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雯|米谷漫画创作分期再议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近 现 代 美 术
Modern Art
米谷漫画创作分期再议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员|马雯
摘要:作为中国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漫画家,米谷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巨大的变革,也亲历了漫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转变,更参与了漫画在中国的建构与发展。本文基于策展实践,在考虑历史进程、漫画叙事主题和风格演变的基础上,结合“漫画”本身的功能性变化以及米谷不同时期的身份转型,对米谷的漫画创作分期提出新的思考,即1936年至1947年为个人风格逐步形成阶段;1948年至1949年为风格成熟稳定后的创作高峰期;1950年至1960年则兼顾行政职务与漫画创作,并主编《漫画》杂志;1961年至1965年专注国际时事漫画创作。
2023年7月,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这是一个漫画时代:米谷的1945—1965”漫画作品展。在20世纪的中国,作为漫画家的米谷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米谷近30年的漫画生涯中,时代变迁不仅影响着艺术家身份的转变,也对其不同阶段的漫画叙事和风格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从这个层面出发,分时期、分阶段地对米谷的漫画创作进行分析和讨论,无疑有助于更多人了解20世纪漫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以及米谷对于中国漫画的影响。为了策划该展览,笔者梳理了现存米谷漫画手稿近1300件。本文基于策展实践,在考虑历史进程、漫画叙事主题和风格演变的基础上,结合“漫画”本身功能性变化以及米谷不同时期的身份转型,力图对米谷的漫画创作分期提出新的思考。
既往有多位学者先后探讨过米谷的漫画创作分期。如玉(万树玉)基于漫画风格和技法的演变将米谷的漫画创作分为摸索期(20世纪30年代至1947年)、成熟期(1948年至1955年)和画风改变期(1956年至1965年),论述了米谷漫画从钢笔勾勒、形神并举到毛笔挥就、神重于形的风格转变。黄苗子依据不同历史时期中社会和政治的环境变化,讨论了米谷三个阶段的创作,即:1936年至1947年“经历过当年革命根据地和半殖民地腐朽堕落城市这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的两种生活”;1947年冬至1949年6月避难香港,远离白色恐怖后“更加精力充沛地从事创作和推进美术活动……每天发表国际漫画和国内时事漫画”;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65年,其作品“被国外报刊转载,受到世界读者的欢迎”等。肖溪的研究则从“漫画工作者受政治影响的角度”展开,其以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1946年、1946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1949年至1965年这3个时段,考察了米谷漫画风格从形成到延续和递进,再到1949年后受党对文艺工作者新要求的影响而转变创作主题和风格的过程。毕克官和黄远林也针对米谷的时事讽刺漫画进行过讨论,他们认为1945年至1947年是米谷时事讽刺漫画创作的开始阶段,1947年底至1949年6月米谷避难香港,五六十年代后画风趋于简练,更具“鲜明的民族特色”。江文对米谷艺术创作的讨论与其他几位学者略有不同,分为“四个时期”:1936年至1942年,作品初步显示出政治讽刺的特点;1943年至1947年,着力揭露社会黑暗,预示着艺术家创作高峰的来临;1947年冬至1949年5月,暂居香港,漫画创作臻于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7年间(1949—1966)又实现了新的探索和艺术面貌。
综上可知,目前对于米谷漫画创作分期的研究,侧重于讨论绘画主题和技法风格的变化,较少涉及“漫画”本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功能转变,以及米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身份转型。由此,笔者结合展览实践,将米谷的漫画创作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1936年至1947年:风格逐步形成
20世纪20年代后期,“漫画”(cartoon)一词从日本输入中国,用以指向那些发表于报刊杂志上带有政治讽刺或社会寓意的绘画作品。持续的战争和不安的时局为中国漫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创作素材,漫画发展的高潮应运而生。1936年至1947年是米谷漫画生涯的开端和风格形成期。其间,他从一名美术学院的西画系学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漫画家,走上了为革命创作讽刺漫画的艺术道路。美术学院的学习带给他专业的造型训练,培养了他对于西方艺术的审美品位。延安的生活磨砺了他的精神,使他领略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美。如此,中西两方面的艺术趣味在米谷的作品中得到融合,成为其个人风格的一部分。
1934年,米谷离开家乡海宁前往杭州,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高中部。他将原名朱禄庆改为学名朱吾石,正式开始接受专业的绘画学习。校长林风眠“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奠定了米谷的审美基础,也影响了他此后的艺术追求和风格探索。晚年的林风眠仍不忘写信给米谷,鼓励他重拾漫画创作。
1935年,米谷转学至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通过鲁少飞主编的《时代漫画》杂志与漫画结缘,他在未公开发表的《自传》中写道:“……偶在报摊上看到鲁少飞主编的《时代漫画》月刊,对漫画发生兴趣,并试着投稿。”从此开启了他的漫画人生。上海美专注重油画教学,为米谷漫画创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得到了鲁少飞的关注:“当时朱吾石投稿,我感到他画人物形象轮廓工整,所以寄给他小说,让他画些插图。”
1936年是本文讨论米谷漫画创作的起点。关于米谷最早开始在《时代漫画》上发表作品的时间,海宁市图书馆编《米谷年表》称,“1936年《时代漫画》月刊4月号发表了朱吾石署名的政治讽刺画《夜上海》”,并不准确。《时代漫画》杂志上目前可考的米谷作品最早出现于1936年6月,他署名“朱吾石”发表了3幅漫画,即《大学生连环日记》《和平之神是战神的对手吗》《都市的女儿》。这一期杂志是《时代漫画》自1936年3月被国民党当局查禁停刊后的复刊号。停刊期间,杂志原班人马改出《漫画界》月刊,共出版了8期。因此,《时代漫画》月刊4月号不曾问世。此外,查阅8期《漫画界》杂志可知,首次发表署名“朱吾石”的作品是在1936年5月的第2期,并非《夜上海》,而是《诗意的素描》。
无论作品究竟发表在哪一个月,1936年对米谷来说都是重要的年份,不仅是因为他正式开始了漫画创作,也是由于他开始接触进步书籍。这一年,米谷在上海的生活书店购买了《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大众哲学》《从一个人看一个新世界》等著作,为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此时正是上海漫画创作高潮期,根据1936年《时代漫画》主办的全国漫画展览会所发征稿启事可知,当时征稿范围对于漫画创作要求是:“思想技巧不拘一格,只要是好的漫画,单色彩色都有出品的资格,此外漫雕、剪贴、版画、摄影、MONTAGE……戏法各人去变,重在巧妙不同。”受益于这一时期漫画创作的开放氛围,米谷探索漫画创作手法时,也不断尝试新的形式。其1936年发表的《都市的女儿》(图1),便以拼贴结合绘画的手法完成。这一时期的拼贴漫画主要包括“照片的拼贴、照片与绘画的拼贴、报纸拼贴、拼贴后的再绘画、拼贴与漫雕结合等手法”,并“通过利用不同材料的解构和重置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这件作品使用了多张带有邮戳的邮票拼贴出一个“大头小身”的摩登女郎形象,再以画笔添补上细节形象,如五官、眉毛、卷发等。画中女性头部轮廓被夸张放大,印有外国元首图案的邮票拼接成她过分细小的身体,一张印有孙中山头像的邮票被一分为二地成为她的一对耳饰,画面左下角可见拼贴而成的西式建筑,结合作品副标题“中国肉洋化其皮毛”,讽刺了上海滩部分有钱人崇洋媚外的心态。对于刚刚开启漫画生涯的米谷来说,邮票拼贴和手绘共同构建了这件作品丰富的视觉效果,这无疑是他在漫画创作初期对于手法和风格所进行的重要尝试。
图1 米谷(当时署名为朱吾石)《都市的女儿》
漫画尺寸不详 1936年
1937年,学校因战争形势停课,米谷回到海宁家中,开始参与组织“斜桥抗日后援会”的宣传活动。11月,他与同乡结伴离开家乡,前往当时的抗日中心武汉,之后又从武汉奔赴爱国青年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2月,他与殷白(张鹤龄)一起加入陕北公学十五队,其中殷白任墙报委员,米谷任美术编辑。3个月毕业后,米谷被派往邑县陕北公学分校政治宣传科负责宣传工作。同年12月,他调回延安,出任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与漫画家华君武一起开创“漫画研究班”,之后又转入鲁艺美术工场从事创作活动。
这一时期,陕北的民间艺术使米谷着迷,也使其成为延安最早开始收集剪纸的艺术家。据艾青回忆:“一九四一年间,我曾看见延安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图案教员吾石同志收藏的许多剪纸。吾石同志很珍爱它们,每张都贴在同等大小的裱过的厚纸上,下面边沿印了Ush Shou—chang(吾石收藏)几个字。”1945年初,米谷曾以“令狐原”的笔名发表短文《裁纸介绍:民间艺术之一》,文中自述:
我本来是一个西方艺术的绝对崇拜者,对于中国的艺术品非常漠视,但后来有一个机会使我在华北的乡村中住得很久,我却发现了中国许多可爱的民间艺术与民间工艺图案,如杨柳青的木版年画、北平与蒙古的地毯、山西陕西甘肃的纸、河南的印花布……这些东西不但使我一改过去的轻视自己民族艺术的观点,并且我的作风上立刻也受到了影响……因为这些东西是纯然出诸于中国农民之手,绝不是向我们南方的那些民间艺术品一样混合着几分西洋的气味,对于我们“洋画”民族化这一点上多少可以参考参考。
显然,对于“西方艺术崇拜者”米谷来说,始于延安时期的民间剪纸收藏是其艺术风格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美术学院的学习引领米谷形成了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审美品位,而来自剪纸、年画、地毯、印花布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启迪,则为他日后在漫画创作中进行洋画民族化而埋下了伏笔。
1941年8月,米谷奉命跟随新四军前往苏北根据地工作,出任新四军第一师政治部文工团美术组组长一职,次年因病前往上海治疗。新四军多次转移后,他与部队失去联系。此后的几年成为米谷“创作最艰苦,生活最困顿,思想最苦闷”的时期,这期间他为了生计在上海做过小学教师、广告公司绘图员、化工厂记账员等工作。1945年,米谷在朋友的帮助下暂住在上海五马路旭东电料行,因住处狭小无法作画,于是每天前往一家名为“自由谈”的茶园,在茶桌上作画,并以“封宁”为笔名向《光化日报》等刊物投稿。
据现存作品可知,1945年的米谷已开始创作政治讽刺漫画,如作品《保护选民》(图2)采用了漫画的形式讽刺和揭露国民党政府用武力操控选举的真相,比之30年代的作品,此时米谷的作品构图和人物刻画更为完整,且以黑白两色的明暗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重点。
图2 米谷《保护选民》漫画 24.5cm×20cm
1945年 广东美术馆
据《米谷年表》记载:“抗战胜利后,即向《文汇报》《时代日报》《联合夜报》《新民晚报》……等进步报刊投稿。”这一时期,米谷以漫画家的身份奋战在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第一线,用漫画讽刺独裁统治,配合“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民主运动揭露社会黑暗面——这也使得他对中西方艺术的吸收和借鉴都有了用武之地,并开始逐渐体现在作品中。1946年,他画出《上海滩的哑剧》(图3),而这场哑剧就上演于前文提到的“自由谈”茶园。这一时期,国民党发起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于是采用恐怖手段进行镇压,并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和惨案。当时特务横行,人人自危,就连普通人喝茶的茶馆里都高高挂起“莫谈国事”的牌子,与茶馆名字适成反讽。米谷这件作品明显借鉴了民间剪纸元素,画中人物以黑色剪影形式出现,与画面背景形成强烈的明暗和虚实对比,营造出国民党特务无处不在、随时混迹于人群的恐怖氛围。
图3 米谷《上海滩的哑剧》
漫画 28cm×35cm 1946年 家属藏
同年7月,昆明发生“李闻惨案”,民主运动领袖李公朴和闻一多先后遭特务暗杀,米谷迅速创作漫画《昆明不明》(图4),用以揭露时局的黑暗,抨击国民党政府对民主人士的迫害。画面上下明暗对比鲜明,上部黑暗中隐现出国民党的党徽,从黑暗中伸出的魔爪将枪口对准站在光明里追求自由的民主人士,暗示出一系列惨案的幕后黑手,也生动讽刺了国民党政府假民主、真独裁的本质。
图4 米谷《昆明不明》
漫画 31.5cm×26.5cm 1946年 家属藏
截至1947年底,米谷已然从尝试向漫画杂志投稿的年轻人成长为以画笔为武器的革命漫画家。此时他的政治讽刺漫画数量大幅增加,风格逐渐成熟和稳定,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也在显著提升。据他在《自传》中回忆,当时国共谈判破裂,他的漫画激怒了国民党政府,遭到国民党特务的追捕,“只能每画一幅改用一笔名,这些笔名都是临时随便写的,现在已无法回忆了”。1947年底,上海白色恐怖加剧,许多进步刊物被停刊,有一部分则迁往香港,米谷也在友人协助下赴港,继续从事漫画创作。
米谷在香港生活一年有余,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才得以返回。香港远离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为漫画家们提供了相对安全和稳定的创作环境。虽然米谷暂居的时间不长,但这一时期却极为高产,堪称风格稳定后的创作高峰期。
尽管在港期间,米谷的漫画主题依然是以反内战、反独裁、反迫害、反法西斯、反国民党统治等内容为主,但他的身份已不再单纯是一个关注时事和民生的革命漫画家,他同时还是报纸专栏的主编、漫画杂志的发起人,以及漫画学院的教学者。这些身份,一方面,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另一方面,也对他在漫画的传播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较此前的漫画风格,米谷在港期间的创作,讽刺主题更加尖锐,造型能力也更加成熟,人物形象的刻画更为细致,多以“钢笔勾勒为主,造型细腻秀逸,玲珑剔透,形神并举”。加上精致的构图和对黑白关系的巧妙运用,他的漫画不仅成为“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也是“启迪心扉的教本、饱人眼福的艺术品” 。
因1942年后与新四军失去联系,组织关系丢失,米谷只能于1948年在香港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他署名“李诚”,出任香港《文汇报》重要漫画栏目《漫画双周刊》主编,同时以米谷、石兰、M.K.等笔名继续创作,几乎每天都有一幅或几幅有关国际和国内时事的高质量漫画见报。作品散见于《星期报》《正报》《文汇报》《华商报》《群众周刊》《中国文摘(英文版)》等刊物。创作之余,他还加入了香港进步美术家组织“人间画会”(图5),与张光宇等漫画家一起编辑出版《这是一个漫画时代》月刊,旨在以漫画讽刺丑恶、暴露时代的黑暗,同时担任“年轻人漫画学院”院长(图6),为革命宣传斗争培养漫画新人。
图5 1947年12月30日,“人间画会”成员合影。
从左起,前排蹲坐者:黄新波、特伟、丁聪、
余所亚、黄茅;后排站立者:盛此君、杨纳维、
方菁、廖冰兄、陆无涯、陈雨田、米谷、方成、张光
图6 1948年9月5日,香港“年轻人漫画学院”
第一届结业典礼(前排坐者右四为米谷)
为了将作品含义传达给更广泛的观众群体,米谷在这一时期的叙事表达上,开始更多地使用传统文化题材,“他充分地利用人们习见常闻,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历史故事、成语典故、风俗风物等题材,通过隐喻、对比、反讽等方式的运用”,帮助读者感应内容背后的观点与态度,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1948年3月至5月,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将独裁统治20年的蒋介石再次推上总统宝座。1948年6月,米谷在香港《群众》周刊上发表漫画《二十年江湖独角戏》(图7),借用了杭嘉湖地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表演形式“独角戏”,塑造了一个失道寡助、孤立无援,只能用脚将皇冠举上头顶的所谓大总统形象,借以讽刺蒋介石“自封自说、自唱自演”的大总统闹剧。
1948年8月,为挽救崩溃的经济,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取代“法币”,进一步洗劫百姓财产和民族工商业的资产,导致了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为了反映民不聊生的艰难现状,揭露国民党政府所谓“币制改革”的真相,米谷创作出代表作《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图8),巧妙地将金圆券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并用其鞋子的大小暗示出金圆券贬值的严重程度。次月,为推行“币制改革”,蒋经国在上海大张旗鼓地打击经济“大老虎”,最终却逮捕了几个小商家而草草收场。为此,米谷借用“武松打虎”的故事在香港《文汇报》上发表了漫画《也称“武松”?》(图9),揭示出国民党政府抓着猫儿当虎打、真老虎和假武松是一家的真相。
图7 米谷《二十年江湖独角戏》漫画
28cm×21.5cm 1948年 广东美术馆
图8 米谷《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
鞋子吗?”》漫画 37.5cm×25cm 1948年 家属藏
图9 米谷《也称“武松”?》漫画
26cm×37cm 1948年 广东美术馆
据当时同在香港的漫画家张文元回忆:在港期间,米谷“充满着创作精力与突出的艺术才华,他除了为《文汇报》主编漫画双周刊外,还每天发表国际漫画和国内时事漫画,并发表了社会讽刺连续漫画《香港小姐》,同时还创作了新连环画《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在报上连续登载后都出了单行本”。在暂居香港的漫画家中,米谷“创作最旺盛、影响最大”。他的漫画就像一团火,发出强烈的光焰,“咄咄逼人,火辣辣地使人看了感到痛快”。同时也不失一些精心设计过的生动细节,如在讽刺《大公报》政治立场的作品里,他将报纸名故意写作了《太公报》;《四川人民行动起来!》(图10)里为讽刺揭露蒋介石政府对百姓的搜刮压迫,他将画中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称作“刮民政府”;《第一道圣旨》里把写着“杀杀杀”3个大字的“圣旨”上蒋中正的名字改成了“蒋不正”等。据漫画家方成回忆,当时香港报刊上的漫画作品多是一些没有政治性的滑稽画,正是米谷和“人间画会”的漫画家们在港期间所发表的政治讽刺画,改变了香港原有的漫画氛围。
图10 米谷《四川人民行动起来!》
漫画 20cm×33cm 1949年 广东美术馆
避难香港时期,漫画在米谷与同仁们的眼中,是针砭时弊、反抗压迫、追求民主自由的武器。正如他们在创办《这是一个漫画时代》月刊时所言:“这是一个漫画时代,漫画家们正在拼命用漫画来驱走这个时代,而迎接另一个情愿找不到漫画题材画不出漫画的时代!”所幸在离开香港回到上海后不久,他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50年至1960年,是米谷兼顾行政职务与漫画创作,全力主编《漫画》杂志的10年。本文将这10年单独划分,作为米谷漫画生涯一个重要创作期,原因有三点:第一,米谷带领《漫画》杂志所经历的10年也是中国艺术体制转变的10年。在漫画国有化的时代浪潮中,身为杂志主编,米谷的新创作自然也追随社会主义新文艺的方向。第二,这一时期漫画有了新的类型划分,即“歌颂漫画”和“讽刺漫画”,其中“讽刺漫画”又被细分为“对敌讽刺画”和“对内讽刺画”两类,新的漫画类型也在米谷的漫画创作中得到体现。第三,身为漫画界前辈和漫画杂志的负责人,米谷在这10年间不仅肩负着延揽人才、提携后进、培养团队的责任,同时还从创作实践、漫画普及、群众教育等维度,推动了漫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转型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上海文艺单位的接管,出版机构国有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本漫画刊物,即创刊于1950年6月的《漫画》杂志(图11),也在国有化浪潮中从同仁创刊的自由状态逐步转型为代表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新时代刊物。1949年8月,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成立(简称为全国美协上海分会),其重点工作之一便是通过组织漫画创作来配合各阶段的政治宣传任务,米谷任第二届全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沈同衡和张乐平任副主席。《漫画》杂志创刊初期由隶属于全国美协上海分会的美术团体“上海漫画工作者联谊会”(简称漫联)负责编辑,华东新华书店总店进行出版发行,米谷担任主编,编辑委员会由漫联负责人米谷、沈同衡、张乐平和张文元组成。1953年3月,《漫画》杂志被纳入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制,编委由原本的4人增至11人,同时增加了几位党员编辑。1955年6月,编辑部由上海迁至北京(图12),杂志改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负责出版。尽管米谷继续担任主编,但《漫画》杂志已完全被纳入新的文艺体系。正如吴雪杉所述:“这是中国现代漫画史上一个非常富于象征性的事件,漫画由自由艺术家手中的批判武器转变为国家宣传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图11 1950年《漫画》杂志创刊号,封面作品
为张仃漫画《把五星红旗插到台湾去!》
图12 从上海到北京,在北京二眼井
办公时代的“漫画编辑部”合影。合影中有吴耘、
陈其峰、王乐天、顾朴、蓝建安等,其中站立
者右三为米谷夫人张笑英、左一为米谷
与此同时,为满足社会主义文艺的新需要,此前用来讽刺丑恶、暴露时代黑暗的漫画,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职能——对敌人要讽刺,对人民要歌颂。1950年6月的《漫画》杂志发刊词里提出漫画要“不仅善于讽刺,而且善于歌颂”,要“歌颂人民的事业,同时我们对人民的事业提出适当的自我批评”。于是在“歌颂漫画”之外,“讽刺漫画”被进一步细分为“对敌讽刺漫画”和“对内讽刺漫画”。
作为体制内的漫画工作者,米谷在重大政治事件上都紧随主流立场。1950年配合土改政策,他创作了漫画《揭穿地主阴谋》;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他创作《丢掉放大镜,拿起望远镜吧!》来批评本位主义思想,并以《专等合营》等作品揭露以“合营”为幌子而暗地里进行资产转移的不法行为;抗美援朝时期,“上海以米谷为首,创制出多量漫画打击敌人”,《侵略者葬身之地》(图13)等作品,均为其例。
图13 米谷《侵略者葬身之地》漫画
22.5cm×29.5cm 1951年 广东美术馆
“对内讽刺漫画”也出现在米谷这一时期的创作中。1951年6月,米谷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新社会中的老现象之一》(图14),批评开会严重迟到的现象。一时间,“对内讽刺漫画”引起巨大的社会关注,《解放日报》收集了读者来信859封,其中同意这一批评的有605封,基本同意但认为表现方法尚有缺点的有91封,不同意的有163封。最终报社认可了用漫画进行自我批评的形式,并认为米谷这件作品基本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与人为善的讽刺,应当发表”。同年7月,米谷在《漫画》杂志第14期上发表了作品《日出而作,日没不息》,以讽刺那些在开会时发表冗长、空泛发言的干部,并撰文写道:
在目前,漫画仍应以打击敌人为主,但漫画也是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做得太少,我今天以这幅画来“抛砖引玉”,希望漫画界同志多多注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
图14 米谷《新社会中的老现象之一》
漫画 21cm×27.5cm 1951年 广东美术馆
然而,这一次所引发的舆论则严重超出了他的预期。两个月后,米谷在《漫画》杂志上发表检讨:“这是一幅歪曲与丑化了革命干部形象,以冷讽热嘲来对付我们人民内部今天存在着的缺点。因此,这幅漫画带有原则性的错误。”漫画作为一种评议性的艺术,本就是用谐趣的手法讽刺敏感的时事内容,批判的锋芒与生俱来。作为漫画家的米谷,在随后几年也并未停止创作对内讽刺作品,如1951年的《验收》《大家来把他眼上的布揭下来吧》,1952年的《国营企业》,1953年的《欺上压下》(图15)等。漫画如同一面镜子,既能照出国情世态,也能映出画家的思想。讽刺艺术就是他的武器,如他自己所说的“只要人们意识中、行为中还存在毛病,群众就需要这种有力的武器,热爱这种武器”。
图15 米谷《欺上压下》
漫画 29cm×38.5cm 1953年 广东美术馆
这10年间,米谷秉承了中国老一辈漫画人办刊的传统,主持编务、坚持创作,同时也不忘挖掘新人、培养新人、对年轻漫画作者进行鼓励和引导。他在《漫画》上共计发表作品114幅之多,并且始终保持着对于高质量作品的追求,以及对新技法、新画风的持续探索。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宣告了殖民统治的结束,米谷为此创作了著名的《苏伊士运河的覆舟》(图16)。为了让画面上由拳头组成的海涛更加生动,更有力量感,他请来杂志社的通讯员马君举起手臂做模特,还尝试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皴染糅入西方绘画光影和明暗的表现中”,从原本的钢笔勾勒转向用毛笔描绘,使得笔触更为简约和有力,也更加突出地展现了神态。
图16 米谷《苏伊士运河的覆舟》漫画
26cm×37cm 1956年 广东美术馆
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身为前辈的米谷始终给予年轻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扶持。曾给《漫画》杂志投稿的漫画家江沛扬在回忆米谷对自己的影响和帮助时写道:“米谷对每幅画稿都曾经提出过改进意见,并附有他亲笔勾的铅笔草图,签上他的大名,其中《立竿见影》一画,还转请张光宇修改润色,做了《漫画半月刊》(按:《漫画》杂志)1959年第23期的封面。……后来,比我稍晚一辈的漫画作者,他们许多画稿我都曾经帮助改进,这是直接受了米谷的影响。”
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漫画刊物,米谷带领下的《漫画》杂志还肩负着漫画普及和群众教育的社会职责。除刊登专业漫画家的作品外,杂志还设有专门的版面向大众征稿,并刊发漫画家撰写的漫画创作文章来指导普通群众的漫画创作,从而“打破了解放前艺术创作仅为艺术家之能事的藩篱。……文艺不仅要为工农兵服务,工人们更被鼓励引领艺术创作”。50年代初,《漫画》杂志“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不仅是传播有思想宣传性的内容,而且也是传播画漫画这个行为本身所包含的教育性和宣传性”。
1960年7月,《漫画》杂志因经费问题停刊于北京。米谷主编《漫画》杂志10年,共计发行164期,影响并培养了韩羽、蒋义海、毕克官、缪印堂、詹同、陈永镇等一大批青年漫画作者,也完成了漫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普及、发展和转型的历史使命。
四、1961年至1965年:专注国际时事漫画创作
1961年,米谷开始新的工作,出任中国美术馆研究保管部主任,开启人生新的阶段。纵观其一生,米谷的漫画创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随后因时局动乱和革命需要辗转奔走于上海、海宁、延安、香港、北京等地,但漫画创作从未停止,直至1965年中断。据现存米谷1961年至1965年间的漫画作品可知,此际歌颂漫画和对内讽刺画已逐渐从他的创作主题中淡出——米谷的创作重心转移至对国际时事的聚焦与表现上,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对抗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他这一阶段的创作主题。
20世纪60年代,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微妙的外交关系不仅对新政府是一种挑战,对创作国际时事的漫画家同样如是。漫画家方成曾说: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很复杂,对赫鲁晓夫进行批评驳斥的正面评论有时在报刊上发表,但使用漫画就不能像对敌斗争那样来画,许多漫画家为之束手。但在赫鲁晓夫被迫从古巴撤军时,米谷画出一幅十分幽默的讽刺画,使漫画家们为之叹服,在全国读者中也产生很大影响,由此足见米谷运用讽刺技法超人的功力。
方成所提到的这件作品就是米谷创作于1962年的《胃口越来越大,再来一盘油炸伊尔28……和……和凉拌甘蔗刀》(图17)。1962年,苏联为了与美国争夺中美洲,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提供伊尔—28喷气轰炸机。10月,美国总统肯尼迪采取强硬对策,向赫鲁晓夫发出进攻威胁,随后苏联从古巴撤出了导弹。这类紧随时事的创作充分展现出米谷作为漫画家,具有能在“纷纭复杂的国际风云中,极其准确地抓住其腠理”的高度敏感性和高超概括能力。
图17 米谷《胃口越来越大,再来一盘油炸伊尔
28……和……和凉拌甘蔗刀》漫画
31.5cm×40.5cm 1962年 广东美术馆
此时的米谷对于漫画技法的探索和运用变得更加自由和洒脱。这一阶段的漫画作品多为毛笔挥就,笔法更加简练、豁达,神重于形,他以毛笔结合中国传统典故、寓言等表现手法,使画面内容和形式更显协调和统一。20世纪60年代,面对早以节节败退但又总妄想卷土重来的殖民主义,米谷创作了漫画《刻舟求剑》(图18),象征殖民统治的军刀早已落水,象征殖民势力的小船也大势已去,但殖民主义并不接受自己衰落的现实,妄图刻上记号找回当年的势力。米谷借用中国传统文学典故“刻舟求剑”道出殖民主义衰落的现实,同时采用中国古代版画的水纹线条来展现汹涌的海浪,使画面整体呈现出东方艺术特有的视觉美感。诚如他自己所说:
要能幽默,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驾轻就熟的。它需要作家对生活中的每一细节都有无限兴趣,需要作家具有锐利而冷静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需要有广博的学识与丰富的生活积累,更需要有天赋的才华与想象力。
图18 米谷《刻舟求剑》漫画 70cm×38cm
1961年 广东美术馆
对于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创作手法的灵活使用,不仅源于艺术家过往积累的经验,也源于他对时代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诠释。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培养了米谷这样的漫画家。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米谷见证了中国社会巨大的变革,推进了漫画在中国的建构与发展。作为一种具有讽刺和批判性质的艺术形式,漫画的功能属性也在历史的浪潮中被逐渐改变。《漫画》杂志的停刊,既是漫画创作环境被改变的原因之一,也是社会大环境改变所带来的结果之一。本文将米谷始于1936年,止于1965年的漫画生涯分为4个阶段,从风格形成到创作高峰再到接受改变,最终戛然而止——便是希望通过米谷的经历和创作,来回溯一个漫画时代的变迁,并从中窥探米谷与中国漫画现代转型的深刻关联。(注释从略 详参纸媒)
Discussion on the Stages of Mi Gu’s Comic Strip Creation
Ma Wen, Staff Member of Beijing Fine Art Academy MuseumAbstract: In his nearly 30 years of creation, Mi Gu, a representative cartoonist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ic strip function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ic strips in China. Based on curating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thinks again about stages of Mi Gu’s comic strip creation by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hange of narrative themes and styles of comic strips and combining changes of comic strips’ functions and changes of Mi Gu’s identit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namely, from 1936 to 1947, his personal style gradually took shape; from 1948 to 1949, he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comic strips after his style matured; from 1950 to 1960, he still engaged in creation while fulfilling administrative duties, and became the editor-in-chief of Manhua; and from 1961 to 1965, he was dedicated to creating comic strips concerning current affairs across the world.Keywords: Mi Gu; satirical comic strips; Manhua magazine; creation stages
往期精选
莫沁杰|传承匠心精神 共创多元未来——首届全国高校教师纸上作品邀请展评述
冯菡子|救亡理想与人文关怀——以方人定抗战时期艺术创作为中心
王冬松|基于图像结构和内容分析的《清明上河图》“明本”系列研究
陈芸 童威|抽象的抒情——赵无极绘画的视觉形式与中国艺术精神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 专 题 研 究 | 靳 浩artmsyj@163.com
| 当 代 美 术 | 施 晓 琴(展览评介)
artmsyj@163.com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靳 浩(现象观察)artmsyj@163.com
| 近 现 代 美 术 |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 古 代 美 术 |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 外 国 美 术 |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 文 萃 艺 荟 | 靳 浩
artwcyh@163.com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欢 迎 订 阅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施晓琴
三审:盛 葳
终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