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越来越不爱生孩子了?这个实验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溃之路” || 世界观
记得点击上方蓝字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近日,一份《办理新生儿户口须知》网传文件提及,北京允许非婚生子女随母落户,并需提交亲子鉴定。2月13日,北京海淀派出所负责户籍办理的工作人员称,目前北京对于非婚生生育的无户口人员已开放自愿随父随母落户政策,该政策自2016年已开始实施。
这引起了很多讨论。
不过,这一举措,既是放开户籍,对个人权利的回归,另一方面,这一与“放开二胎”政策同步的“非婚生育子女可随母落户”的举措,媒体上普遍认为,是为了刺激我们早已低迷的生育率。
一直都有人口研究者和社会学者表示,生育率只要低下去了,就不可能再回去。各种各样的激励措施真有利吗?我也存疑。
1/3
这个问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之类的社会分析,已经看得很多了。这次我们来分析点不一样的。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特别推荐给大家,那就是毛晋哲写的《从天堂到大崩溃——鼠辈乌托邦,郁郁在樊笼》(来源:公众号 BioArt》。
毛晋哲博士现在是美国FDA药理学家,这篇文章里,他主要描述了心理学家John B. Calhoun的两次老鼠实验。Calhoun的这项“人口密度和社会病理”的研究,曾经与中国人所熟知的巴浦洛夫、弗洛依德等人的研究一起,入选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改变心理学的四十大研究”,并一度引起过很大反响。
John B. Calhoun
当然,这里写这篇文章,并不是纯粹为了介绍一个过去几十年前的研究成果,而是试图用这个研究来理解很多当今人类社会的很多问题,感觉是有效的。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Calhoun在巴尔的摩北边Towson的邻居家的院子里建造了一个1/4英亩的“老鼠城”并放养了五对大鼠,供之以无限制的食物和水。在27个月里,按大鼠的繁殖力,理论上估算可以繁殖到5000只大鼠,但是这些大鼠总数在150只左右就趋于平衡,从未超过200只。其后,Calhoun又不断完善实验条件,重复实验多次,但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些养尊处优的老鼠的种群数量经过一段快速繁殖期后,由于数量过多,导致行为沉沦(比如病态性聚集,参与者混乱,行为偏差),最后导致实验群体灭绝,把天堂变成了地狱。”
六十年代末期,Calhoun把精心挑选出来的四对精英小鼠置于更大的有256个鼠窝的封闭的实验场地——“宇宙25”。这个实验让老鼠有了独立生存空间,有了自己的“家”,更肖似人类社会。
“宇宙25”(来源:BioArt)
第一阶段是,是适应期。这四对小鼠开始适应环境,并于第104天迎来第一窝新生小鼠。接着,是快速繁殖期,小鼠一般能够顺利成熟并生育后代,每55天小鼠数量翻倍。
接下来,迎来了滞涨期。在315天之后,小鼠数量增长速度急剧放缓,数量翻倍时间延长到原来的3倍,小鼠总数最高勉强达到2200只。同时,这些小鼠形成十四个育雏集体,之间有明显的等级秩序,越高的阶层活动范围越大,繁殖越快速,等级越低则相反。
然后,是最有意思的畸变期。空间越来越拥挤之后,小鼠之间针对领地、配偶与等级地位的争夺日趋激烈。
“优势雄鼠变得更具侵略性,形成集团帮派,攻击母鼠和幼鼠,交配行为也受破坏。一些雄鼠变成同性恋,其它的变成泛性恋和性亢进。失势雄鼠不仅行为上而且心理上退出对领地和配偶的争夺,他们变得迟钝,而且常常伤痕累累。”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小鼠似乎还讲究风水,位于东北角的鼠丁不旺,而处于对角线上西南部的则香火最旺盛。(来源:BioArt)
“由于雄鼠无法再保卫它们的领土和雌鼠,雌鼠变得具有攻击性,开始时担当保家卫国的重任。她们不再建造巢穴,放弃喂奶的天职,甚至将幼鼠在断奶之前驱逐出去。同时,受孕降低,胎儿及断奶前小鼠死亡上升,从而导致种群总数增长急剧下降。”
“在滞涨期的末期,小鼠们不再繁育后代,行为模式也永久地改变。每个小鼠都变成孤独的个体,慢慢等待死亡。雌鼠停止生育,拒绝履行职责。被驱赶的幼鼠的成长受到极大地干扰。同时,失势雄鼠变得完全与世无争。雄鼠不再伤疤缠身,相反毛发健康光滑油亮,成为奶油小鼠‘靓鼠’。”
鼠群进入了消亡期。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小鼠数量增长骤然而止,在第600天最后一只活小鼠诞生,种群逐渐衰亡,第1588天,仅剩27只小鼠。而且即使是把它们移到新环境并换上新配偶,也不会再繁殖后代了。
(来源:BioArt)
从天堂到地狱, 也就短短的四年多时间。
Calhaun博士在发表于1973年的《皇家医学进程》中的文章中指出,尽管研究是在老鼠中进行的,但是他思考的是与人有关的问题。他认为,
“当所有可用空间都被占用并且所有社会角色都被填满后,新生个体所经历的竞争和压力远超其所接受的生存历练和精神传承,从而造成复杂社会行为的崩溃,最终导致群体的消亡。”
而且,这种高密度种群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对动物行为的严重负面影响,也见诸于包括猴子在内的其它多种动物,尽管不同的动物所受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当时的一些社会科学家们,也在同一时期对芝加哥地区的研究也表明,过度拥挤对人的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
但这个研究后来怎么样了呢?——Calhoun的研究一度被认为过于消极、且不适合人类这一智慧动物而饱受指责,并因此而被强制退休。
我在看完毛晋哲博士介绍这项实验的文章之后,感慨很多。
Calhoun在观察实验中
2/3
通过研究动物的社群组织形态,来对比分析人类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当然,动物种群与人类社会到底不一样,不能划等号;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具备参考价值,我不是这个领域专家,说不好。但是,从这个“鼠群”的研究实验里,我们已经能辩认出了人类社会的多种形态。
在我们已知的过去里,人们正经历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期。
往前推,1804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
1927年,世界人口达到20亿,花了123年,
1960年,人口达到30亿,花了33年,
1974年,人口40亿,花了13年,
1987年,人口50亿,花了12年,
1999年,人口60亿,花了12年,
2011年,人口70亿,花了12年。10月31日,全球第70亿名婴儿在菲律宾诞生。
……
不过,2019年,人口74亿;预计要花15年才能增长到10亿人口(达到80亿)了。下一下增加10亿人口(从80亿增加到90亿)的时间,需要19年,以后,还会越来越慢。考虑到基数不同,实际上,后来的增长速度是显著放缓了的。
2016年,美国人口咨询局的数据表明,中国总和生育率仅1.62,日本是1.44,韩国为1.17,英国和美国分别为1.80。
在这一百年里,世界人口体现了爆炸性增长;同时,短短的时间跨度里,就已能看出了一道由缓到快、然后再渐渐放缓的人口增长抛物线。
但不要忘了,第一个10亿人口的积累,人类花了四五千年。
某种意义上,人口的繁殖快速增长期,与老鼠种群的增长是有本质的不同的。人类的特点在于,他可以创造出新的环境、创造出新的食物、创造出新的更宜居的环境。而动物不能。
在靠天吃饭的农牧阶段里,全世界的人口都增长得很慢。
因为宜居土地的农作物产出水平,是基本固定的,能养活的人就这么多。甚至,当社会稳定了一段时间、人口稳定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新的不平衡:土地不足以养活那么多人了。各种社会矛盾囤积起来,大面积爆发,引发战争,战争减员,人口减少,新一轮的循环开始。
经常被人提及的是,在中国,人口从1650年的1.4亿,增加到1850年的4亿,其助长因素之一是玉米和番薯的到来。另一个让粮食生产跟上人口增长的措施是复作。当稻米在水田里生长时,中国南部的农民每年可从同一块田收成两次甚至三次的稻获,栽种水平大大提高。
《人口志》:中国历朝历代人口统计
在欧洲,马铃薯的种植技术的提高,也让这里的人口从1650年的1.03亿,增长为1850年的2.74亿。
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食物、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书写道:
到了18世纪末,欧洲农产量的攀升再也赶不上人口增长。马尔萨斯认为,这个困境是无法逃避的:人口每25年左右就会翻番,并于同样的间隔后再加倍,亦即呈等比级数增加。我们很难想象粮食生产如何可能跟上人口增长。(即“马尔萨斯陷阱”。)
然而,英国并未撞上马尔萨斯所预期的生态墙。英国并不种植大部分它所需要的食物,反而将主力投注于制造工业商品,尤其是棉纺织品,然后用它们来交换海外的食物。19世纪期间,英国人口增加三倍以上,但经济增长得更快,平均生活水平提高了。
1765年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至此,工业革命开始。
如果按动物种群的繁衍方式来看,人类早就达到和越过了快速繁殖期,一两千年来都停留在滞涨期;所以,人类疯狂争夺资源,引发各种战争,想尽办法奴役弱者。但是,人类文明毕竟是高度发达的,他们发明出前所未有的技术和贸易手段来拓展资源,相当于把人类固有的老巢,扩展了十倍,实验场地大了十倍。
进入工业革命以后,在新的技术空间和文明规则里,人类繁殖开始了新的循环和扩展。
问题是,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这个被扩大了的空间里,人类社会再一次进入了滞涨期。
3/3
Calhoun的“精英鼠”,在进入滞涨期和畸变期之后,反应是什么?
一、数量增长速度急剧放缓。
这点,人类社会正与其高度一致。过去十多年中,世界人口增长率已呈下降趋势,在世界人口的增长中,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不到0.5%,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为2.1%。而中国,更惨,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81%。(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1月21日记者发布会公布的国家统计局数据)
目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已达到或低于更替水平。一旦达到生育更替水平,出生和死亡将逐渐趋于均衡,人口将最终停止增长,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老化衰亡。一旦总和生育率为2.1即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
然而,我国2010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18(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 .047。(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因为中国2010年之后还没有进行过新的人口普查,故拿另一权威数据来例举。不同的统计口径会有差异。)不管是哪组数据,都远远只有达到人口更替水平的一半;比其他发达国家还低得多。
来源:《中国生育报告2019》
我们再来看看“老鼠种群实验”当中最有意思的畸变期。
二、“优势雄鼠变得更具侵略性,攻击母鼠和幼鼠,交配行为也受破坏。”
经济衰退期、就业市场低迷的时候,首先遭殃的往往是女性。女性被剥夺工作的权力,要求女性以生育为主。但是,由于经济不好,男性单方面养家更难,子女也大受影响。
有意思的是,现在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都在声称社会已进入了“性爱降级”“性萧条”时期。“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青少年风险行为调查发现,从1991年到2017年,有过插入式性交的高中生总体比例从54%掉到了40%。也就是说,不过才一代人之隔,高中生性经历就从大多数人都有过变成了大多数人都没有过。
另外,美国的青少年怀孕率掉到了当代峰值的三分之一。 “现在20岁出头的人与X世代人(通常指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出生的人)同年龄时相比,完全没有性生活的比例高了1.5倍。15%的受访者表示自成年以来,一直没有性行为。”(2018年12月美国《大西洋月刊》封面文章《年轻人性生活为什么这样少?》作者凯特·朱利安:Kate Julian)
电影《她》,影片中讲述了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相恋的故事。
日本政府2017年9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18岁到34岁的未婚者中,有超过40%的人没有任何性经验,高达70%的受访男并未在谈任何形式的恋爱。日本家族计划协会(JFPA)调查发现,16至24岁人士中,有45%女性和逾25%男性表示“无兴趣甚至鄙视性接触”。
——妥妥是“交配行为受到破坏”。
三、“失势雄鼠不仅行为上而且心理上退出对领地和配偶的争夺,他们变得迟钝。”
“食草男”这个名词2006年诞生自日本作家深泽真纪笔下。深泽在网络专栏中,首次用“草食”这两个字形容日本当前年轻男性的生活状态。
日本的“草食男”就是一个例子。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同性恋以及各种不同性向,还有虚拟性爱等性取向或性方式,也在社会上占了越来越显著的位置。
“雄鼠毛发健康光滑油亮,成为奶油小鼠‘靓鼠’”,这一趋势从日韩、中国推崇的“爱豆”文化当中可以看出来。这也是前段时间被主体媒体讨伐的“小鲜肉”。
原来,这些现象不仅从社会学层面,还能从动物行为学层面得到解释。
《偶像练习生》名场面之一
四、最让人感慨的是,“由于雄鼠无法再保卫它们的领土和雌鼠,雌鼠变得具有攻击,开始时担当保家卫国的重任,她们不再建造巢穴,放弃喂奶的天职……”
这竟然与这一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国风起云涌的“女权主义”风潮暗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英国女性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就业机会,女工大规模进入工厂,做起了男工的工作,尤其是军工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由于西方女性此时占据了相当高比例的工作岗位,争取女性权利的女权主义才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2014年3月8日,法国巴黎,女权组织团体上街游行。队伍中有各色人等。他们手举“女权主义者生气了,斗争还在继续”的牌子。视觉中国 图
而在东方,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女性能顶半边天”,女性与男性同场竞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更多参与雄性竞争,而非在家喂奶。——当然,中国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如“计生”等,但无可置疑的是,女性减少生育,与女性的工作劳动率高是密切相关的。
当然,就世界范围而言,代价就是,孩子越生越少。特别是发达国家,再加上中国。
五,“雌鼠停止生育,拒绝履行职责。失势雄鼠变得完全与世无争。”
鼠群种族在畸变期之后、繁衍减少之后,不可逆。你再换环境,都无法改为它们的行为特点了。这有没有可能成为人类的未来?
当然,人类可是靠着自己的智慧,打败了食物与资源匮乏的循环,另外开辟出广阔空间、创造新循环的高等动物,不可与小鼠这种哺乳动物相比。
时至今日,人类的稀缺资源和竞争标的物,早已不是“食物”——人类生产的食物,满足七十多亿人吃饱是不成问题的——稀缺的是平等的权利,方方面面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离公平分配,还差很远很远。
世界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经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4.5胎/育龄妇女下降到2017年不足2.5胎/育龄妇女,在一些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平均生育率甚至低于2.0胎/育龄妇女。
所以,人类也不得不打破沿袭以久的道德规则。举一个小例子,比如说,开放“非婚生育”,默认孩子可以跟从母亲。如北京实行的“落户政策”。先例就是,全欧洲有平均有40%的孩子是非婚生;法国有60%的孩子是非婚生。
不过,这也仅仅是权利的很小很小的一个方面。我的想象力有限,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办法,让人类这个重疾沉疴的种群,能够违反自然规律,重焕新生。
侯虹斌&刘敏涛
《古今女子图鉴》
喜马拉雅课程上线啦
文章回顾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话,请点击右下角⬇️的“好看”,或分享到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