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我的学生们(王小玲)

作者:王小玲 知青情缘 2024-02-02





有声朗读



我和我的学生们


作者:王小玲



   我出身于教师世家,祖辈几代人以教书为业,外祖父和父亲都是数学老师,我从小看到父亲像对待儿女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他生活简朴,但学生经济有困难时,他都尽力给予资助。从我记事起,逢年过节,总有学生到我家来,母亲总会做出可口的饭菜来招待,彼此相处得如亲戚一般,提起自己的学生,父亲如数家珍。父亲已去世十五年了,但他的敬业精神给我极深的影响。


   翻开学生的信件,这是我从教二十八年来与学生交往的记录,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扔掉,它似乎是我心灵的财富,有空时翻出来看看,体会着写信人真挚的感情,检查着工作中的失误,告诫自己以后怎样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一些,因为把一件事做精做细是我的习惯,我曾遗憾地想,给大多数学生没顾上回信,他们可能很失望,因为我太忙了——每周十二节课,带两至三个班,有时一个班近六十人,每学期四次作文,曾当过五年班主任,十年教研组长,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多:演讲、论辩、诗歌朗诵会、钢笔字比赛、手抄报展览、文娱演出、运动会等,每学期都忙忙碌碌。一个女同志,既要好强地把工作搞好,又要照顾好丈夫和儿子,真难为我了,十八年就这样过来了。我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写成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其中《塑造良好的个性——谈在语文教学中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获甘肃省中专语文课程组2002年论文交流会一等奖。论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点滴体会》获全国石油中专首届语文学科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我曾多次获校内

“双文明先进个人奖”,曾获“优秀班主任”、省石化工会“优秀教师”称号,并参与了国家级3+2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


   娟秀、整洁的字迹映入眼帘,往事像过电影一般在心幕上浮现:一个很沉静的男生,作文写得好,作文讲评课上我让他上台念自己的作文……有一阶段我发现他情绪有些低落,讲《威尼斯商人》时,我让大家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扮演正面角色安东尼奥,他们几个都十分投入,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我表扬了他们。他工作后来信说:“在培校的教师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要数王老师您了,您的关怀伴我度过最有意义的三年。我之所以感激你,也许您不知道,三年里,我几次产生轻生的念头,是您的表扬和赞赏让我感到了生的乐趣,除您之外,谁会和一个自尊心极强,又很敏感、孤傲的人交往呢?”我想起《心理学》里的一句话:“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同时我也进一步体会到:一个教师在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作用,一句褒贬的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的心灵带去影响。作教师的真是要慎之又慎啊……!

 

   一位脸红朴朴的农村女生,我推荐她的作文参加了全省作文竞赛,后来还获得了奖励,她在油田工作后来信说:“我们在兰州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是您组织的,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分到了月饼,有的同学拿着月饼都哭了……”。我回忆起我给他们班当班主任,学生一进校,我一一报出他们的姓名,学生很奇怪:老师没见过我,为啥认得我?我笑而不答。他们哪里知道,我已看过档案,已大致记住每个人的特点。为过好他们到校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精心做了准备,列出购买清单——苹果、梨、瓜子、月饼各买几斤,让班干部去买。在晚会上,我为大家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位学生在信中也提起此事。


   一位在某油田党委办公室工作的男生在信中说:“王老师,一棵歪才在您的修剪浇灌下茁壮成长,回首自己成长的历程,发现您对我们的教育是那样的珍贵和必不可少。”我记得他一九九二年年发起成立了“青春方阵”文学社,我义务为文学社辅导了十六年二零零二年我和同事们一起创办了《培黎青年》报,开设“校园新闻、感悟青春、精神家园、知心姐姐信箱”等栏目。他经常来信询问文学社的情况,并说自己已经在报刊上多次发表文章,当他拿着印有自己作品的报纸时,“高兴得又蹦又跳,欣喜若狂,这时候我就想起了您,我的语文老师,我的恩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您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教诲,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您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您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一个九九级的男生,脸黑黑的,眼睛不大,但很有神,第一次见他,感到他很像九六级的一个学生,于是安排两人见了一次面,两人见面后的第一句话不约而同:“你怎么这么像我?”这位99级的学生是贫困生,父亲已去世,上学没有生活费时就混入民工群中给别人往楼上背瓷砖。他喜好文学,学习很主动,在校时通读了《史记》、《孙子兵法》、《曾国藩家书》、《市场营销学》、《哈佛公关学》等,他围绕自己未来的创业方向而读书,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演讲时,他一上台就滔滔不绝,不想下台了;上辩论课时他思维敏捷,表现活跃。我曾让他给文学社的学生上过课。毕业前夕,他写了《卧薪尝胆,徐图自强——写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发表在《培黎青年》上:“世无艰难,何来人杰?我们的责任就是与困难做斗争。越是困难,便越要奋斗。……读书之道,贵在人格的建立,而不是作一架读书的机器。时间可以挤出来,知识全靠积累,而人格的建立更在于一言一行的慎重修养。……希望大家牢记:‘凡事不拼命的去做就等于没做’这句名言,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他先在国营企业干了两年与钢材有关的工作,两年后辞职,  自己创业,卖起了钢材,他聘用本班同学,靠4部手机起家,在8年内买了车,买了房,娶了媳妇,他每次来母校,都有一个梦想,而梦想在一个个实现。在他的婚礼上,我见到了他的爷爷与母亲,大家相见,十分亲热,他们再三感谢我对孩子的关心。从这个学生成长的路来看,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非常必要,有目的地读书非常必要,文学社的历练非常必要。谷歌公司总裁李开复说:“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才能,可以更好地发挥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想起一些毕业后不去工作的“啃老族”,真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啊!


   每逢教师节、春节、元旦等节日,总有学生打电话,发短信送来祝福,甚至有的毕业生十几年后仍记得我的生日,有的毕业生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一个个梦想,喜讯传来,自己觉得很满足。退休三年后,我不再上课了,有一次走进多媒体大教室,看着干净的大讲桌,台下一排排座位,想起自己上课的情景,觉得教师这个职业真好——学习新的知识,传授新的知识,日子过得很充实,整天和年轻人打交道,心理上很年轻。我作着一个普通教师应作的琐细的工作,是母校老师教我这样作的,我由衷地感谢所有给我代过课的老师,是他们给我知识、人格和信心,感谢母校对我的教育,感谢西北师大良好的校风和传统。

明年我就六十岁了,教师生涯也许就结束了,若有来生,我还想当一名教师,因为与童为伴,与世无争,师尊生爱,惟学是进真是人生的理想境界。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王小玲,女,1952年生,甘肃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11月去甘肃省康乐县八松公社插队落户。1970年招工甘肃靖远煤矿。现在是兰州城市学院退休教师



作品荐读链接


那年,我十六岁(王小玲)

我的母亲(王小玲)

那年,我十七岁(王小玲)

魂系故土(王小玲)

《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王小玲)


本文 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和我的学生们(王小玲)

作者:王小玲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