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先:提高古籍整理质量,推动古籍普及传播
提高古籍整理质量
推动古籍普及传播
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确立了古籍工作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开启了古籍工作的新时代,古籍整理与研究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切身体会到,提高古籍整理质量,推动古籍普及传播,是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双翼。
《意见》第三部分专设“提升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着重强调“推进基础古籍深度整理出版”,“构建古籍整理出版理论研究体系”,这是新时代古籍整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路径。从浙江大学词学和敦煌文献的整理,可以看出古籍深度整理对于提升古籍整理质量的重要意义。就词籍整理而言,“一代宗师”夏承焘导夫先路,他先后出版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韦庄词校注》《放翁词编年笺注》等重要著作,后来,吴熊和先生出版了《张先词集编年校注》,都成为古籍整理的标志性著作。最近几年我们又陆续推出了《欧阳修词校注》《乐章集校笺》,都是宋名家词校注的重要成果,享誉于学术界。接着将要推出一代词集《全明词》重编的大型整理成果。与此相配合,在词学研究的体系化方面也不断推进,出版了《唐宋词通论》《金元词通论》等系列著作。就敦煌文献整理而言,国学大师姜亮夫奠定基础,他出版了《莫高窟年表》《敦煌学概论》《敦煌学论文集》等著作,成为敦煌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郭在贻《敦煌学论稿》《敦煌变文集校议》也成为敦煌学研究的标志成果。张涌泉《敦煌经部文献合集》《敦煌变文校注》《敦煌俗字研究》《敦煌写本文献学》,在21世纪产生了重大影响。
《意见》第四部分特别提到“做好古籍普及传播”,“持续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这是通过古籍整理提升教学水平和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浙大文学院也有着丰富的实践。前辈学者夏承焘先生就力推古籍的普及工作,写出了《唐宋词欣赏》《读词常识》,并编著《金元明清词选》《辛弃疾及其作品选》等等,作为大中学生的教材。姜亮夫先生编著《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绎》,吴熊和先生编著《唐宋词一百首》《唐宋词精华》,有力地推动了唐宋词的普及工作。胡可先编著《作诗漫话》《唐诗经典》,陶然编著《填词常识》《宋词经典》,都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浙大文学院还在地方古籍普及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如张涌泉主编《义乌文史读本》,为义乌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目的是“想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就地方文献的弘扬普及而言,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对高校教师来说,这是我们走出书斋,把著作书写在乡村民间的具体行动”(张涌泉语)。
《意见》的出台定下了“坚持守正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的宗旨,也为高校古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广大古籍研究者也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浙江大学文学院以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三古”享誉于学术界,能够为古籍工作做出重要贡献。我们依托于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国家“强基计划”综合招生改革试点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正在建立和完善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体系,推进古籍事业的繁荣发展。
(胡可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编辑:孙开芸
审核:楼煦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