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8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用户删除
“我盯着名字前面‘记者’两个字,很激动、很感慨。9年了,终于做到了。”说这话时,王春已从一线调查记者转到了管理岗位。 但至今,王春仍对“在偷拍黄牛党交易时,被几个人追赶绕着成都火车北站跑了两圈、最后成功甩脱的‘悲惨’经历记忆犹新。” 对于红星新闻首席记者王春来说,第一次做调查记者就出现这样的惊险场景,既让人激动,事后又让他感概。 2006年,还在读高二的王春已是陕西横山横艺文学社社长、校报《横艺》总编辑了。“那时我对舆论监督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渴望成为一名调查记者,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从“渴望”到“成为”,走了9年」 “被视为理想的东西,一般是难以企及的,至少,自己内心觉得实现理想的过程是艰难的。”当一名记者,王春从来没有急于求成。“我本来想着,先做几年社会新闻编辑,准备充分了,再调整至记者岗位。但2015年1月,我突然被编辑部派至要闻部轮岗,一时很惶恐,不知道如何写稿、如何采访,但只能硬着头皮上。” 于是,上述被黄牛追赶的惊险画面就定格在王春的第一篇调查稿件《小心新黄牛 倒票变忽悠》里。 时间是2015年2月3日,距离王春高二时的“渴望”已经过去了9年。 除了被黄牛追赶的“激动”,第一篇稿件的影响力更让人兴奋。“那篇稿件刊发后,我连续几天沉浸在兴奋中。铁路公安抓了几个黄牛,进行了整顿”。
王春告诉《传媒江湖荟》:“当时我就觉得,做调查记者很刺激,很有用,所以更加坚定了做调查记者的想法。” 之后的激动与兴奋,可能也是王春当年始料未及的。上海“博学流浪汉”沈先生、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刷新了红星新闻当时的最高流量,创造了微博多个阅读量上亿的话题。 但在王春看来,最有影响力的也许是“河南汤阴仿真枪”系列报道。 从2018年5月22日首篇报道《同款仿真枪牵出9起涉枪案:1人获刑7年,另有8名玩具店主被批捕》,到2019年6月18日《河南“汤阴仿真枪案”宣判:5人免予刑罚,2人检方撤诉》《“朱金洲仿真枪案”重审宣判:曾获刑7年,现免予刑罚》,多篇报道持续追踪一年多,北京青年报、央广等同行接力,最终使该案9名玩具店主均获释,改变了9个家庭的命运。 这些报道中,关于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张家慧落马的报道,王春更是坦言,“太戏剧了,足以可以写一篇‘官场现形记’。” 2019年4月,重庆市万州区法院审理了一起敲诈勒索案,被敲诈者是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张家慧及其丈夫刘远生。此案成为张家慧落马的导火索。“张家慧被举报后,我应该是记者中唯一一个与刘远生、张家慧对话的。” “尝试了很久,我突破了张家慧,加了微信,开始断断续续聊天。某天晚上,我们聊了挺多,很明显能感觉到张家慧的压力,急促、焦虑。她身居高位,自然知道媒体是把双刃剑。她急于为自己和丈夫开脱,对被举报的内容一一驳斥,不断诉说自己如何无辜,她说,自己最大的罪过之一,是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这是王春通过《传媒江湖荟》首次披露这一隐秘的细节。 “这些回答明显与事实不符,很戏剧。但人已被查,如果将对话全部曝光出来,会有一种落井下石的自责。”王春表示,和她的对话,最后只报道了约四分之一。 2017年3月17日,洛阳中院开庭审理一桩虐童旧案。 此案肇始于2015年6月,女婴辛怡的生母刘娇丽与邻居赵跃飞相识并同居,而此时,辛怡的父亲在外打工。
据刘娇丽自述,她和赵跃飞曾多次开房,而辛怡则被带在身旁。孩子的哭闹让赵跃飞难以忍受,所以频繁遭虐。2015年9月18日夜晚,悲剧发生——辛怡成植物人,再未清醒。 王春的调查报道《洛阳受虐女童昏迷后的545天》,描写了辛怡生母及其情夫的恶行,又写了545天里志愿者们的接力救护的状况。 “写孩子被虐情形时,很气愤,不断克制;写志愿者在长达545天时间里接力救护非亲非故的辛怡时,数次被感动哭。”王春谈到,“类似的情形,在写‘寒门贵子庞众望:捡了六年垃圾和轮椅上的文盲母亲’,还有‘人大女生伍继红生6子流落赣北山区’等稿件时也数次出现。” 「“调查记者人才流失,是个伪命题”」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就在这年的前夜,做了近5年调查记者的王春转岗了。他现在的身份是红星新闻深度报道中心副主编。 “2019年12月,我竞聘了管理岗。转岗后,我每个月收入减少了1万元左右,单就收入而言,降幅较大。但另一方面,我站在现在的岗位上审视自己之前的记者经历,会有很大收获,一是视野扩大,二是视角多元,三是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对于目前调查记者的现状,王春认为,调查记者人才流失的说法是个伪命题。“媒体经营仍不景气,在市场调节作用下,收入无诱惑力或锐减,加之理想碰壁,资深调查记者确有流失情况,但我们不能将人才正常的流动视为行业凋敝的象征。现实是,每年仍有大量优秀的人才涌入媒体。另一方面,调查记者不是一个细分的职业,只是一种习惯称呼。这种称呼,主观性太强,随意性很高。十几年前的‘标准’已然不能完全定义新媒体环境下的调查记者群体。” 王春认为,现在行业内其实仍有大批优秀的调查记者,除王文志、王和岩、柴会群这样的知名调查记者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调查记者不断涌现。比如《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强,在见习期间就写了《活在表格里的牛》这样优秀的稿件;比如《人物》记者赖祐萱历时数月采写《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爆朋友圈;比如《财新周刊》记者王梦遥、杜偲偲等历时一年多采写的《兰州病人》,调查扎实、写作精准,影响巨大。 王春同时也提到了《新京报》,尽管人员流动频繁,但一直有优秀的新人加入,战斗力不减。 此外还有红星新闻王剑强,无论采访、写作均对自己有很高要求,是多起知名反杀案平反的重要推动者;再如上游新闻牛泰、澎湃新闻魏凡、新京报我们视频雷燕超,中国经营报苑苏文、南方人物周刊韩茹雪等等,有的在采访突破方面极其优秀,有的在写作方面很有追求。 在王春看来,很少有人一直从事一个职业,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人的正常离开,就哀叹人才流失。国内外知名院校毕业生要想进入优秀媒体,竞争依旧激烈。新环境下,调查记者应该有新的概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提供信息的主体不断增多,新闻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愈加明显。人人都是自媒体,部分机构媒体自媒体化,注意力资源不断被低俗、恶性或者真假难辨的消息消耗,调查记者的作用不断被弱化,社会地位也在降低。”王春说。
对于将来有志于做一名调查记者的同学来说,王春下面谈到的内容,值得收藏。“从事调查新闻的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坚韧,不轻易放弃。突破能力是一个调查记者最核心的能力。突破的手段、途径因人而异,但没有坚韧的采访态度,一般不会有太核心的突破。一个新闻事件,涉及很多人、很多部门,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联系,但很多记者浅尝辄止就放弃,要么毫无斩获,要么只是皮毛。” 王春认为,这样的记者不适合做调查新闻,也做不了。“还有一个是公允,也就是公平恰当,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态度。求实是调查记者最大的职业道德。无论是对企事业单位,对落马官员,对受害者,对行凶者等,采访应全面、客观,写作应克制、精准,善和恶,美和丑,黑和白只能是一时一事的状态。爱憎分明是好事,但非黑即白是盲从。” 完
推荐一群媒体人在记者节当天,上线的一款产品——传媒江湖酒。 图片是小编随手在办公室拍的,很真实。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小程序品鉴。还有收藏意义。 版权信息
其他
致敬人物|红星新闻王春:调查记者流失,其实是个伪命题
来源:传媒江湖荟
主编:蒋伟
采写:江都
编辑:郭小超
《传媒江湖荟》是一群媒体人发起的自媒体
在这里
我们只谈酒,只谈文
而我们关注的,就是你们关心的
招募撰文写手
主要写:传媒圈那点事
有意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