续编》,第60页。)七月,游意大利、德国、瑞典、瑞士,“自是即以瑞典为固定地”,“漫游欧土”。十一月,再游德国(《年谱续编》,第68页。)。十二月,游荷兰、比利时、法国、摩纳哥等国。


三十三年(1907)正月,游西班牙、葡萄牙,经法国到英国。二月,渡大西洋至纽约。十月,再游巴黎,赴土耳其,第三次游瑞士,再游奥地利。


三十四年(1908)二月,往游埃及。四月,再游德国、奥地利。五月,游挪威。六月,游览东欧匈牙利、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国。月底抵土耳其,七月初往雅典,游希腊。然后“再穿瑞士山,假道地中海泛大西洋,还槟榔屿”。九月,到达槟榔屿。

 

宣统元年(1909)正月,自槟榔屿启程,第四次赴欧洲。经红海,游埃及、巴勒斯坦。三月至瑞士,四月至英国,五月赴加拿大。六月,再一次返回欧洲,过苏伊士运河到锡兰。七月,重返槟榔屿。九月,再游印度。冬,仍居槟榔屿。这一年,康有为五十二岁。

 

 康有为《罗马怀古》诗稿


常年的流亡令人疲惫,加之年事渐高,康有为“寄梁启超诗,有‘大地辙环吾倦矣,扶桑日出汝凄其’之句”。“从此心怀故国,不复再作远游矣”。(《年谱续编》,第87页。)此后这半年,除了偶尔回香港探视老母外,康有为在南洋居住。

 

宣统二年(1910)五月,康有为去日本,生活了三年,直到民国二年(1913)十月归香港奔母丧。十一月扶榇归葬广州南海故里,从此结束了奔波海外十六年的漫长生涯。

 

康有为游记概况

 

康有为在流亡过程中心怀故国,往往对所到国家的地理、政治、风俗、历史等详加考察,撰写游记,攻他山之石,探索救国之道。康同璧在《年谱续编·序》中写道:

自戊戌以后,足迹所至,则三周大地,游遍四洲,历三十余国,行六十万里,其考察着重于各国政治风俗,及其历史变迁得失,其次则文物古迹,凡关乎掌故者,无不考核研究,摩挲殆遍。

 

康氏出游十六载,“游遍四洲,历三十余国,行六十万里”,皆有笔录。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底结束第二次欧游,抵达加拿大后,康有为便撰写《欧洲十一国游记》。他在《序言》中把自己比喻成厨师,以游记供国人“坐食”;又比喻成画工,请同胞们在他的游记中游览。


康氏当时编定十一国游记: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法兰西、匈牙利、德意志、丹麦、瑞典、比利时、荷兰、英吉利,印行者仅意大利、法兰西,分别出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十三年(1907)。后来《不忍》杂志刊登了突厥游记、欧东阿连五国游记、补德国游记、满的加罗游记。

 

 杨度为《欧洲十一国游记》题写的书名


1979年,康氏弟子蒋贵麟将上述已刊游记连同《印度游记》合编为《康南海先生游记汇编》,由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出版。1986年,岳麓书社“走向世界丛书”收入了《法兰西游记》《意大利游记》的点校本。

 

1961年,康有为家属康同凝、康宝庄、康保娥将家藏康有为遗稿、函札、图书等件捐赠给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其中有不少康氏未刊手稿。1995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缅甸、巫来由、暹罗、丹麦、英国、补英国、瑞士、荷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补比利时、瑞典、西班牙、葡萄牙、挪威、补法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康氏未刊游记手稿,连同印度、法国、满的加罗、塞尔维亚、突厥、补德国游记诸种已刊游记,裒为一编,名为《康有为遗稿·列国游记》,交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康有为牛津剑桥大学游记手稿》。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康有为全集》,除将上述游记悉数纳入外,还收入若干康有为会见英国学者、访问英国中小学的会见记和参观记。以上便是康有为游记的出版简况。

 

本次“走向世界丛书(续编)”收录康有为英国游记、德意志等国游记、西班牙等国游记三种,充分利用了前人的劳动成果。正是因为一代代学人、出版人的工作在前,才使我们今天的工作变得相对容易。

 

本次出版康氏三种游记,仍然把光绪三十年(1904)康有为写的《欧洲十一国游记序》放在每书前面,虽然当时康有为的游览足迹还未到达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以及中美洲等地,但该序言可以说是康氏所有游记的一个纲领性文献。他写道:

夫中国之圆首方足,以四五万万计。才哲如林,而闭处内地,不能穷天地之大观。若我之游踪者,殆未有焉。……天其或哀中国之病,而思有以药而寿之耶?……则必择一耐苦不死之神农,使之遍尝百草,而后神方大药可成,而沉疴乃可起耶?

 

 康有为像


无论是变法时期还是失败后逃亡时期,康有为自视甚高,有儒家的担当精神和孟子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气概。他以神农自许,其漫游四海的过程,是为治中国积贫积弱之病而寻医找药的过程。当然,他找的药是不是对症,则另当别论了。

 

英国游记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对英国素有好感,希冀在中国建立起类似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他们提出了联英拒俄的外交主张,因此也颇得英国政府的好感。英人在其变法失败逃亡时给予帮助,后来又礼遇有加。康有为第一次赴英国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也就是政变后一年的四月,寻求英国政府的支持,后来又多次旅英。

 

康有为第一次欧游是从加拿大出发的,附录的两篇加拿大游记作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此外,除《补英国游记》作于宣统元年(1909)外,本书其他英国的游记均作于光绪三十年(1904),这一年,康有为环游欧洲十一国。

 

 康有为家书手迹


康有为的英国游记内容丰富,总的游记就有两篇,《补英国游记》是在初稿丢失后有感于“英者为宪法之先河,而欧土先创文明之大国也,其政俗所影响于大地者甚大”,从而“补记其有关系之大者”,可见其重视程度。(《补英国游记》)

 

此外,访问牛津、剑桥以及其他大学、小学,还有单独的参观记。康有为详细记载了他访问参观议院、公园、博物院、地质院、画院、教堂、陵墓、剧院、铁厂、船厂、学校的观感,钦佩英国的强大,羡慕其政美俗良,同时也在思考原因。

 

他认为英国“能创立民权、宪法之美,汽机、物质之学,及一切政治之美者,皆岛国绝海为之也”。(《英国游记》)相对于欧洲大陆,英国是独立的岛国,受大陆的影响较小。大陆国家强大的时候,因海峡的阻隔,对英国形成不了太大的军事压力,外来战争较少。“故英政压制不深,而英民生存稍易”,“小国寡民,人数百万,则君不甚尊,民不甚贱”,于是百姓与君主“争自有之权利”,“岛国从容自治”。而当大陆战乱频仍的时候,“德、法之名士、名匠、大商、富家皆走避于英”,而英国大加网罗,财用日盛,工艺日盛。

 

康有为还分析了同为岛国的马达加斯加、吕宋、澳洲、古巴等国,“不能致政化、学艺之美如英”的原因。首先,这些岛国大多处于热带地区,“民皆蠢愚”,而且去大陆文明太远,“无从濡染以启发其智慧”。

 

至于日本,虽然濡染于中国的政治、儒学,但“中国统一无争,故日本无自大受其利”,而且日本离中国的距离太远,不像英吉利海峡才八十里宽,便于英国输入大陆文明。

 

 康有为之女康同璧(中),曾随康氏旅居国外


康有为在英国还遇见了一个“中国通”,时任剑桥大学华文总教习的斋路士。此人曾任汉口领事,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年,能熟练使用汉语,康氏称他为“欧人之精熟华学第一人”。

 

斋路士与康有为谈论中国文化,“盛称中国文明及诗文之美”,邀请康氏游览剑桥大学。康氏写了一篇三万多字的《会见记》,借游记抒发自己参观各国学校的感想,阐述自己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思考。此文实际上是康氏改革教育制度的一个总方案,为中国教育开列药方。他写道:

“吾既遍游各国之大学,粗能知其短长而求其美善。返观吾国而病乃现露,其药方亦略可得而订定焉。”

 

首先,力除八股,改订学科。康氏对八股取士的弊端看得很清楚,“此鄙人之所以恨极,而首请于上力除之也”。八股虽废,“各科已分,宿病已除,补药已服”,但还需要改进。中国“新定学制最奇谬而可笑者,莫若以国为大学、省为高等学、府为中学、县为小学之名目”,以地域而不是以“学科程度”来划分学校的等级,“剧毒最甚,当立治也”。

 

此外,放开对学额的人为限制,扩大学生数量,尽可能多地造就人才。还要发扬重士传统,结合本国情况,不盲目效法外国。对考中学校的士人,不能像科举时代一样授以官职。取士与授官,是两回事。此外,康有为还针对欧洲女子大学不授予学位的情况,提倡学习美国的男女平等思想,给予女学生学位。

 

康有为还论述了办大学和高等专门学习的资格,强调要分科目、延教师、学外语,要有博物院、图书馆、办学仪器,以广开民智、培养人才。

 

康有为虽然服膺西学,但保有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认为中国的落后只是近百年的事情,而中国文明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吾国若将变而从欧美,不待三十年可期必至”。

 

作为维新派的领袖,他坚决反对崇洋媚外,强调要自强自立。他写道:

“乃吾国人今但以欧美一日之富强,不加考察想像,视人如帝天,自视为野蛮,则其奇愚孰甚焉!”

 

康有为对英国的记载十分详细,有的还很有画面感。比如他写伦敦的天气和环境问题:

“天气常黯然,少有晴光,英人即喜而相告,盖以为难得。少出伦敦十多余里,即天朗气清。其于卫生真非所宜哉!”


伦敦空气污染曾经如此严重,今人是很难想象的。

“后重还英伦,当秋九月。伦敦大雾,对面不能相见,自房室至市道,白昼然灯。恶气蒸人,人皆左咳,吾亦患焉……服官于伦敦者,其苦亦甚矣。”

 

康有为在国外看到任何事物,都习惯同本国进行联系。他亲身体验到伦敦的环境问题极其严重,中国应该引以为鉴,不要在老城里面发展工业,以免过度拥挤,造成污染。他写道:

吾国从兹变法,明逆后事,乃可以新国治之,不可苟且图存旧城也。宜划城外地为新市邑,开马道汽车以诱致吾民。……居民者之有远图,而伦敦亦可为鉴矣。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到过世界各地最多,接触世界各国人物最多的超级旅行家”,(马红林:《康有为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2页。)他的游记包罗万象,既有对所游地方的详细记载,又有自己心系故国的救亡图存的思考,他常常借游记抒发自己的思想。他的这些思想有些在当时就是行不通的,有些当时可行,现在过时了。但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欧美社会的情况,以及康有为这样一位伟大的旅行家、爱国者走向世界的心路历程。


【完】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



作       者:张德彝等著;钟叔河等校点

出  版  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出版

I  S  B  N:978-7-5538-0666-2

定       价:2300元



内容介绍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共收录晚清游历欧美日本等国的张德彝等人所写日记、游记等作品65种,这些作品描述了他们所见到的欧美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法律、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珍贵历史文献,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钟叔河:走向世界远没有结束,还在艰难地进行

钟叔河:记钱锺书先生作序事

钟叔河:柏林寺访书(“走向世界丛书”背后的故事)

岳麓新书 | “走向世界丛书(续编)”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版权声明 

本图文消息内容版权归岳麓书社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管理员。

违者依法追究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