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查尔斯加冕后的头号使命, 竟是保住这个看似无用的组织?

Philip Murphy等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2023-07-04
导读:2023年5月6日,查尔斯三世经加冕典礼正式即位,这是英国时隔70年再度举行君主加冕仪式。尽管此次加冕仪式备受全球瞩目,但自去年9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后,大洋洲和加勒比海多个英联邦成员国反君主制呼声陡然高涨,《泰晤士报》近日一项调查发现,在15个英联邦国家中,有6个支持国家变成共和国。英媒形容女王是将这些国家黏合在一起的“胶水”,随著女王的离世,国王查尔斯三世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确保这个实体的生存,在君主制本身似乎越来越不合时宜之际,多方普遍预测查尔斯三世或将见证君主制的终结    女王在位70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事务中,几乎都是一个立宪君主的教科书式典范,英联邦也逐渐成为其决定性的使命。面对非殖民化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削弱,英联邦成为维持王室在英国国家中的核心地位的一种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新方式。在对英联邦的支持中,女王展现了后帝国时代重塑君主制的高超技巧,通过一系列稳定的出访和活动将英联邦首脑这一抽象的外交构想变成现实,拓展了英国的全球朋友圈,并取得了显著的外交成就,塑造甚至扩大了英国的外交政策。但是,英联邦总体而言仍然缺乏政治目标。近年来,英联邦处理与环保、教育和贸易相关的倡议,通过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对话和发展计划,并试图将自己重塑为一个“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组织。但这种组织转型的努力,实际上并不成功。‍‍‍‍‍‍‍‍‍‍‍‍‍‍‍‍‍‍‍‍‍‍‍‍‍‍‍‍‍‍    英联邦对于英国外交和英国君主制意义重大,而对英联邦成员则意义不明。一方面是殖民历史认同消逝,另一方面是英国承诺的价值观和人权口惠而实不至。在此背景下,英联邦在查尔斯三世治下的未来,似乎越来越取决于英国是否有能力在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为这些国家提供切实帮助。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编发本文,供读者思考。文章原刊于Foreign Affairs和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女王的外交:最伟大也是最脆弱的遗产

文|Philip Murphy

翻译|蒲婧新‍‍‍‍‍‍‍‍‍‍‍‍‍‍

来源|Foreign Affairs‍


▲ 图源:互联网‍‍‍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22年9月8日去世,对于一位在位70年的国家元首来说,甚至超过了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Bhumibol Adulyadej),成为工业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只有法国的路易十四在位时间比她长,路易十四在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统治了72年。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她作为君主的这几十年里,经历了英国外交政策的巨大动荡——从非殖民化到反恐战争,从欧盟的崛起到英国脱欧——这是她在1952年成为女王时几乎没有人预料到的。

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统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地理范围和时间跨度。女王去世后,她统治着15个所谓的王国,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以及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上的少数国家,这些国家是英联邦的剩余部分,或者简单地说,是保留女王主权的英联邦。在她的统治期间,她还担任过全球32个独立国家的元首。2021年,巴巴多斯(Barbados)加入了其他16个国家的行列,包括锡兰、加纳、巴基斯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她统治期间,这些国家在过渡到共和国之前曾有一段时间是独立的联邦王国。

这些变化本身就是她执政期间英国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征兆。1952年,这个国家还沉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道德和军事胜利的余晖中。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加冕典礼上,她的第一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和其他盟军战胜纳粹德国的策划者们簇拥着她,他们相当傲慢地希望她的统治将开启英国全球领导的新时代。但在接下来的20年里,相反的情况发生了:英国失去了一个帝国的大部分残余,这个帝国在鼎盛时期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一。在经济被战争摧毁的情况下,英国既难以支付其全球防务承诺,又难以捍卫英镑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超级大国斗争中,英国越来越沦为配角,似乎不确定自己的未来取决于欧洲还是大西洋联盟。

但后来有了英联邦。对大多数观察人士来说,这个松散的组织只不过是大英帝国解体后在全球留下的微弱印象。事实上,它的历史更复杂,它的功能更重要。对女王来说,英联邦逐渐成为一项决定性的使命,是面对非殖民化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削弱,联合王国重新确立其影响力和领导地位的一种方式。在其鼎盛时期,英联邦塑造甚至扩大了英国的外交政策。国王查尔斯三世目前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确保这个实体的生存,在君主制本身——甚至作为一种象征——似乎越来越不合时宜之际。


 1   政治变革,宫殿保护

在大多人眼里,女王对英联邦的喜爱和频繁的支持让人有点好奇。除了英联邦各个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女王是少数几个会不经意地把“英联邦”这个词加到句子里的人之一,就好像它在世界上有一个明显的实体存在,就像银行或杂货店一样。对大多数人来说,英联邦几乎看不见,甚至根本看不见。要理解她对温莎的眷恋,就有必要更仔细地研究这个实体是如何发展的,以及温莎家族在它之前的大英帝国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英国的帝国遗产从一开始就塑造了伊丽莎白的统治。例如,评论人士多次提到她在1947年21岁生日那天在南非的一次广播中承诺为国家服务。她说过的那些确切的话值得回忆。她向听众承诺:“我的一生,无论是长是短,都将致力于为你们服务,为我们都属于的伟大皇室服务。”正如历史学家大卫·埃哲顿(David Edgerton)最近所指出的那样,直到20世纪下半叶,英国才具备了一个现代国家的全部特征。在此之前,它基本上是一个帝国的核心:王室处于其顶端,反映了英国社会的阶级限制性质,伦敦以严格的等级制度来设计帝国。在筹划女王加冕典礼时,殖民办公室被要求将所有300名来自殖民地的来宾按优先顺序排列。当时,尽管英国已经放弃了它的南亚帝国,但英国官员仍然预计,剩下的大部分殖民地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当这一切很快变得明朗时,女王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维持王室在英国国家中的核心地位。而“英联邦”则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答案。


 2   女王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维持王室在英国国家中的中心地位

事实上,英联邦在20世纪初就已初具规模。在两次战争之间,大英帝国的自治部分——所谓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自由州、纽芬兰、新西兰和南非的自治领地——宣称他们从联合王国获得了宪法上的自治权,19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的“国家联合体”一词越来越多地用于这一群体。第二次世界大战考验了这些国家从英国控制下独立的极限,爱尔兰自由国(于1949年脱离英联邦)保持中立,而对德国颇有同情的南非在加入盟军方面犹豫不决。战争结束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加入了英联邦。1949年,英国和印度的外交官提出了一个方案,允许印度作为共和国继续留在英联邦,从而消除了迄今为止将成员国捆绑在一起的一个因素:共同效忠国王。该协议要求印度承认乔治六世不是印度的主权,而是“英联邦元首”这个定义不明确的角色。

对于三年后登上王位的伊丽莎白女王来说,这项协议将是实现君主制现代化的一种手段。首先,她的父亲为失去印度皇帝的头衔而痛心疾首,与之相反,她热情地迎接印度独立带来的“新”联邦的到来。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在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中试图推翻埃及的阿卜杜勒·纳赛尔将军,从而结束他在非洲和中东的反殖民影响,但他的努力是徒劳的,白金汉宫与他保持着健康的距离。女王明确表示,她并不憎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推动英国在非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寻求独立的政治力量。她似乎完全赞同“官方”的解释,即这一过程是开明的英国监护的自然结果(尽管事实上,在她执政早期,英国曾在塞浦路斯、肯尼亚和马来亚进行过残酷的平叛行动)。

事实上,君主政体甚至不愿意为阻止作为“王国”独立的国家进一步向共和国过渡而发起一场护卫行动。近年来,许多分析人士都在猜测女王死后其余王国会发生什么。但在她统治的最后几年,加勒比地区已经发生了变化,巴巴多斯决定放弃君主制,于2021年成为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伯利兹和牙买加似乎有可能紧随其后。然而,在女王执政期间,王室一直坚定地认为,作为一个立宪君主,只要通过宪法手段发生的政治变革,她就不会因其领土内的政治变革而感到尴尬。对她来说,重要的是他们仍然是英联邦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查尔斯代表她前往巴巴多斯出席该国向共和国过渡的仪式是一个强大的延续信号。


 3   少点帝国,多点朋友

最值得注意的是,女王将英联邦首脑的头衔——一个抽象的外交构想,创造出来以使一个民主的印度在英国的轨道上保持松散——变成了一个切实的东西。在她执政的过程中,她通过一系列稳定的逐步增长做到了这一点:她访问了几乎所有的英联邦成员国;支持英联邦运动会和每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英联邦日活动;与政府首脑参加了无数次会议;甚至还建造了一座皇家宫殿——马尔伯勒宫,供英联邦总部使用。她还加强了欧洲君主的传统外交角色——参与对内和对外的国事访问——与许多英联邦领导人建立了友好的个人关系,这种关系有时会延续几代人。通过这样做,她延缓了英国失去一个帝国的过程,并为它赢得了世界各地的朋友。


 4   独立运动是开明英国监护下的自然结果

她的一些外交成就值得注意。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的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英联邦的标志性议题,女王有时似乎更倾向于站在许多成员国的一边,而不是她自己的首相,其中一些首相似乎与南非政府过于亲近。1986年,一些不赞成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反对对南非实施经济制裁的国家,威胁要抵制英联邦运动会(Commonwealth Games),女王的新闻秘书向《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介绍了女王自己对撒切尔的担忧,这似乎是在向英联邦其他国家发出信号,表明女王是站在他们一边的。由于大英帝国变成了英联邦,本质上是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宗教的,女王试图在国内效仿这种多样性。在20世纪下半叶,大批来自英联邦的移民开始加快步伐,女王通过与来自该国少数民族的社区和宗教团体会面——她是首位访问英国清真寺的英国君主——努力使英国成为一个更欢迎新来者的地方。

但女王无法逃避更大的现实,特别是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英联邦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世纪90年代南非多数人统治的到来,虽然是英联邦的胜利,却剥夺了它在国际外交上的地位。与此同时,冷战的结束意味着英联邦失去了它作为英国政府与可能受到苏联影响的国家保持友好沟通渠道的价值。

近年来,试图将英联邦重塑为一个“以价值观为基础”组织的努力步履蹒跚,尤其是因为许多成员国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远远达不到英联邦所宣称的标准。糟糕的领导和对该组织活动价值日益增长的怀疑,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认为,只有有关该组织的报道具有皇家视角时,它才具有新闻价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君主制越来越像是英联邦的生命维持系统;因此在2018年决定任命查尔斯为下一任元首。如果这个组织最终崩溃了,那将是女王尽了最大努力的结果。


 5   君主制的局限性

在对英联邦的支持中,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展现了在后帝国时代重塑君主制的高超技巧。然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她也显示了王室影响力的局限性。也许就其本质而言,君主政体并不是鼓励建立一个更平等的社会的最佳宪法框架。尽管英国的阶层分化程度远低于70年前,但它仍然是一个严重分裂的国家。可以说,一个更大的问题在于,女王倾向于把英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的关系描述为一种普遍利益,而个人却没有做出类似的持续努力,让英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关系和解。尽管皇室家族和欧洲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女王本人能说流利的法语,她的丈夫能说流利的德语。当然,英国的欧盟成员国身份在政治上是有争议的。但在她统治的时期里,英联邦的坚持是这样的。在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期间,女王保持了适当的中立,尽管一些小报试图拉拢她。但到那时,可以说,公众舆论已经被放任太久了。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脱欧可能导致另一个贴近女王内心的实体解体:联合王国。脱离欧盟为苏格兰独立运动提供了新的动力(因为大多数苏格兰人投票反对脱欧)。它还在爱尔兰岛上建立了一条新的欧盟边界,为北爱尔兰带来了一个特殊的地位,这反过来可能会促进该岛北部和南部的更紧密的融合,并最终促成贝尔法斯特和都柏林的统一。但是,如果英国公众开始对脱欧的决定感到卖家的懊悔,这几乎不能说责任在女王身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事务中,她几乎都是一位立宪君主的教科书式典范:凌驾于党派政治之上。

*文章原载Foreign Affairs,原题为“‍‍The Queen’s Diplomacy:Why the Commonwealth May Be Elizabeth II’s Greatest—and Most Fragile—Legacy”。



Philip Murphy作者:菲利普·墨菲

伦敦历史研究所历史与政策主任,著有《君主制与帝国的终结:温莎家族、英国政府和战后联邦》一书。


查理三世时期的英联邦是否仍有意义?

文|Manjari Chatterjee Miller & Clare Harris

翻译|李半田

来源|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23年5月6日,查尔斯三世经过加冕仪式正式成为英国国王。尽管加冕仪式自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时代已经有所缩减,但本次的仪式和相关活动仍将持续三天。凯蒂·佩里(Katy Perry)和莱昂内尔·里奇(Lionel Richie)将进行表演,酒吧将延长营业时间,各地将举行街头派对,预计有数百万人参加庆祝活动。加冕仪式还将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天空新闻(Sky News)和一些国际新闻机构进行全球直播。上述广泛的庆祝活动及报道提出了一个问题:英国君主制在世界舞台上仍然重要吗?

君主制的主要国际作用之一是作为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简称Commonwealth)主权的象征性地位。英联邦始于20世纪初,是一个由56个独立国家自愿组成的联合体,在其中14个国家加上英国组成英联邦王国(Commonwealth Realm),国王是国家元首。英联邦不仅维持了英国的帝国权力,而且避免了反对殖民统治的广泛革命。通过加入英联邦,各殖民地得以进行独立治理,但需要对英国王室效忠,并接受英国监督。印度曾是英联邦最大的成员国,但其在1947年独立后退出了英联邦。1949年,印度申请重新加入并获得同意,条件是它必须接受英国王冠(British crown)作为英联邦的象征。自1949年以来,这一直是英联邦成员资格的现行标准,现在基于自由和自愿合作原则。(译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王冠上的“光明之山”钻石原产于印度,曾引起印度政府与英国王室发生纷争)

如今,英联邦处理与环境保护、教育和贸易相关的倡议,部分由于语言和既有法律制度的相似性,其以平均降低19%的价格向成员国出口商品。英联邦还通过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对话和发展计划,加强世界各地的民主状况和改善人权。过去,英联邦曾因人权记录不佳而暂停斐济(1987年、2000年和2006年)、尼日利亚(1995年)、巴基斯坦(1999年和2007年)和津巴布韦(2002年)的成员国资格。

英国王室认为英联邦对其海外利益和象征意义至关重要。自英国脱欧以来,英国一直寻求向欧洲以外的地区进行经济拓展,并将英联邦视为一个可能的途径。作为人口最多和经济体量最大的成员国,印度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2021年,英国与英联邦的贸易额占英国贸易总额的9%,与英国与德国之间的贸易额相差无几。

然而,查尔斯国王的加冕仪式给英联邦投下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焦点。成员国理应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作为英国前殖民地的共同历史而团结起来。然而,与作为殖民国的英国不同,很少有前殖民地成员以积极和怀缅的眼光看待这段历史,这使得其所谓的共性(commonality)饱受质疑。事实上,英国君主并不自动成为英联邦王国(Commonwealth Realm)的首脑,在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英联邦王国十四个仍然承认英国君主为其国家元首的成员国,需要发布公告,宣布效忠于查尔斯三世作为其新的官方国家元首。

英联邦还面临着对人权口惠而实不至的指责。世界上半数以上同性婚姻违法的国家都属于英联邦。斯里兰卡在其以严重违反战争法为特征的内战期间仍是英联邦成员,甚至在2003年至2009年期间担任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的成员,负责执行成员对英联邦核心价值观的遵守。此外,英联邦也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加强民主和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的机制和资金。

因此,英联邦作为大英帝国辉煌时期的遗产和超越英国脱欧的方式,对君主制具有重要意义。但除此之外,英联邦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相关性就不那么明显了。许多英联邦成员国,特别是加勒比地区的成员国,公开认为英联邦是不合时宜的,并讨论放弃英国君主作为国家元首的问题:巴巴多斯在2021年这样做了,安提瓜和巴布达在2022年宣布计划就此举行公投,牙买加也在考虑跟进。(译注:2020年9月16日,巴巴多斯政府宣布,准备取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国家元首地位;2021年国会正式通过,同年11月退出英联邦王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2022年9月10日,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表示,该国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要废除英国的君主制,成为一个共和国;2022年3月23日,牙买加政界消息,牙买加已开始一项程序,以取消英国女王在该国的国家元首地位,牙买加也将脱离英联邦,改为共和制国家。)

英联邦为较小的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向国际社会表达其关切的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关性。英联邦可以促进面临类似问题但缺乏全球影响力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使他们能够向更富裕的成员国求助。气候变化是一个日益紧迫且影响甚广的问题,特别是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区的小岛屿,它们喜欢英联邦为它们提供的软实力。莫桑比克和卢旺达分别于1995年和2009年加入,前法国殖民地加蓬和多哥于2022年6月加入,这些与英国没有历史联系的新成员的加入,表明英联邦的可靠性。但是,国王查尔斯三世的统治是否能够重塑英联邦,使其在现代世界中重新焕发活力,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原载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原题为“Is the Commonwealth Under King Charles III Still Relevant?”。



Manjari Chatterjee Miller作者:曼贾里·查特吉·米勒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高级研究员,牛津大学全球和地区研究学院当代南亚研究项目的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南亚、印度和中国。

  FIN  点击图片链接阅读更多文章

“我们玩着传统精英的游戏, 却暗中改写美国政治的旧套路”


“欧美债务, 全球风险”: 一条不思议的逻辑链如何发生?


世界汽车产业优势三度转移, 中国何以把握住了最新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