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试读丨《清华元史(第五辑)》
冷门文史哲
本文节选自《清华元史(第五辑)》,商务印书馆出版,刘迎胜 姚大力主编。
元代山水缂丝的复古风
石钊钊(中国社会科学院)
元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继宋代之后的又一高峰,随着赵孟頫、钱选等一批入元南宋士人对元初绘画的深远影响,对北宋晚期文人绘画的崇拜,也成为元代文人绘画兴起的缘由。元代绘画特别重视画家的笔墨性,似乎此时的画作犹如唐人王维的“破墨法”,意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语)。或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吴道子“落笔雄劲而赋彩简淡”,“其赋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汤垕《画鉴》语)。唐人王维、吴道子有别于瑰丽画风外的笔墨性此时重新席卷画坛,这种脱离于南宋绘画精致、专业的新画风,特别着力于对文人精神的表达,与此同时,随着文人风潮愈发着重对其笔墨的赞颂,不少画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五代时期山水逐渐独立于人物画成为独立画科的新风格,对董源、巨然、荆浩、关仝等大师的崇拜在此时达到了新的高峰,随之而来的是元代美术史整体的复古倾向。
这其中对于缂丝这一类珍贵织绣的影响也显而易见,现存几件元代缂丝都有着与宋代“镂绘”极为不同的风格,它们所织造的山水空勾无皴,不以繁复的皴法与合花线技巧表现精致的山石肌理,而是将山水的构型织造得古朴稚拙;在岩石结体的表达上亦如绘画般着重通过“奇古”的造型堆叠来表现形貌,而放弃了大面积缂织细密皴法的装饰艺术手法;而技法上也大量采用“绕刻”、“搭梭”、“结”等早期手法,不太多用各种戗法,使缂丝作品古意盎然。这些缂丝作品所表现的面貌,与晚唐北宋时期的遗物颇有渊源。
唐人郑维曾以“何物离披最可人,纸间经纬别有因;阿谁巧作维摩手,就里挥毫称绝伦”赞叹当时织绣之美,这其中所指的大概就是刺绣与缂丝技艺了。缂丝是指以“通经断纬”或“通经回纬”的梭织方法在经向纱线上缠绕织造各色纬线,织成花纹的传统工艺。由于彩纬织造于细密经纱之上,故其织物结构有“细经粗纬”、“白经彩纬”、“喧经曲纬”等特点。若对光观看,可见光线穿过一道道如刀刻的缝隙,犹如镂刻而成,故又称“刻丝”。
今天还能够看到的古代缂丝文物已非常稀少,一是因为缂丝属于织物,具有畏光照、畏虫蛀等特质,且丝蛋白老化后强度非常脆弱,极难保存;二是因其工艺制造成本特别昂贵,故本身产量稀少,尤难一见。追考缂丝这一织造工艺,大体源于汉晋时期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缂毛工艺,考其历史大体已延续两千余年。
早期缂毛都是以简单的彩色带状变换来凸显纹样,这种简单工艺随着丝绸之路被传播到中原,经历技术改造后开始出现简单的几何纹样。隋唐时期的文化极具包容和创造性,传统的缂毛工艺经过中原巧匠本土化的改良,逐渐形成了富有本地特色的缂丝花样。但唐代缂丝因其工艺局限性,仅可织造小型几何花纹的条带实用品。此时的缂丝多符合唐人艳丽尚色装饰的喜好,以明快的宝蓝、胭脂、明黄、汁绿等色彩织造宝相花、海石榴、忍冬花等吉祥花卉纹样。到了两宋时期,缂丝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传统的织造技法不再被门幅所限,在实用性缂丝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以缂丝工艺织造卷轴绘画的新风尚,这类手工艺品名作“镂绘”。
实用性缂丝以今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宋缂丝紫鸾鹊谱》为个中翘楚,通幅以繁复的花叶走兽纹样装饰,工艺上多采绕缂、搭缂一类的早期技法。这种形式的缂丝流传至今大多见于古代绘画包首,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北宋郭熙《树色平远图》手卷即以《宋缂丝鸾鹊谱》为包首,其与前述辽宁省博物馆《宋缂丝紫鸾鹊谱》及故宫博物院《宋缂丝紫鸾天鹿谱》等装饰风格相同,皆以满地水路装点的花叶瑞兽纹样为特点。这种绵密的花叶鸟兽题材也见于大都会博物馆藏元人《临王振鹏金明池图》卷的缂丝包首虽然这件包首也使用了“鸾鹊谱”这类纹样题材,但以明黄缂丝为地,故称为“黄鸾鹊谱”缂丝。
如果“鸾鹊谱”这类带有装饰风格的缂丝在表现手法上还能寻求早期几何化遗韵的话,那么之后发展演变的装饰性缂丝则也逐渐显露绘画艺术性,并从古代画本中汲取素材。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宋缂丝富贵长春轴》即是保存较完整的装饰性缂丝花鸟轴,由此花本织成的缂丝常被裁切用作贵重书画包首,如辽宁省博物馆的唐韩幹《神骏图》宋缂丝牡丹纹包首。此件包首虽亦采用绕缂技法为主,但在牡丹花花心的颜色渐变处理上已经开始运用不同颜色合花线来表现由浅至深的颜色渐变,牡丹花叶以采用灵活戗色辅以染色表现。这种以巨大戗色牡丹为中心的花卉缂丝图样还见于大英博物馆藏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原摹本)缂丝包首与弗立尔美术馆藏《宋缂丝群芳小帧》,其“百花图”花样画本则可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五代南唐徐熙《玉堂富贵图轴》。此类“百花图”缂丝兼具五代北宋花鸟画“装堂花”与“铺殿花” 之艺术风格,却也有早期装饰性缂丝的实际功用。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江南徐熙辈,有于双赚幅素上画丛艳叠石,旁出药苗、杂以禽乌蜂蝉之妙,乃是供李主宫中挂设之具,谓之铺殿花。次曰装堂花,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故观者往往不甚采鉴。”此类“百花图”缂丝皆以颜色作地,不重物象远近关系,构图趋平,四时花卉皆具吉祥寓意。
新书推荐
《清华元史(第五辑)》
ISBN:978-7-100-18258-4
开本:16开
刘迎胜 姚大力 主编
定价:90.00元
作者简介
刘迎胜,1985年获中国社科院博士学位,1988年起为南京大学教授、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主任。专长于蒙元史、中外关系史、伊斯兰文化史与内陆亚洲史研究。2017年从南京大学退休,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
姚大力,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元史、边疆史。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史地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1年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1993—1995年、2005年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日本庆应大学作访问学者。先后发表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参与编撰了韩儒林主编《元朝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代表作为《北方民族史十论》、《蒙元制度与政治文化》。
内容简介
《清华元史》是继《中国学术》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的又一份厚重的学术出版物。本刊虽以“元史”命名,但它发表的论文、评论,其内容却不局限于蒙元史的范围,而力图覆盖中国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以及边疆史地的各领域。本辑为第五辑,收录文章有:《〈老乞大〉所现元代交钞流通场景研究》、《元朝的宣赦仪式——兼与唐宋金诸朝比较》、《蒙古弘吉剌部中的色目家族考》、《元代赵孟頫家族婚姻状况浅析》、《13世纪高丽武人政权与国王权力》、《〈史集〉议会本源流新探》、《元代山水缂丝的复古风》、《元世祖统治江南时期杭州洞霄宫的历史变迁》、《元末华北将领与蒙元的亡国论述》、《刘佶〈北巡私记〉笺注》等等。
延伸阅读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