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快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经验交流第二波来了
10月10日,全市基层党建“整县推进”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会上,丹江口市委组织部、郧西县委组织部、竹山县麻家渡镇党委、竹溪县汇湾镇党委、房县门古寺镇项家河村党支部、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党支部围绕基层党建“整县推进”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分别作交流发言。今天编发第二期,供学习参考。
郧西县委组织部
坚持党建引领 壮大集体经济
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物质基础
郧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汤宏
郧西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国家贫困县,属深度贫困地区,集体经济一度十分薄弱,全县286个村,有近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仅空壳村就有37.6%,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矛盾突出,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严重制约脱贫攻坚进程。近年来,县委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举措,作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强大引擎,强化党建引领,多措并举推进。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5~10万元的174个、占60.8%,10万元以上的112个、占39.2%。
一、强化政治担当,压实大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体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策,在扶贫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否则,整个扶贫工作将缺少基本保障和失去强大动力,已经取得的扶贫成果也有丧失的危险。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攒在手上,通盘谋划,抓实抓好。今年,县委召开6次常委会、3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专题会,研究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县委常委同志每人直接联系包保1个贫困乡镇、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带动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全覆盖包保集体经济薄弱村,压实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对资金扶持、培训服务、示范带动、包联帮带、目标考核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集体经济发展议事协调机制,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财政部门整合资金、发改部门整合项目、农业部门整合产业,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下沉到薄弱村。县委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硬指标,纳入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选任、评先表优、绩效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建立集体经济工作督查制度,对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今年以来,先后对发展集体经济工作不力的2名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6名村支部书记因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下课”。
二、突出支部引领,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集体经济好与坏,要看支部怎么带。只要支部建强了,任何地方都有优势可找、都有潜力可挖、都有路子可寻。我们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出了五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是能人书记带动型。坚持把致富带富能力强作为选配村支部书记的重要标准,通过外出能人中引进一批、现任干部中调整一批、致富大户中推荐一批等“三个一批”工程,选拔了237名能人书记。“煤老板”徐尤建担任涧池乡谢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后,先后投资330万元,建成1000亩药用皂荚基地,每亩年收益6000元,为村集体和农民建起了“绿色银行”。二是扶贫项目保障型。利用国家光伏扶贫政策,把光伏能源项目向薄弱村摆布,按照统一筹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监管的思路,整合资金2亿多元,为18个乡镇、286个村各建一座光伏电站,确保每年每村集体经济增收5~10万元、每个乡镇财政增收2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兜底式保障。三是党员示范引领型。鼓励扶持农村党员发展产业、创办项目,让那些有头脑、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党员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全国扶贫先进个人、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员翁新强依托村级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11个乡镇、32个村发展五味子项目,720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目前全县像翁新强这样的党员致富带头人有547人,他们引领建立专业合作社193家、市场经营主体157个,带动产业大户1560个,激活了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四是回归人才创业型。大力实施能人回归工程,村支部牵头成立乡亲扶贫协会,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归创业,支持家乡集体经济发展。先后成功引回外出能人1100余名,回归资金5亿多元,创办产业项目1000多个。观音镇黄土梁村胡朝柱回乡后,建起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种植了90亩铁扫帚,年收入达18万元。五是外引力量帮扶型。抢抓北京市平谷区、武汉市等12家单位对口帮扶郧西机遇,加强沟通汇报,科学确定帮扶方式,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先后有2.5亿元帮扶资金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有效增强了村级“造血”能力。
三、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集体经济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探索长效机制,下足“绣花”功夫,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才能避免“边上马、边推动、边消亡”。一是惠及各方利益。以前搞土地流转、发展产业,往往是“富了老板,不富老乡”,现在由村党组织唱主角,村集体统一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建基地,与企业签订合同,参与产业发展,群众就近到产业基地打工。这样以来,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群众有了可观的“分红”和薪金。贫困群众说,“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有村集体撑腰壮胆,我们底气足了,干劲大了,腰包鼓了”。二是注重长远发展。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对村集体闲置资产确权入股,做强做大集体资金池。把集体经济纯收入新增部分的20%~40%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滚雪球式发展;5%~10%作为风险防控金,保护入股农户的权益;10%~20%用于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村级公益设施建设,让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三是加强监督管理。以前村集体经济刚刚起步,就有村干部出问题“倒下”了。为抓好 “三资”管理,我们逐村建立“三资”台帐,出台村级财务查询、财产清查等制度,确保村级“三资”保值增值。全面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会两票” 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作用。群众反映,村里账目清楚了,老百姓更加服气了。
通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打了个翻身仗,全面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有力夯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物质基础,贫困人口由14.6万人减少到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4%下降到19.4%,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下一步,我们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再接再厉,持续发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竹溪县汇湾镇党委
激发五支队伍活力 占领扶贫攻坚高地
竹溪县汇湾镇党委书记 李芳
汇湾镇版图面积172.8平方公里,共有4176户、16707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809户、8991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152户、6869人,共有基层党组织22个,党员610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精准脱贫为总揽,大力实施基层党建“整镇推进”和精准扶贫“整镇出列”计划,科学谋划、精准发力,全镇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镇已脱贫1324户、4815人,已建成安置点75个,搬迁1612户、5055人,金融扶贫放贷1250万元,建成各类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4120名贫困人口实现了产业有发展、就业有渠道。
一、党委当好“火车头”。全镇的扶贫攻坚战役怎么打,需要镇党委班子把脉定向、点灯指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结合本镇的千年贡茶、百岁古寨文化,走产业扶贫和旅游扶贫的道路。2014年以来,借助精准扶贫政策机遇,鼓励农户建设高标准化茶园3.5万亩,扶持大户建设茶叶生产车间12个,动员业主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13家。如今汇湾镇的茶园总面积达到7.5万亩,年产值1.2亿元,带动了2000余户贫困户就业创收。为挖掘茶叶产业的潜在价值,镇党委秉承“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投资建设曾家寨和滨水田园国家3A级景区。手握贡茶和景区两张“名片”,2016年汇湾镇的高标准化茶园被评为全国最美茶园,2017年8月汇湾镇被住建部命名为全国特色小镇。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攀升,自2016年景区首游仪式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带动80余户群众实现增收320万元。
二、支部当好“桥头堡”。扶贫路上我们以基层党建“整镇提升”和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整顿。针对农村党支部村干部老化、班子配备不齐的问题,2017年以来,对7个支部的班子进行调整,充实了8名年轻村干部。“新鲜血液”的注入,保持了班子活力,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2014年以来,先后有8个党支部列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晋位升级,确保了各支部党建工作均衡推进。通过常抓制度、严肃管理,支部有了压力,同时也激发了动力,后进党支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整顿提升后的秦坪村党支部通过招商引资建设杏子基地1000亩,建成了1160千瓦集体光伏发电站。船丰村党支部动员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建设了3000亩拐枣基地和拐枣酒加工车间,兴办了1000头的黑毛猪养殖厂。令旗沟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建设了红茶生产车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各支部充分发挥先锋作用,为各村的“一村一品”建设趟开了路子,为贫困户就业增收找到了位置,充分证明了只要支部走在前,扶贫攻坚就不难。
三、第一书记当好“排头兵”。省市县选派20名优秀干部到汇湾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镇党委充分借助他们自身优势,在村里充当“参谋长”“智多星”“宣讲员”“调解员”等多重角色。省保险监督局驻荣誉村第一书记融资建设高标准化茶园200亩,引进养蜂专业合作社建设花源基地300亩。市档案局驻土地梁村第一书协助村党支部建设了2000的生态产业观光园,每年春冬开展“送温暖、促春耕”活动,年初为贫困户送化肥,年终走访慰问困难户已成常态。县残联驻秦坪村第一书记在该村把扶贫攻坚和党建牢牢抓在手上,将一个战斗力弱、社会矛盾突出的软弱涣散党支部整改提升为先进党支部。县发改局驻青山村第一书记通过发展花椒基地和高效茶园,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的难题。打赢扶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根本出路,各村第一书记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党支部提供基本保障,为贫困户扩宽了增收渠道。
四、能人党员当好“先锋队”。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只有每名党员的思想合格、政治合格才能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在发展党员上,镇党委坚持成熟一个 44 34150 44 15288 0 0 3107 0 0:00:10 0:00:04 0:00:06 3107发展一个。对党组织中“生病的细胞”及时医治,“活跃的细胞”大力培植。对于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履职尽责不到位、工作推进不得力等现象严厉查处,2017年通过提醒、函询、约谈等方式警示教育镇村党员干部11人次。通过大力开展“双建双带双培”工程,全镇57名村干部中有29人是致富带头人,他们带头成立了种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达19家。2014年以来,发展的43名党员中有19名是产业大户和创业成功人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带动了761户贫困户就业致富。
五、后备干部当好“生力军”。当前,扶贫工作任务重,村干部将80%的精力都投入到扶贫攻坚工作中,但是每个村只有2至4名干部,村级干部短缺导致很难高效开展工作。面对这一问题,镇党委从回乡创业人士、乡土人才、高校返乡毕业生等人群中,择优选配36名年轻人才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当中,并落实待遇,参与村务工作。新选配的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很好的完成了“十个到村到户”、信息采集、数据整改等工作,并积极学习党务村务等工作。2017年已有5名后备干部经党委考察合格被吸纳为村主职干部。同时,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农村电商,有9名后备干部开设农村淘宝实体店。后备干部的大力培养,为党支部增添了活力,为扶贫攻坚增加了动力。
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党支部
建强支部筑堡垒趟出乡旅脱贫路
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党支部书记 朱德永
樱桃沟村位于十堰城区与郧阳区结合部,全村版图面积7.7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526户、18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04人。村党支部下设党小组11个,有党员62名。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村群众拧成一股绳,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乡村景观,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小水果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的脱贫致富之路。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我们村也先后荣获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湖北省基层党建十面红旗”等荣誉称号。
一、建支部,扛起脱贫攻坚“千斤担”。在脱贫攻坚中,我们感到,支部强则一强百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村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关键。原村支部班子结构不优,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2015年经过党员干部推举,我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当时就只有一个念头: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要让樱桃沟村拔掉穷根!于是,我又给村里在外务工的2名创业能人打电话,请他们回来一起干,现有村干部5名,其中年富力强的“80后”4名,支部充满生机活力。村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支部主题党日”“双十星”争创为载体,由村“两委”干部带头,开展党员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实行一户一名党员、一条措施、一项政策、一个产业、一帮到底的“五个一”帮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让每名贫困群众在致富路上不掉队。
二、兴产业,把小水果做成“大气候”。村党支部一班人坚持先谋后动,立足缺水源、缺光照、缺资金,离城区近不缺市场的实际,瞄准小水果和无公害蔬菜产业,初步确立了“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的发展思路。经过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取得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赞成。说干就干,短短三年时间,全村樱桃、柑橘、桃子等小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600亩,蔬菜面积500亩,达到“人平一亩小水果,户均一亩有机蔬菜”的产业规模,硬是把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把沟沟坎坎变成了“菜篮子”。大面积种植小水果和蔬菜,村里的景色焕然一新,每年到村里观光旅游的城里人一拨接一拨,春赏花,夏品果,住农家小屋,吃健康饭菜。村党支部因势利导,组织党员群众大力发展休闲采摘产业,开辟了樱桃、草莓、血桃等采摘园35个,带动贫困户实现就业80余人。村里的蔬菜、水果、猪肉、禽蛋、山野菜、芝麻油、河塘里的小鱼小虾等农产品,不出村就卖上了好价钱。
三、抓生态,走出旅游观光“新路子”。随着樱桃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优,樱桃沟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村支部决定做大做强做优乡村生态观光旅游文章,着力打造“绿色增长极”,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抢抓湖北省“绿色幸福村”建设机遇,遵循“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发展理念,落实“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功能定位,致力建设“风貌古朴、功能现代、产业有机、文明复归”的生态旅游新村。先后建成游客接待管理服务中心、农博馆、樱桃小镇,改造民居庭院320多户,培育出三星级农家乐70多家、五星级农家乐1家,其中,党员示范农家乐13家。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郧阳文化展示体验基地,带动就业岗位300个,每年带动全村农户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产值2000万元以上。
四、强后劲,壮大村级集体“腰杆子”。百姓富了,村集体经济也要强起来。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委会牵头成立了樱陶居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村集体的山林、土地、房产等闲置资源资产,组建农家乐、小水果等专业协会。先后将村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格桑花田、乡村大舞台、五零山居等打包对外承租经营权,竞拍获得租金890万元,6座停车场每年从游客停车服务中收费50万元,4个水果蔬菜销售点收取摊位承包费8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规模超千万。集体有了钱,服务群众就有了“家底”。村委会投入18万元与自来水厂合作新建了无辅加压泵房一座;升级改造农村电力,更换裸露低压线为安全电缆100千米,新增变压器10台1800千瓦;将村级主公路和村内循环路全部黑色化,新建1组至11组采摘园公路和10组观光园公路两条,通车里程达4公里;新建三组和七组停车场,缓解旅游旺季停车压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同时,村里成立“孝亲养老合作社”,村集体出资80余万元,用于优势项目经营,每年从红利中向60岁以上老人另行发放养老金500元;村里有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每年还可领取3000元助学金。
在市、区、镇的领导下,全村2016年度脱贫19户、77人,2017年度预脱贫21户、74人,到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继续以党建为统领,举全村之力、聚全民之智,为实现全村精准脱贫再立新功。
来源|十堰基层党建
编辑|姚恒 曹婧
热文精选
热文精选
全市第三季度重点项目拉练启动,首日6县市区14个项目接受"检阅"
【热点关注】党的十九大将于10月18日召开,确定完成7大任务!(附领导干部必知90个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