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恋爱季(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 知青情缘 2024-02-02



恋爱季.


   作者: 半个世纪


    1、


    我的恋爱姗姗来迟,知青时自卑,肩负着家庭莫须有的罪名,即使有贼心,也没有贼胆。上大学时年龄小,学长们虎视眈眈,不足四分之一的女同学“紧俏”。毕业后去农场,身边没有年轻女性,加上情商低,性格孤僻。农场同事小徐比我小三岁,已处在热恋期。同学邱贤德,比我小一岁,已谈过多次恋爱,还不时带着漂亮的女朋友来农场。


    我的恋爱始于1976年,其实是上辈人友情的延续。夫人姨妈和我妈妈是上海读书时同学,以后一直联系。那年弟弟到上海玩,带回愿意攀亲的愿望。夫人是上海知青,下放4年,也是他乡沦落人。我家弟兄三个,间隔4岁。正好我年龄相当,属困难户。夫人比我小三岁,攀亲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我身上。


    安排见一次面,同意继续交往,于是开始漫长的书信往来。和夫人相识,是我的初恋,非常珍惜,从此腰杆子可以直一些。当年政治上偏左,谈恋爱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让今天的年轻人见笑。


    1976年5月4日给她的第一封信:对待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个衡量标准。爱相貌、金钱和地位,还是爱勤劳勇敢。我倾向于后者。一个青年人应该把学习抓紧,而不是吃喝玩乐。别人说我老实,可心里清楚,这正是我最大的缺点。鲁迅先生说过,老实是无用的别名。社会中的人,都喜欢别人老实,大概是吃起来省劲吧。你可以看看鲁迅的狂人日记,一个人不应太老实,要有造反精神。


    正当我自鸣得意,每次给她的信,可以夸夸其谈,一瓢冷水扑来。原来夫人将我写的信,寄给姐姐,说看不懂。姐夫告诫,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谈恋爱,信中可以多谈工作和生活。我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社会差别造成的。他们是文革前大学生,有很好的工作。而我在农村,应当更加革命。回想起来,当年是那么幼稚。


夫人1972年下放,已经插队四年,招工遥遥无期。情绪低落,对我们之间的关系并不看好。我只有不断地写信安慰她,不会因为你在农村,而抛弃我们初步建立的感情。要创造幸福,全靠自己。还以同事小徐找了“向阳花”为例,开导夫人。


    6月中旬她到合肥来看我,这是恋爱后第一次。那个年代,经济、交通、各方面落后,见一次面非常难。我们一起烧饭,骑自行车带她逛街,晚上一同散步。年轻的情感,很容易升华。有些像在恋爱,至少我已经这样认为。可她到合肥第三天,我就被父亲赶去农场上班。离别时情绪低落,父亲很少那样严厉。


    给夫人信中解释,父亲是工作狂,对子女没有其它要求,但工作必须第一。父亲是无产阶级思想代表,超时代的人。总的来说,他的思想是正确的,但显的左了一些,有些脱离实际。


    2、


    那个年代,人们习惯平淡生活,很少有奢望。没有电视、电脑、电话。赵本山说,只有一样家用电器,手电筒。交通不便,夫人下放在无为县,只有靠书信交往。


    夫人其实很漂亮,一见面被她那双大辫子吸引。那个年代不能说漂亮,是资产阶级思想。给她写信:家里人夸你能干,你确实能干。古往今来,人们总以勤劳为衡量标准。选择对象时,正如你说的,勤劳是主要的,别的条件也需要。如果让我去找个又秃又麻的,不会愿意。这大概是头脑里资产阶级思想还很多的缘故。反正又秃又麻的人总是要结婚,这是一个很深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者杜林先生已经有高论……。即使这么枯燥的信,还是非常渴望。


    对知青而言,每个人都在盼望招工。夫人组里五位上海知青,巢湖招工走了两位。这时,所有知青们失望的事情发生了。两位陕西农村青年给毛主席写信,表达他们没招工机会不合理。毛主席批示“送政治局。知识青年问题适宜专题研究,先做准备,然后再一次给予解决。”招工停止了。


    各地路线教育宣传队,纷纷要求知青做扎根派。夫人情绪低落,我只有不断地安慰。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招工上,事实要求你呆在农村,我国6亿农民不都是很好活着吗。还是要搞好学习、工作、生活。


    夫人性格外向,落落大方是吸引我的地方。我性格内向,能侃一些她不懂的知识。情感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那个年代的人单纯。很少附加条件,只要两人看上,一切简单。不像现在,房子、车子、票子等,少一样不行。


    她给我寄来一张四寸大照片。当时照片主要是一寸,还有半寸的,这么大照片很少见。上海王開照相馆技术,人工着色。在我心里,就是电影明星。农场生活寂寞,时光充裕。和夫人相识后,生活精彩许多。可以写信,盼望来信。有了牵挂,即使发呆,也有彩色照片欣赏。她的照片随身携带,伴我度过寂寞年代。


    光写信,不能满足两颗年轻的心。接受6月被老爸赶走的教训,早早策划,先到农场,然后一起回合肥过国庆。信件往来需要时间,一次普通的见面行动,变成复杂的系统工程。9月10日,给她写信,告知24、25日两天下午2时,我准时到撮镇火车站接。因她未来过农场,给她画了详细的车站至农场草图。她回信,乘24日火车和一位同学一起来。


    24日,早早赶到火车站,所有的人走完,没见到她,失落、沮丧。回农场后,天完全黑了。正在洗澡,准备早点睡,第二天继续去车站接。农场李会计敲门,说有人找。赶紧洗好,出门一看,她们来了。


    原来,她们从生产队赶到火车站时已经晚点。返回去很麻烦,只好硬着头皮朝前走。转乘汽车到肥东县城,找到我哥哥,借了两辆自行车,骑到农场。县城到农场十几公里,路还不熟。


    等她们到农场时,正好问到在外面闲逛的李会计,把她们领到农场。赶紧叫食堂准备晚餐,每人一大瓷缸鸡蛋挂面。放了许多猪油,每人打了6个鸡蛋。多年后,夫人还惦记那天的鸡蛋挂面。



    3、


    农场周围全是水稻田,没地方玩。逛县城是当年知青最喜爱的活动,吃油条算是高消费。我们逛县城,游撮镇,几天很快过去。农场伙食比农村好,也算享受几天美食。我们回合肥,夫人同学返回生产队。国庆一过,父亲又赶我回去上班。分别后给她的信:送你走后,一天六神无主,什么事情也不想做。父亲说我萎靡不振,已经25岁了,还是一事无成。


    和夫人第一次风波是1976年冬季,我在海南岛南繁。岳父母动员夫人转到老家插队,招工的机会多一些。如果这样,意味着我们之间的关系将要结束。夫人心情矛盾,告诉我。


    我也非常为难,不同意,太小气。同意,也舍不得。连续几封信中反映出矛盾心理。“对于你父母的态度,晚辈不应该说什么。人生道路千万条,我可以作出牺牲,不妨碍你选择幸福的道路。但我不认为返城那么重要,难道感情没有工作重要吗?”“你遇到这样棘手的事情,精神压力很大。我的一些想法很幼稚,考虑感情多,而忽略实际状况。如果你真到爷爷奶奶那去,我只有积累些苦痛的教训”。


    终于收到夫人回信,表示不回老家。春节还特意从上海赶到合肥,在我家人过节。之前她也常去我家,但这次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人不在,心里却甜蜜蜜。


    1977年5月上旬,结束海南工作返回安徽。途经上海,第一次上门拜见丈母娘。夫人事先从农村赶回上海,到火车站接我。公交车上看满街漂亮的霓虹灯闪烁,心中激动,大上海,以后我会常来的。


    白天夫人带我兜马路,从淮河西路走到西藏路,拐上南京路,到外滩返回,沿南京路到静安寺。大概有几十里路,想想都怕。可那时有劲,一个挨着一个店转。我怕兜马路,只能陪着跑。商店太挤,我的任务,拎东西站在门口并把握方向。


    因工作紧张,在上海只待了两天。回肥东后即被借调到县农林局工作,负责全县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工作。那时年轻,有些张狂。写信给夫人:“近来工作很好,上个星期县里召开技术人员会议,我成了技术权威。别人提出的问题都能圆满解答,一致反映会议开的很成功。现在下乡去,深得大家尊敬”。


    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36元。除了吃,几乎没有其它消费。农场伙食便宜,吃食堂每个月10元钱,加上零用钱,每月支出15元。1977年普加工资,每月调到43元,感觉钱多用不掉。在农场工作,粮票也有节余。从那时开始,每月信中夹5元钱和一些粮票。对她来说,在农村当代课教师,没有多少收入。第一次在信封里发现钱,异常激动。


    夫人几次来信,要我把毛衣寄去洗。当时唯一的毛衣还是下放时,妈妈买的。毛衣下水特别重,已4年未洗。夫人发现太脏,拆掉洗干净,再添点毛线,重新结好。


    两颗心靠近了,信写的有点象情书。1977年7月7日:“看了你的来信,十分愉快。因有人在想我、惦记我、关心我、在爱我。而我也同样,时常痴痴地想你。四处静悄悄,仿佛世界只有你和我。”


    每封信都表现出强烈的思念,那时的情感,正如歌曲所唱,“幸福的回忆,像梦一样留在我心里。她的笑容和美丽的眼睛,带给我幸福,并照亮我青春的生命”。



    4、



    1977年,根据复出的邓小平副主席意见,恢复高考。我希望她能参加,尽管希望渺茫。夫人也缺乏信心,可我一直鼓励,帮她到处借书。教课书变成,洛阳纸贵。到同学李敢胜家借,他亲戚抢先一步。上海二姨妈的孩子也在参加高考,写信问我借书。当时手里只有一本无机化学,也是到处借,凑齐寄给她。


    我书读的少,累计读了十年,比夫人还是强一些。写信鼓励她,因为文革,大家离开书本十多年,差别其实不大,主要看复习。并告诉自学方法,怕她不会做笔记,我也拿起课本认真陪考。


    那年中技招一万多人,大学招七千人。夫人复习一段时间,感觉吃力。11月想打退堂鼓,我坚持赶鸭子上架,年底夫人还是参加了高考,结局可想而知。夫人是72届初中毕业生,文革开始时,只是小学3年级程度。对她而言,是一次痛苦的经历,花了半年时间,没有成功。


    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安慰你,“参加一次失败的考试,心情一定是极不愉快。想开些,人生旅途,会有无数的波折。不要被吓到,要敢于去斗争,迎着困难上。我坚信,一生不经风雨的人,将是一个无用的人“。


1978年,和夫人的恋爱进入第三年。她同组五位上海女知青,除两位招工外,陪同来农场的那位同学,通过婚姻回到上海,后又去美国。还有一位,和当地农民结婚。我和她商量,如果再走不掉,就转到肥东来,至少可在农场当个家属工。情绪消沉,感觉我们就是一根藤上的苦瓜。


    7月上海知青可以病退的消息传开,夫人征求意见,我答复,只要能走掉,随便什么地方都行。以为回上海,想都不敢想,肯定不着谱。也有顾虑,她一旦回沪,意味着我们的关系可能结束。信中留个尾巴,理想和现实是矛盾的,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不在一起而感情破裂。我希望,也相信,这种悲剧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两个人都很忐忑,不知道命运将我们抛向何方。所有亲戚朋友都关心、询问,我们只能无语。真的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8月我们见面,夫人表示,不会因为她回上海而变心。我同意办病退,希望抓紧时间,免的夜长梦多。回去后,立即办理相关手续,等待有关部门审批。


    客观地说,这是我们之间最严峻的考验。真要分开,她回繁华的都市,我仍在最基层的农场,说不担心是假的。我母亲曾经给她写过一封信,看到我痴呆苦闷的情绪非常忧虑,全家都希望我们好。知道她的态度后非常高兴,望我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岳父母开明,在我最困惑的时候,给我写了一封信,表明他们全家都支持我们。那年11月,夫人在特地从上海赶到到合肥来看我,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5、


    我们的恋爱历程4年多,前面是上篇,我在农场,夫人是知青,我们都在社会最底层,差别很小。一年只有2、3次短暂的见面,主要靠书信联系。憧憬着未来,面对着残酷生存空间。我们一直在坚守,演绎着质朴的,原生态的,乡村恋曲。


    下篇,夫人梦游般返回上海。下放6年整,重新成为都市人。相比夫人的变化,我还在农村。当年社会上和我们相似的情况很多,多数因一方返城或招工而中断恋情。门不当,户不对,分手也正常。想想这些烦心事,精神压力很大。好在夫人单纯、本分,否则我们这段姻缘无法持续。


    虽然病退手续未批,夫人早早回上海等待。开始考虑我们的关系如何维系,如果我调动工作去上海,当时政策根本不可能。唯一希望,报考上海研究生。如同夫人小学3年级,参加高考。为了爱情,我也要努力。立刻着手,参加1979年上海的研究生考试。


    英语一点基础没有,可以说26个字母还没认全。为了学英语,下了大本钱。当时录音机刚问市,只有上海能生产葵花牌录音机。价格不菲,300元一台,是当时我所有积蓄。录音机拿回来没用几次,坏了,只好带到上海去修。这时,日本三洋录音机大量涌进我国。对比之下,我的录音机已一文不值。


    考研究生只是想碰碰运气,专业及专业基础课可以努力,而外语则是横在面前的大山。向单位请假,年底回家学外语。单位支持,一路绿灯。学外语有个有利条件,父亲是外语老师。可他工作忙,刚从牛棚里出来,只有晚上抽点时间辅导我。


    夫人病退年底批准,重新成为上海人。对返沪知青,自己找不到单位,统一安排到街道生产组。经过一段时间等待,3月初开始上班,包泡泡糖。每天定量45包,每包100片。工资低,每月26元。好在夫人手脚快,很快就能超过定额。超过1包,可以拿0.07元奖金。


    整天和一帮老阿姨包泡泡糖,时间久了会有怨言。我只好安慰她,帮助总结出几个优点。上班近,劳动强度相对低,不用上夜班,工作环境干净。那时街道厂不算正式工作,总盼望有再次招工的机会。


    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时间6月2—4日。我报考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唐锡华老师的研究生。需要考五门课,政治、英语、普通植物生理、生物化学和高级植物生理学。其中政治和普通植物生理两门课没什么问题,其它三门需要从头学。


    英语总是背了后面忘了前面,不断地炒冷饭,始终没有办法进入许国璋英语第二册的学习。无奈只好换本教材,沈阳农学院编的基础英语(农林专业用),一共1500单词,勉强看完。外语是全国统一试卷,只考了2.5分(百分制),结局不言而喻。其它几门课都及格了,最好的普通植物生理80多分。



    6、


    时间悄然进入1980年,社会逐步摆脱思想上的禁锢,精神轻松。夫人2月13日到合肥过年, 3月4日回去,近20天的时间,也是认识后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家大团圆,是多年未曾有过。爸、妈、姐姐、姐夫加2位外甥,哥哥嫂子和即将出生的大侄女,弟弟,加上我们二人。夫人大展厨艺,全家在一起,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


    夫人回去后,传来一个好消息。她从街道工厂,调到大集体恒新电子元件厂。虽不是铁饭碗,能够上一台阶,非常高兴。


    征求双方父母意见,1980年6月底,找一个到上海出差的机会,我们在徐汇区民政局领了结婚证。计划1981年春节,举办婚礼仪式。


    筹办婚礼,我以为简单一点,有父母亲支持,经济上问题不大。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夫人追求完美,找个外地人,更不能被别人瞧不起。对婚姻形式看的很重,一切按高标准、严要求准备。


    如果完全按照她的要求做,经济上紧张。仅靠信件很难说清楚,冷战打了一段时间,双方都难受。最终求大同存小异,没有酿成大事件。她需要一个体面的婚姻形式也很正常,社会偏见已经使她够委屈。


    给她的信:“事情已经过去,总觉得对不起你,使你产生这样大的痛苦。以后我们都注意,互相体谅。经历风雨,情感更加纯洁。只要有爱情,困难不算什么。”


    因为结婚需要钱,当时非常节约。头昏的厉害,到医院检查,血压偏低,低压60,高压90,医生说需要增加营养。遵照医嘱,早上一般麦乳精和油条,中午、晚上都去县政府食堂吃,营养要好一些。


    一切顺利,麻烦事还是来了,家具问题上卡壳。当时政策,凭结婚证可以预定一套家具,但结婚的人太多,供不应求。厂方不能按期交货,且没有确切的交付时间。无奈,只有请人上门打家具。材料非常难买,特别是三夹板。9月从肥东托运到上海,10月请木工上门。家具打的漂亮,30多年了,岳母现在还在用。


    我们预定的那套家具,后来还是派上用场。几年后弟弟结婚,将家具从上海托运到合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家就是这么来回折腾。


    请裁缝上门做衣服,是那个年代的特色。夫人做多少衣服,我没有话语权。提出我只做一件棉袄,一套呢子中山装。可夫人坚决不同意,按照上海当时新人标准去做,光长短大衣、中山装好几套。其实不需要,婚后压箱底,一压几十年。


    农业单位,出差机会多,去上海带了两瓶茅台酒。安徽农副产品便宜,半斤重的螃蟹,一元一斤。此外虾、鱼、肉、蛋、油、花生都受欢迎。丈母娘每次见到大包小包,眉开眼笑,还是安徽女婿好。


    11月去,正好请裁缝做衣服。佩服上海人的精明能干,师徒二人在家做了一个月。家就那么点大,还要忙他们中饭,时常备点老酒。上海陪嫁东西很多,包括八条被子、毛毯等。我认为完全没必要,还要找地方放。说也没有用,只能随她去。


    三转一响结婚必备,自行车和手表已经有了。年底购置另两件,蜜蜂牌缝纫机。那时缝纫机作用非常大,衣被都是补丁加补丁。那台缝纫机30年了,现在还在用。红灯牌收音机,声音效果很好。婚房在上海,上海住房非常紧张,我们能蜗居9平米的小屋,已经足够幸福。夫人的弟弟、妹妹只好到单位去住集体宿舍。



    7、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很少有感情起伏。随着婚姻殿堂的临近,胸中的火焰,开始燃烧。“亲爱的,夜色宁静。我伏在桌前,凝视你的照片,嘴角挂着幸福的微笑。你美丽的容貌,拨动我的心弦,多想...多想...。爱情如此幸福,造物主啊,谢谢你。”这大概算是我的第一封情书。


    我们一起憧憬着未来,特别希望能在上海生活。那时开始有人运用经济手段调动,上海政策出去一个,允许进一个户口指标。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对调对象,给予对方一定的经济补偿,也可以调进上海。夫人告诉我,经济补偿大约需要500元。我半信半疑,钱问题不大,哪怕再多些,再等十年,我也愿意。


    在夫人的操劳下,所有的准备均在年内完成。整洁的新房,满满的家具,一切如愿。夫人怀着喜悦的心情,静候新郎闪亮登场。


    2月5日春节,上海办了三桌酒,请了上海亲属和极少几位朋友。厨师上门烧,自己家大房间撤空放两桌,隔壁邻居家借地方放一桌。随后赶赴合肥,在长江饭店办了两桌。最后一个仪式完成,我的婚恋史就此降下帷幕。


    我和夫人性格迥异,大概都不是对方理想中的最佳伴侣。当年老知青尤奇告诫,我应该找一个内向的老婆,免得受欺负。在夫人眼里,我也一定不够高大,虽然努力长到1.73米,可和同样身高的她相比,还是不协调,害得她一生与高跟鞋绝缘。


    我们还是选择了对方,共同生活证明,当初选择不错。我们有许多矛盾、分歧,我们的生活也许比一般家庭更加艰辛。但我们坚持约定俗成的底线,无论什么情况,绝不实施家庭暴力、从不提离婚。我们实践着结婚誓言:“不论富贵还是贫穷,疾病还是健康,相敬相爱,不离不弃,永远在一起”。


    一段传统的婚恋,夫人3月3日离开合肥,开启了我们长达8年的分居生活。


摄影:野歌(太平湖风景)

来源:上海休闲玩吧网



荐读

知青岁月(半个世纪)

陪同上海休闲玩吧野歌一行皖南游(半兄)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1~3)(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4~6)(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7~9)(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10~12)(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13~15)(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16~18)(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19~21)(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22~24)(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25~27)(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28~30)(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31~33)(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34~36)(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37~39)(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40~42)(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43~45)(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46~48)(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49~51)(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52~54)(半个世纪)

【退休生活纪实】夕阳路(55~58)(完)(半个世纪)


本文 由《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恋爱季(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