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征文选登】安徽:聚焦“四个面向”,抓好人才“栽树工程”

中国人才杂志社 大国人才 2024-05-07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中国人才杂志社、“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举办了“人才工作四个面向的生动实践”征文活动,展现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奋进风采。欢迎关注,欢迎来稿。


稿选登25:



聚焦“四个面向”,抓好人才“栽树工程”


安徽省委组织部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勉励我们,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2020年8月,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徽考察,强调,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关键靠创新。近年来,安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始终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坚持不懈抓好人才“栽树工程”,人才发展呈现规模不断壮大、素质大幅提升、结构更趋合理、环境全面优化、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以人才发展引领原始创新


安徽抓牢人才“第一资源”,突出科技赋能,强化创新驱动,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九章”计算机、“嫦娥钢”“质子刀”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创新实现并跑领跑,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国字号”平台作用,安徽聚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制定“人才10条”,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3个研究院全面运行,两年内集聚高层次人才近千名,数据空间、环境、未来技术3个研究院加快组建,19.2平方公里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启动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国家实验室人才专项政策,提出18条富有含金量的支持举措,高层次人才纷纷点赞,“支持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给予顶级人才顶级支持是安徽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之一。2018年,安徽启动实施院士培养计划,计划实施以来,安徽先后有10名科学家当选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挂帅的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先后建成60个创新平台,研究院开发出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世代液晶玻璃,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今年,安徽升级启动实施战略“帅才”培养支持计划,进一步加大对院士人才的支持力度,新当选院士科研经费可“一事一议”,个人一次性可获奖励经费200万元。



聚焦经济主战场

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


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近年来,安徽通过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促进“人才引育、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一体联动,实现“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去年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4%,以京东方、维信诺、康宁、彩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创建了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1家、公共服务平台19家,集聚产业人才2万余名,2020年新增授权专利386件,累计授权2561件。


为了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书架”,走向“货架”,让科教“富矿”转化为产业“富矿”,今年以来,安徽启动实施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专项行动,高标准建设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和安徽科技大市场,加大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建立技术转移人才交易信用积分体系,建设技术经理人事务所,组建“技术经纪人服务团”,举办首期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培养持证技术经纪人120人。潘建伟院士作为股东之一的国盾量子,去年7月成功登陆科创板,带动全省20多家从事量子研发的公司初步形成一条量子通信探索型产业链,逐步构建从实验室到车间的完整生态链条,让更多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


为了最大限度促进产学研合作,安徽以高校院所为主体,先后搭建中科院合肥创新院、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创新院等94个平台,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出深墙大院,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研发,强化产业技术供给。注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智汇”专项行动,构建以企业家、创新创业团队、行业领军和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的产业人才体系,全省26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46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64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累计集聚产业研发人才约12万人。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

优化战略人才培养举措


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解决“卡脖子”关键难题,需要一支富有活力的战略人才队伍。安徽始终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双向发力,人才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更加有力。


2016年以来,安徽先后围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印发3个版次的人才“30条”,围绕人才管理、培养、评价、流动、引进、激励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有力举措,形成了以编制周转池、“八免”评价模式、引才评价“绿色通道”等在全国有“显示度”的创新成果。今年2月,省委印发高质量发展人才《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体制机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具体举措。


安徽坚持发挥市场作用,以更大勇气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改革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2020年4月,合肥市斥资70亿元把蔚来“从重症监护室抢救出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蔚来强大的技术团队和研发能力。即便面对困境重压,蔚来依然把60%以上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自主掌握智能电动车领域“三电”“三智”等六项核心技术,投入强度与特斯拉不分伯仲。


体制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则是久久为功的“栽树工程”。面对人才“帽子”热度的不断提高,安徽第一时间实施“降温”行动,拿省级人才工程计划开刀,将以往各部门牵头实施的各类人才计划统一优化形成“江淮战略帅才计划、江淮英才计划+10个人才专项”的计划体系,按照同层次分领域、同领域分层次予以人才支持,并且明确所有人才计划支持青年人才比例不得低于30%,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效益,目前,全省人才总量近1100万,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逾千人,省级人才计划培养逾万人,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集聚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



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构建人尽其才良好氛围


人才工作既服务人才更服务人民,安徽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宗旨,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形成了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新冠疫情期间,安徽专门设计推出“皖江英才抗疫贷”专属融资服务产品,支持高层次人才企业积极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全省142个人才企业发放8.6亿多元低息贷款。2016年成立的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在专项贷款支持下,平稳度过疫情“寒冬”,凭借其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获5850万元A轮股权融资,成功上市。


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高端人才等“塔尖”的引领,也离不开乡土人才等“塔基”的支撑。2019年,安徽针对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出台脱贫攻坚“12条”,助力老区如期脱贫。今年,安徽聚焦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在老区政策基础上,升级出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打造形成“12条”升级版,乡村一线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近三年,超过1000名省级专家人才走到田间地头,帮助解决各类技术难题500个,培训超过20000人次,受到基层点赞好评。


人才生态是持久竞争力。引导人才为民服务的同时,安徽也注重为人才纾困解难,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体系。近年来,安徽逐步建成全省上下贯通的人才服务网络,推行“皖事通办”“江淮优才卡”,为人才出入境、商事金融、住房教育、社保医疗等提供便捷服务,大力宣传表彰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黄山友谊奖、江淮杰出工匠等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爱护人才氛围浓厚。




2022年中国人才杂志社两项征文活动火热进行中
详情请戳↓↓↓【征文】2022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新闻摄影暨短视频比赛征稿启事
【征文】人才工作“四个面向”的生动实践征文启事

往期回顾


22.云南保山:激发人才活力 服务乡村振兴
23.河北容城:厚植人才沃土 激活发展动能
24.上海嘉定:坚持“四个面向” 厚植人才竞争优势



编辑:肖潇 牛睿彬

投稿邮箱:zgrc18@163.com


温馨提示:点击“大国人才”公众号首页左下角“杂志官网”,可跳转至中国人才杂志网站(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中国人才杂志频道),查看杂志内容、征文活动、订阅办法、杂志动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