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盛赞“堪为世界城市之冠”,宋朝的城市生活究竟有多繁华?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1
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初,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不在黑暗的欧洲,不在酣睡的美洲,也不在尼罗河、恒河以及两河流域那些曾经拥有过古老文明的地方,而是在滔滔黄河的下游南岸。它就是我国北宋王朝的首都东京开封,也有人称它为汴京。这个聚集了一百多万人口的巨大社区,以“惊人耳目”“长人精神”的无穷魅力(《东京梦华录序》),屹立于时代文明之巅。
沉湎于享乐安逸的北宋王朝,后来被女真贵族的拐子马踏碎了。12世纪前叶至13世纪后叶,位于钱塘江口的杭州,作为南宋王朝的首都临安,取代了开封的地位,成了天下第一大城市。历史上声名最著的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威尼斯来到东方,他亲身领略了杭州的风采之后,便以极大的热情赞美这个“堪为世界城市之冠”的“天城”,称之为“令人心旷神怡熏熏欲醉”的人间天堂。(《马可·波罗游记》)
两宋三百多年间,东京、临安这两个超级城市,人口的高峰都远远超过了百万大关。风光旖旎的苏州、富饶锦绣的成都、位于南北东西交叉口上的交通枢纽鄂州(包括南市)以及濒临蓝色大海的巨港泉州,其居民数量也先后跳跃到四十万、五十万的水平线上。此外,北宋的西京洛阳,北京大名,长江岸边的江宁(南宋叫建康),湘江之畔的潭州,东南沿海的福州、广州等一批古老而又有新发展的城市,其居民数量也都达到过十万以上或者更多。
至于人口在一万至十万之间的城市,北宋不会少于一百个。如宿州城,建隆元年一场大火灾就烧了民舍万余区,受灾人口就有几万。(《宋史》)开宝七年(974),亳州永城县城火灾,烧民舍一千八百余区。人口在一万以下的城镇,总数大约三千个。
宋朝城市就基本功能而言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县以上政权机构所在的城市,它们是一个政治隶属关系的城市系列,但其中大多数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城市;另一类是以工商活动为基本特征的镇集,它们不可能超脱于封建统治,但又不是封建政权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层次,它们的存在,不是政治的需要,而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大宋梦华:宋朝人的城市生活》,岳麓书社出版
点击图片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2
县以上的政治隶属城市有多少?
根据《元丰九域志》的记载,北宋神宗时,全国行政区划为:京府4个,次府10个,州238个,军37个,监4个,县1135个,州所辖监30个。
但并不是各级政权所在地都是城市。广南西路昭州的昭平县,县治在漓江岸畔的荆棘丛中。这里“止有三家茅屋及一县衙,真所谓三家市也。有舟人登岸饮酒,遂宿茅屋家。夜半,觉门外托托有声。主人戒之曰:‘毋开门,此虎也。'奴起而视之,乃一乳虎将数子以行”(《岭外代答》)。当然,这种极为荒凉的县治,只是边远地区的特殊情况,绝大多数县以上政府所在地都是城市。
在统计县(或相当县)以上城市时,有几种情况必须注意:
第一,一般情况下,府治、州治、军治所在的城市与一个县治重叠。如太原府治与阳曲县治在同一个城市之中。
第二,有13个州府城市重叠两个县治。如东京开封府重叠着开封县治与祥符县治。
第三,有11个军州监城市没有与县治重叠。例如秦凤路的岷州、兰州等城市没有县衙。
考虑以上三种情况,当时县(或相当县)以上城市数量应为:
1135(县)-13+11+30(州辖监)=1163
除了极少数像昭平县那样的,县以上城市总量在1150个以上。当然,这是个不稳定的量,到了北宋末年,县以上城市在1200个以上。
工商业镇集有多少?
关于北宋小镇的数量,笔者曾根据清光绪八年(1882)金陵书局刊印冯集梧校订的《元丰九域志》统计,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共有1884镇。1984年,王文楚、魏嵩山点校本《元丰九域志》出版,笔者根据这个本子再次统计,小镇总数为1880个。不过,关于镇的记载,此书仍有遗漏,当时小镇总数肯定超过1900个。
南宋没有镇的全面统计材料。总的来说,南宋商品货币的活动并没有比北宋减弱,镇的发展状况不会在北宋的基础上倒退。姑且以1900个镇扣除金王朝所占地区的小镇数量,南宋小镇的总量至少有1200个。
关于集市,宋朝一般简称市。北方多称草市;南方,有的称墟市,有的叫步,也有叫草市的。少数的集市颇具规模,如荆湖南路的槠洲市,可以与大县城匹敌。但一般集市是比镇更小的社区,它们处于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的形态。根据《咸淳临安志》《景定建康志》《宝庆四明志》和《嘉定赤城志》等地方志的记载,估计南宋有4000多个集市,从而推测北宋的集市大约有五六千个。
在自然经济居于支配地位的条件下,宋王朝的统治区域内,涌现了如此众多的城镇集市,正是宋朝城市发展的一种主要表现。
△北宋佚名《江帆山市图》(局部)
3
就城市的数量规模而言,大宋帝国不仅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而且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任何国家和地区。例如11世纪的俄罗斯地区共有86个城市,13世纪达到250个,最大的城市基辅不过数万人,还有将近10个大城市,人口只有1万到2万。11—13世纪,西欧城市的居民数量,一般是0.5万至1万人。直到16、17世纪,拥有4万人口的伦敦就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
对于宋朝城市发展水平最能作出真切比较的,还是马可·波罗。他来自西欧,又被忽必烈任命干了三年扬州总督。他还风尘仆仆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城市。这位威尼斯商人的儿子用欧洲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许多城镇,对比更加明晰。他到了苏州,就说:“苏州城,漂亮得惊人。”“这里人口众多,稠密得令人吃惊。”就连二三流的城市襄阳,他也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城市”,“一个相当大的商业重镇”。(《马可·波罗游记》)
在当时西方人的眼里,一两万人的城市已经很大了,三四万人口的城市就大得出奇。当马可·波罗来到四五十万人口的苏州,怎能不惊得目瞪口呆?到了临安,他简直要晕倒了。因为当时西方人心目中的天堂,绝对不会有这般气派。
城市,是人口、财富、智慧与享乐的集中,它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生息地,又是文明的主要载体。文明不喜欢鲁滨孙离群索居式的孤独漂流,也不大欣赏平静绿洲上的牧歌生活,它爱交流,爱竞争,爱嬉闹,爱冲撞。越是在相互依赖、相互砥砺、相互角逐的关系之中,它越能焕发精神,越能发展自己。
宋朝成千的大小城市,不再是一些沉寂的政治孤堡,它们通过商品与文化的纽带,联结着,奔竞着,像一支庞大的船队,遥遥领先地驱驰在人类历史的征途上。
4
如璀璨群星的宋朝城市,其内部的风貌如何?我们以北宋东京开封城作为考察的主要对象,因为首都是戴在帝国头上的皇冠。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个处在“四战之地”缺少屏障的古老城市,是魏国的都城大梁。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撞击与改造,它延续下来。到了五代(907—960),特殊的历史机遇使它先后成了后梁、后晋、后汉与后周四个局促而短暂王朝的都城。宋太祖赵匡胤在一场戏剧性的兵变中仓促地抢夺了皇位,当时有人建议把都城迁到长安、洛阳,经过一番犹豫之后,他决定继续以开封作为帝国的首脑都市。
宋朝,除首都东京以外,还设立三个陪都: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
东京居住着以皇帝为首的庞大的权力集团,他们把持一个十分完备的庞大的官僚机器,卵翼着一个异常庞大的分享特权的寄生阶层。
因此,供养和保护帝室龙种、王公贵胄、高官大宦以及他们成群的嫔妃妻妾、子孙苗裔,便是件头等大事。至于居住在这城市里没有官符的富家巨室,自然也必须考虑满足他们享受性的消费需要与安全保证。
对于安全问题,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修筑固若金汤的高大城墙与护城壕沟。这一点,赵匡胤不必从头做起。东京城就像大围子套小围子、小围子套细围子,已经有了三层城墙。最里层是环护皇宫的皇城,周长5里,折今2300米。中间一层叫子城、牙城,又叫内城,周长20里,折今9200米。后梁、后晋、后汉的君主们,乃至后周的开国君主郭威,都在这个狭小的城池里将就地做皇帝,气势颇为局促。到了后周世宗柴荣时代,因他是一个颇具开拓精神的君主,政治上、军事上都有所作为,就为这个拥挤不堪的京都再筑了一层外城,又叫罗城、新城,周长48里232步,折今22436米。
对于这三层城墙,北宋时虽然累加修葺,却没有大事扩展。神宗元丰元年(1078),费了400多万个工,外城增长也不到2里。直到北宋末年,打算再筑一道更大的外城,周长80里。但还没来得及仔细筹划,风云突变,就把这个念头吹得无影无踪了。然而,市区的扩大已成为事实。
自唐朝以来,南方农产品的输送已成了帝国首都长安的生命线。由于供应上的不便,致使武则天、唐明皇这些颇有头脑的君主不断地走出函谷关,到东边洛阳来过日子,最明显的好处是可以节省一大笔运输费用。宋太祖在这一点上算盘打得更精,连洛阳也不去,选择了开封。
通过汴河、蔡河、五丈河与广济河(又叫金水河)四条动脉,调集各地物资,每年从南方运送到东京的粮食多达600多万石。加上附近农村送来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数量十分可观。各地的特产佳品,又源源不断向这里输送,真是“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东京梦华录序》)。特权阶层、富裕阶层的胃口,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
△随书附赠精美卡片
5
东京外城总共开了十三座城门(包括水门),东南西北四面的正门分别叫新宋门、南薰门、新郑门与新封丘门。皇帝为了表现自己的至高无上,出出进进只走四座正门,称为御道。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门
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居住建筑的最佳模式是坐北朝南。除了契丹族辽朝君主们坐西朝东以外,中原王朝的帝王们都接受坐北朝南的模式。他们高坐在金銮殿上,面朝南方,于是获得“南面之尊”的雅号。那么东京这四座正门,最为气派的自然数南薰门了。
进了南薰门往北走,穿过内城的朱雀门直达皇城的宣德门,纵列着一条笔直而宽大的御街,极为壮观。御街全长七八里,宽200余步(其他大街宽30步)。1步5尺,御街宽度则为1000多尺。根据吴承洛推算,宋朝一尺相当30.72厘米,那么,御街最少有307米宽。这是古今中外罕见的特大型号的街道。“御”者,皇帝专用之谓也。这条御街十分鲜明地表现了以皇帝为代表的等级秩序。街中心的御道供皇帝专用,一般情况下禁止其他行人车马通行。御道左右两侧,各有一条用砖石排砌的御沟。沟里植种莲荷,沟岸边交错地栽种桃、李、梨、杏。御沟之外安装了一排红漆栏杆,划出了左右两条人行车马道,叫御廊。
一条三百米宽的御街就分割成了水陆五股,其中三股陆道,都是堂而皇之的交通大道,显出了帝国的赫赫威严。御廊边上就是临街的店铺、民居以及有关官署。在这些店铺民居之前,还有杂错的摊棚,商贩们十分活跃,而且逐渐向御廊深处侵入。直到北宋最后十多年,才下令禁止在御廊中设摊交易,并且又布设了一道黑漆栏杆,保证车马的畅通。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花信风吹过,生机十分旺盛的桃、李、梨、杏,眨眼间就勃发了。红白相间,一片锦绣。真宗朝宰相陈执中的《御沟柳》写道:“一日春来一度新,翠花长得照龙津。”站在龙津桥上,满眼娇卉,寒意尚未消尽的御街变得十分温暖、十分精神。徒步在这七八里的长街上,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慢慢观赏沿街的景物,更是一种特殊享受。
6
依其自然标志,御街可以分为三段。
南段,自南薰门往北走,直到内城朱雀门前的龙津桥。这段街区距离最长,大约五里。街旁民居店铺鳞次栉比,人烟稠密,特别是朱雀门外的果子交易与纸画买卖,十分兴隆。
看街亭是个特殊的景致。皇帝出行,前前后后簇拥着一支庞大的随行队伍。皇帝坐在玉辂里,虽然尊崇无比,但是从唐太宗起直到宋徽宗,这辆陈旧不堪的玉辂始终没有更换,吱呀吱呀,摇摇晃晃,颠簸得够呛。加之坐在上面老是看到车前马屁股,索然无味。每到此处,皇帝就叫停车,登上看街亭,一来可以小憩一番,二来看看随行车马的壮观,使他感到陶醉。
街西有个延真观,迎接四方道民;街东有个五岳观,“最为雄壮”,是一个更能吸引善男信女的大庙宇。五岳之说,原始于西汉武帝。到了北宋,五岳具体所指为: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传说这五座山岳上住着一些与人间生死祸福有关的神祇。宋真宗是道教的狂热鼓吹者,到了他的治下,五岳的山神们算是交上好运了。各岳主管神祇都获得了圣帝的美号:东岳为天齐仁圣帝,南岳为司天昭圣帝,西岳为金天顺圣帝,北岳为安天元圣帝,中岳为中天崇圣帝。获此殊荣,仪态、气势就非同一般了。五岳圣帝在各自的管区都有独立的香火,可东京城五岳观却要请他们五位来这里联合办公。一个圣帝已经够气派的了,五个凑到一块,气势之大、香火之旺,便可想而知。
这段街区里,另一个重要的所在就是太学。王安石变法时,对这所最高学府进行了改造,生员达到两千人。太学的上舍和内舍设在此处。北宋末年,生员增到三千人。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学府,也是宋王朝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的主要场所。莘莘学子在此攻读,御街的光彩自然大增。
这段街区以及与它相连的许多街巷,白天黑夜都不得清静。商贩的叫卖,僧道的吟唱,学子的诵读,乃至妓女们的打情骂俏,都搅和在一种高妙的协奏声中,表现了中国城市前所未有的进步。
△ 《清明上河图》中的街道
7
御街的中段,自朱雀门以北,直到州桥。这是御街最短的一段,不到一里,然而却是东京城里最热闹的商业街区之一。
市街旁密集着各色店铺,出名的有车家炭店、李家香铺、张家酒店、曹婆婆肉饼店、李四分茶店、薛家分茶店和鹿家包子店。州桥南端西面与曲院街街口的拐角上的遇仙楼正店名声最大,它的建筑结构也十分特别,前面是楼厅,后面有个高台,京城里的人叫它“台上”。这是个第一流的大酒家。
最令人神往的是州桥夜市,它是东京著名的景观之一。
州桥,又叫天汉桥,位于御街与东西御道的交叉口上。汴河从桥下穿过。从地理位置看,它处于全城中心,又是交通要口,因此热闹非凡。州桥是座平桥,桥下有不少石柱支撑,桥上可以通过重车。仁宗时曾下令禁止在京城所有桥梁上搭设摊铺,以免妨碍车马通行。可是到了北宋后期,这道禁令已成一纸空文。《清明上河图》中的狭窄虹桥上就有一些撑着大伞篾棚的摊贩。州桥的桥面比虹桥宽大得多,而且平坦,商贩们在此抢个码头,生意当然红火。
△《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
到了晚间,州桥上灯火明亮,煎炒、熬炖、蒸煮、凉拌等食物香气扑鼻,不少美食家蜂拥而至。在这里,受顾客喜爱的食物有鸡皮、腰肾、鸡碎、旋煎羊、白肠、鲊脯、冻鱼头、獾儿、野狐肉以及肚肺、鳝鱼。冬天,有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另外有辣脚子姜、辣萝卜、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腌水木瓜、梅子姜、芥辣瓜儿、香糖果子、杏片、荔枝膏、甘草冰雪凉水、越梅、金丝党梅以及香枨元等等。
加上桥南桥北的一些饮食店铺,高档的、中档的以及价格低廉的各色食品,应有尽有。不管冬日夏月,直到半夜三更,都可以到这里来大饱口福。这种人声鼎沸的夜生活,彻底打破了严禁夜市的古老传统。
8
御街的北段,自州桥往北,直达皇城宣德门前。
街两旁也有不少店铺,像唐家金银铺、梁家珠子铺等都是头等的大铺户。
这里离皇宫很近。北宋后期除了在宣德门广场左右布设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枢密院与秘书省等最高官署以外,还在这段街区两侧安置了几座次一等的衙门:太常寺,礼乐祭祀中心;都进奏院,中央发给地方、地方呈进中央的报告文书的总联络处;都亭驿,对辽外事办公厅兼宾馆;大晟府,音乐研究中心。
这几个衙门职权都不大,但与皇家的活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便也抢占了好码头。
大晟府是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新建的机构,著名词人周邦彦担任提举官。这位大词人特别强调词的音乐成分,对词的格律化、规范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有关他同宋徽宗赵佶及李师师情场纠葛的传说,又使他在风月史上声名远播。其实,透过这桩出奇的艳事,可以看到传统观念一种特殊形式的扭曲。
在这段街区中,还有景灵东宫、景灵西宫对街相望。这是两座皇家家庙性质的大庙宇,死了的皇帝都在此设有专殿,供着塑像,按时祭享。
这个街区最大的特点是店铺不避开官衙,官衙不赶跑店铺,两者相映成趣。
9
在现代读者看来,商店与机关、学校、寺庙杂处交错,是司空见惯的事。可是,历史画卷留下的真迹说明,并非从来就如此。在宋朝之前,却是另一种风貌。
先秦以来,我国古代城市的基本模式是一种严密封闭的街区结构。以唐朝的长安、洛阳为例,除了用高大的城墙封闭整个城市以外,在城内,皇宫被封闭。百来个居住区——坊,三两个商业区——市,又分别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坊与坊之间有若干条横直大街,大街两旁没有商店,也没有普通的民居。只有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僚府第才能临街开门。汉朝临街开门的资格是万户侯。走在这些大街上,听不到叫卖,听不到吟诵,当然更听不到打情骂俏。
这种城市的形制充分说明当时的商品交换极为有限。唐朝的长安就只有东市与西市两个商业市场,而且只做大半天生意。
商品交换的发展是决定社会交往发展水平的主要条件。人们之间如果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物质的、精神的交换,彼此就必然生活在一种互不相干的冷漠之中。唐朝以及以往的城市,基本陷于这种冷漠。除了那些五陵少年疯疯癫癫以外,多数居民,特别是下层居民的生活,相当冷寂。没有交换关系的强烈熏陶,下层居民难以体验和认识自身的价值,只能充当统治阶级的附庸。
严密封闭的街区结构的松弛、裂变,在唐朝后期就开始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北宋中期,坊市制才彻底崩溃。从此,城市里所有通衢小巷都成了市场,而且夜市不禁。就连东京这条最庄严肃穆的御街,也变得熙熙攘攘,喧闹嘈杂,完全从冷漠中走了出来。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变革。
本文为岳麓书社《大宋梦华:宋朝人的城市生活》引言,作者李春棠。
推荐阅读
限时折扣,抓紧购买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大宋梦华:宋朝人的城市生活》:
没有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大宋梦华:宋朝人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