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拉山下】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 (董克荣 )

知青情缘 2024-02-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董克荣 Author 董克荣




霍拉山下


作者:董克荣 


点击进入

【霍拉山下】序 (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一、收工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送饭(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失  书(董克荣 )





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        

      


农业三连的战友黄建华声称,连队里每次收到信件,董克荣的信是最多的,被大家称为‘收信冠军’。


我不知道是谁做过这样的统计,竟会有此第一名的称号,真的是无上荣光。


说起信件,我得说说其中一封信的经历。


那天是星期天,我们都在睡懒觉,教员秦萍从我们宿舍的门缝里塞了一沓信进来。我看见有几封是我的,于是就拿了信,匆匆地赶到伙房里买了两个玉米馍,到连部办公室去看信写回信。


农场里的文化生活少,看信成为我们业余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我喜欢看邮票上面的画。小小方寸中的画有国画、油画和水粉画,有许多是名家画的,形色多样,充满了无穷的情趣,真是百看不厌。邮票分为纪念票、特种票和普通票。我会把这些邮票从信封上剪下来泡在水里小心翼翼地揭开,洗干净背面的胶水,等凉干了收藏起来。可是这样的邮票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普通邮票。

欣赏完邮票后,我就开始看信封上写的字,根据笔迹去猜这些信是谁发来的。有一封信看字体我没有猜出是谁写的,就把这封信拆开,发现里面有两张照片,原来是与我同班的女生丁惠英寄来的。


临近毕业时,不知道是谁发起同学间相互交换照片,大家纷纷响应,没有照片的同学特地到洋泾镇上的照相馆去拍迷你照。我也积极行动,去加印了许多。我还买了一本照相册,把同学的照片按序号装订在一起。


我记得当时丁惠英没有和我交换过照片。时间过去几个月了,怎么又想起寄了。当时我没太在意就继续看信。


我陶醉在读信中,它让我思念起校园的生活。校园生活很值得留恋。


上高中时我是住校生,宿舍在浦东洋泾镇一座名叫十八间的老式矮平房里,大概是过去大户人家的寓所改造的。里面是否有十八间房间,我没有去数过。

我住在临街的一间大宿舍里,里面放着十二张上下两层的木床,住着不同班级二十多个学生。放学回来,宿舍里变得像游乐场似的热闹,有的弹吉他,有的拉手风琴,也有弹三弦唱评弹的,有时候会闹腾到半夜,直到管理员来干涉,大家才睡觉。


我的床在西墙角的上铺,床边上有一扇窗户,躺在床上可以看到窗户外面一条小河,那是洋泾港的支流,河水清澈见底。晚上睡觉时,关着窗户,也能听见水上人家的船摇橹发出的哗哗水声。


每天清晨,我们沿着小河要走很长一段路才到学校。在半路上我们会遇到住校的女生。不知道为什么在三年的住宿生活中,女生没有和男生说过话,有时候我们走在路上会故意大声的讲话嘻笑,以引起女生们的注意但她们最多是一笑了之。


可是面临毕业,女生忽然间都主动地要求和男生交换照片,有的还把照片放大上了色彩。男生换到女生的彩色照片觉得很有面子,还会到处炫耀。丁惠英寄来的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放大的半身彩照。我也觉得自己很有面子。


后来战友陆祥龙看到照片说:“这不是金桥镇上老和尚的囡吗?”我说:“是的,她和我同班。”他意味深长地说:“不会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吧?”我不置可否。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在晨跑,见几个女生在一起踢毽子,其中丁惠英踢毽子的动作非常优美,毽子在她的前后左右飞舞,在晨曦的照耀下,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不禁感叹说:“丁惠英平时话不多,见到男同学脸还会红,可踢起毽子来却那么灵巧。这是自然的美、健康的美啊。”从此那些调皮的同学遇到丁惠英就会对着我说:“这是自然的美、健康的美啊------。”还特意将‘啊’字拖得长长的。让我很尴尬。


平时我看完小说后,会把书借给班里的同学看,丁惠英也会来借。就因为我说过这话,后来她还书时会在教室里没有人的时候稍稍地把书塞在我的课桌里,弄得就像地下党传递情报似的。


我喜欢她朝气蓬勃的样子,很想当面夸她。我觉得会欣赏和赞美人其实自己的心里是最快乐的。可是我没有胆量,因为我也是一个世俗的人,夸奖女生怕引起别人的误解。其实同学之间的友情应该是世界上最纯洁的友谊。为什么人们总是热衷于探究男女关系问题,把事情弄得复杂化。


毕业以后我告别了班里的同学,带着照相册奔赴边疆,带去同学的友情和无尽的回忆。


丁惠英的来信很简单,她说:“当时家里没有照片。知道你已经有了全班同学的照片,只是缺了我的一张,我拍了寄去,免得你遗憾。”


我看了看邮戳上面的时间是两个月前发出的,这封信怎么会走那么长的时间,仔细看信封封口上是用玉米糊粘上的。用玉米糊当胶水大概只有连队才会用,难道有人拆过信了?


休息天办公室里没人来,房间里很阴冷,我觉得自己的手冰凉,于是就去点火生炉子,等房间暖和了再继续看信。


我拿了一些玉米芯放进炉子里,心里还在想着过去的事情。突然发现炉子底下有一样我非常熟悉的东西:航空信封。因为航空信封的边缘印有红蓝色的斜条。那时寄平信的人较多,寄航空信封的人很少。每过一段时间母亲总会让我的妹妹写信来问问情况。这封信一定是我母亲从香港寄来的。


我急忙把纸片从炉子里拿出来,放在办公桌上拼接,拼好后看到上面果然是我的名字,但是没有信笺。看到信被人撕成了碎片,我的心在怦怦地跳。


我把炉子里的玉米芯点着,炉子里的火在熊熊燃烧,火焰从烟道口飞快地穿进火墙,铁皮炉子被烧得通红,房间里很快就暖和起来,让我感觉有点燥热。我坐在火炉边上,一点一点往炉子里加煤,火越烧越旺,犹如在我的心里燃烧,脑子里一片混乱。在部队建制的连队里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刚才我还在怀疑那封用玉米糊粘的信是否被人拆过,现在可以肯定了。


信件一般都由秦萍教员到团部邮局去取回来分发,有时候其他业务干部到团部去办事,也会把报纸信件带回来。我们要发出去的信,就放在办公室里,让业务干部带到团部邮局去寄。大家对连队的干部充满了信任。


那么谁最有可能去拆别人的信呢?是秦教员吗?如果说是她,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好奇吗?难道与那封玉米糊粘的信是同一个人所为?


既然把信拿走了,为什么不把信封也一起拿走呢?


我不愿意怀疑秦教员,我对她挺有好感。她胖胖的脸,圆圆的下巴,眼睛小小的,头上扎了两根粗粗的辫子,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话时常带着憨厚的笑容,笑的时候她的眼睛显得更小,让人感觉更加的可爱。每天中午我们吃午饭的时候,她会拿一个铁皮喇叭筒,用她那带有甘肃口音的普通话,在广场上宣传连队里的好人好事。她给人的印象是直爽率真。


记得在农业三连工作时,我画过一套彩色连环画挂在俱乐部里作宣传。每天晚上在办公室里画画时,秦教员怕我孤单,会约小学老师何惠兰来一起坐在长桌的另一边轻声地聊天,她们陪我度过许多个恬静而美好的夜晚。秦萍对我的工作有过很多帮助,我挺感激她。


她会做这样的事情吗?


我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学生,有多少隐私值得去窥探,我叹了一口气,想不明白。信已经没有了,找谁也解决不了问题。


这时我已经没有心思写回信了。我把干冷的玉米馍放在炉子上面烘烤,看着馍馍冒着蒸气慢慢地烤黄发出诱人的香味,可是我一点都不想吃。在办公室里坐了半天,我在犹豫,是不是要把信封交给指导员。如果真的找到了拆信的人会怎么样?是处分还是调动工作?我不知道。毕竟拆别人的信是违法的,还是把这些碎片交给指导员去处理吧,希望指导员能在大会上说一下,以后再也不要发生类似的情况。


说起指导员魏明德,其实我对他的印象并不好。我们来到连队里已经好几个月了,没有见到他和我们一起劳动过。他的长相也有点对不起大家。我知道这样讲有点不礼貌。


第一次开大会时,俱乐部里挂了一盏大马灯,在昏暗的灯光下,矮个子的魏指导员走上讲台,他在讲话前先向台下巡视了一遍,然后把头抬得高高的,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话。我见魏指导员没长胡子的脸上竟长了一个像青蛙似的大嘴巴,讲话的声音像女人一样呱、呱、呱地清脆响亮。正因为我在胡思乱想,他第一次给我们演讲说的什么话,我一句都没有听进去。


当我拿了碎信封到办公室去找他说明情况时,他瞪着铃铛似的大眼睛呱呱呱地说:“知道啦,你把信封放在这里吧。”


可是过了很多天,魏指导员也没有在大会上说起过拆信的事,我对他大失所望。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不久,团场成立战士业余演出队,我调去工作。


离开农业三连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秦教员。听说她和丈夫一起调到农三师去工作了。农三师的环境和生活要比农二师艰苦很多。我不知道她是自己要求去的还是与拆信有关。有人说,如果升职,那就与过失无关。她好像没有升职。我真的不希望是她所为,如果是她,那么我也就错怪魏指导员了。


如今对这件事情我已经不再纠结,是谁拆的信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经过这件事情我感悟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解,它的结果是多元的,没有唯一,只有最好。魏指导员那不张扬的做法,兴许是为了既不放任错误又让人有改正错误的机会。或许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尽管我对魏指导员有点成见,但此刻我忽然对他充满了敬意。








作者简历


董克荣,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支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1981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1985年考入上海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黄浦侨音》、《花溪》、《炎黄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200余篇。2004年退休。




作品荐读


点击进入

【霍拉山下】序 (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一、收工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送饭(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失 书(董克荣 )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霍拉山下】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 (董克荣 )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