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回忆】勐腊中学语文教师周新寒(陈志强)

2017-07-22 作者:陈志强 知青情缘

   


     新寒是1969年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兵团的上海川沙知青。川沙位于上海的东面,濒临东海,如今这片土地早已成了生机勃勃的浦东新区。冬天从浦西过江到浦东,便明显地感受到了从海上吹来的冷风。新寒的家离东海不远,出门走10几分钟的路就走到海边,一望无垠的海面上呼呼的海风扑面而来。

 

      新寒的性格就象大海,执着、坚韧。工作认真、勤勉。对人热情、爽朗。到了水利兵团后他随同川沙的同学一起分到了二团三营十五连。在艰苦的劳动岁月里,新寒的劳动表现突出,从班、排干部到连队文书,以后又调到营部任文书极受连、营干部的器重。


      1973年初,三营分到了10名工农兵大学的考试名额,营部分出一个名额给新寒。但新寒0.1的高度近视眼,被迫放弃了这次机会。改变人生的一次重要的机会擦身而过。

 

     1974年10月,水利兵团的水利工程在经过万名知青的5年奋斗,即将完工的同时,水利兵团又接到了兵团解散并全体合并到地方农场的上级命令。原来担任团、营、连的的军队干部都回到原先的部队单位。一批优秀的连队班、排知青干部被抽调到勐腊地方工作。新寒也在这批抽调的知青干部之中。同时抽调的还有16连的文书王国兴。我当时在13连任排长,也在被抽调的干部之中。


      在县委招待所的1个星期的政治培训中,我认识了新寒,并成为了好朋友。政治培训结束后,新寒被分配到勐腊县中学任语文教师。我和国兴一起分到了远离县城,不通公路,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瑶区公社任乡村小学教师。


      新寒在县中学担任2个班级语文科目的教学,同时又兼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从初中带班,一直带到高中二年级。全身心的扑在教学上,扑在孩子们身上。就象一跟点燃的蜡烛,照亮了周围,熄灭了自己。


      1976年机遇又降临到了新寒的身上。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开始招生。勐腊县中学全体教员对符合条件的招生报名对象进行投票。新寒又以最高票数通过。可是他才高兴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校长诚恳的对他说,因为他担任的2个班级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学校里一下子还找不到人来替代。学校还不能放他走,希望新寒能够顾全大局,把机会让给别人。校长保证以后再有机会一定会首先推荐他。新寒只能服从校长了。直到30年后与我会面时他还对此事耿耿与怀。“工作干得太好也不是好事情。”这个大学的名额落到了另一名教画画的知青老师头上。命运再一次和新寒开了个玩笑,重要的人生机遇第二次和新寒擦身而过。


     1979年知青大返城。国兴早早地就离开了瑶区。我也在79年底离开瑶区,此时已是知青返城的尾声,在勐腊县农场和地方上各单位工作的上海知青,能走的都走了,唯独新寒还留在勐腊县中学,继续他的边疆教学事业。


      高喊着永远扎根边疆口号的人都走了,我也以为新寒走了,不料30年后我才知道新寒还留在那里。他是舍 43 34571 43 14939 0 0 1103 0 0:00:31 0:00:13 0:00:18 2940不得他的那些学生吧,还是对他付出青春年华的中学恋恋不舍。总之他是留在当地了。并且和学校的一个香堂族女教师结为夫妻。并且还生了2个儿子。

 

     校长没有食言,1983年云南昆明师范大学**教育班招生,校长力荐新寒。新寒作为带薪就读的中学教师身份,在昆明读了3年大学,圆了十年的大学梦。美中不足的是毕业后依然要回到原来的学校继续教师工作。

 

     毕业后新寒回到了勐腊县中学继续他的教书育人工作。1989年新寒被上级提拔为中学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这一年已是新寒到云南的第20个年头,这年新寒38岁,已近40不惑的中年人年龄。尽管新寒从教书的教师转变为管人的领导,他还是放不下课堂上的教学,还是兼任语文教学工作。鉴于新寒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新寒又被上级任命为县教育局的督导主任。


     2009年已是新寒到边疆工作的第40个年头了,新寒已58岁年近花甲。多年艰辛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新寒未老先衰,一身是病。严重的胃溃疡,肺大泡,脂肪肝,肾结石。2009年以来当年返城的知青到了退休的年龄,抱着对当年曾将青春热血洒在这片土地的眷恋,他们结伴一批批地又回到了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还留在当地的新寒。新寒不顾多病的身体,热情地接待当年的知青战友,义务担任向导,为知青安排食宿和参观景点的车辆。


      新寒烟不离手,酒不离口。也难怪,当年的边疆生活中,男知青几乎都会吸烟喝酒。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匮乏的物质生活、单调的精神生活压抑下,知青借烟酒打发无聊的岁月。我自己也曾是个烟鬼和酒鬼,是回到城市后才戒掉的。新寒的身体根本不应该吸烟喝酒,但我也十分理解他,如果换了是我,我也照样离不开烟酒的刺激。


     2014年9月,新寒的哥哥病重,新寒终于来到阔别几十年的上海。临走前他向朋友要来了我和国兴的电话,邀我们2人一起到浦东高行聚会。原13连的我,16连的国兴和15连的新寒,在分别35后终于见面了。听了新寒的几十年的边疆生活的自诉,唏嘘不已。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都是年过60岁的老人了。珍惜友谊,珍惜现在的生活,保重身体。安度快乐的晚年。


     分手告别时,新寒动情的说,我能拥抱吗。我上前紧紧拥抱新寒,新寒泪水盈眶。今日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逢了。


      三千个夜晚,夜夜梦见家乡的那轮明月和呼啸的海风,泪水湿枕。

     八千里路关山重重,只恨不能插翅,飞到父母身边,伴着双亲慢慢老去。

     借酒浇愁,英雄气短。


从左至右:我,新寒和国兴。


2011年水利二团500回沪知青聚会。远在云南勐腊的新寒,挥笔写了一篇激情豪迈的诗歌《咱们十五连》,由15连的文书蔡仓朗诵。


我们的十五连------贺2011战友聚会

 

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过我自己,

我心中的“‘十五连’”是什么”?

今天我想说,

“十五连”是一首诗:——

能让我们这些“花甲”周围的“老人”在她面前时时驻足,来回徜徉!

“十五连”是一支歌:——

至今让我们吟起她就禁不住动情地热泪盈眶!

“十五连”是一段史,

她详尽记载了我们人生的一个起点,见证着我的战友的青春之花在那时竞相绽放!

“十五连”是一段情,

此时还让我们一念起她就会热血奔涌,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人生最宝贵的美好时光!

我们十五连啊,她还是一座碑…我们心中的丰碑!

是她镌刻下了我们那时所有的成功、失利、挫折和崛起。

其实啊,“十五连”只不过是一个“临时”了五年、十年的“知青”集体,

可是我还要说,我们的十五连啊,

你是真实的存在,我们心中的永恒,因为呵……

你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

至今还联结着曾经在你旗下集合的你、我、他,

让我们的战友情深得到持续不断的发扬。

 

你是一座大熔炉,

锻造了我们不屈向上的脊梁;

你是一所大学校,

使我们学会了人生意志的无比坚强。

如今,你完成了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融化着我们青春热血的大树脚工程的水呵……依然朝着勐捧、勐满坝子淙淙地流淌。

 

流逝的岁月啊,

淡却了我们当年的血气方刚,

治愈了我们曾经所受的创伤。

现如今,战友们劳燕分飞,定居东西南北方,

面面相对时,不难发现我们大多已两鬓如霜,

可一提起“十五连”时,

却依然是那么深深地留恋啊,心驰神往……

于是,我可以说,

我们的水利二团十五连啊……

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和荣光!

 

让我在遥远的边疆,准备着……

同大家一起把杯中的玉液琼浆一饮而光。

干杯!为战友们的聚会圆满成功!

干杯!为我们战友情深地久天长!

干杯!为我们共同的骄傲与荣光


  后记:二年后,我接到国兴的电话,新寒因病去世了。我和新寒的一抱竟然是最后一抱。斯人已去,独自伤悲。


   我当时拥抱的时候,伤感地抚摸着新寒的后背,我理解他的难受。因为我1978年孤身一人在云南瑶区山上的时候也是极其地落寞、孤寂和无奈。



作者简介

作者陈志强

1969年12月从上海奉贤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二团三营十三连。

1974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先后在沙仁小学,老白寨小学,瑶区公社中学任教。

1979年调离云南瑶区,到安徽芜湖鲁港公社中学任教。

1983年调离安徽鲁港,到上海青浦图书馆直至2013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知青回忆】买菜的苦与乐(陈志强)

【知青回忆】难忘的南腊河(陈志强)

【知青回忆】工地上和茅草山上 (陈志强)

【知青回忆】45年前的边陲小镇勐腊(陈志强)

【知青回忆】1970年3月的一场大火(陈志强)

【知青回忆】连队生活回忆(陈志强)

【知青回忆】水利二团的团长政委(陈志强)

【知青回忆】恋爱与婚姻的困惑(陈志强)

【知青回忆】西双版纳的雨季(陈志强)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