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2021年第2期目录
每月评论
辞旧迎新看中华 钱念孙
专题论谈
“诗与远方”的相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的四大商机 陈少峰
文旅融合辩证谈 李嘉曾
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融合 张朝枝
自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关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与探索方兴未艾。2020年年末,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次明确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旅游赋予文化生命力,“诗与远方”的深度融合,为人们贡献了更多富有内涵的旅游资源。本刊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这一话题各抒己见,且听专家们如何说。
经济探微
需求侧改革与我国宏观调控的历史演进 张琦
近期,中央层面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本文作者从梳理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历史演进这一角度出发,对这一新提法进行了分析解读。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宏观调控政策演变,说明此前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着眼于当下全新的经济形势,需求侧改革的提出更彰显了中央宏观调控手段的进一步丰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
法治论坛
2020年国家立法路线图 阿计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立法景观牵动人心的一年。这一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立并举,加快立法决策,回应社会关切,构筑权利保障,为依法捍卫国家、人民的利益而铸就荡气回肠的立法传奇。
社会关注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提高生育率的关键 穆光宗 江砥 林进龙
当前,我国已加速进入少子老龄化时代,持续的低生育率或将成为未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低生育率具有哪些特点?形成原因又是什么?本文作者认为,遏制少子化态势应建立充分尊重、保护生育私权利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并提出相关建设的现实路径。
学者视角
戴口罩的政治经济学——抗击疫情中的公共治理问题 范永茂
从公共治理角度出发,如何理解政府在抗击疫情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各国政府颁布抗疫政策的背后逻辑?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在立足于抗疫这一公共产品自身特性的基础上,设计高效且可持续的疫情防控机制,以防止公共治理中的“公地悲剧”?请与我们在文中共同思考。
观察与思考
文化是繁荣校友经济的核心动力 姜达洋
学子对母校及校友的情感是最本初、最纯粹的,这也是校友经济得以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校友经济逐渐成为高校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部分高校在处理校友关系时也存在着过度功利化的倾向。作者提出,正确认识校友经济这一概念,注重与校友的情感交流,并逐步建立起高校自身的独特校园文化,才能够真正繁荣校友经济。
特别关注
域外回响:西方作家与中国文化
赫尔曼·黑塞的中国因缘 马剑
“中国式”卡夫卡 曾艳兵
赫尔曼·黑塞
近代以降,不断传入的西方文化对中国作家群体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着诸多西方作家。这些西方作家虽然身处文化背景全然不同的世界,却都出于某种机缘而与中国文化产生了精神上的紧密联结,并以自身的思想和创作实践,在遥远的西方留下了中国文化的悠远回响。
文化长廊
上海的那些老洋房 张光武
上海的老洋房,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浓郁的海派风格散发出穿越百年的魅力,这魅力不仅源于老洋房的美轮美奂与精巧设计,更源于其间曾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已深深印在这座城市的记忆中,难以抹去。一代代居住在这些老洋房中的文化名人曾有过什么样的动人往事?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端,一探究竟。
入味:潮菜传承的密码 陈坤达
翻阅历史,潮汕菜系的诞生,是潮人发动的味觉革命。时间上贯通2000余年,空间上纵横海内外,饮食习俗、烹饪工艺、丰富食材的交汇融合,赋予了潮汕人高超的味觉审美和宏博的饮食文化。在追慕祖先宗风的过程中,潮味在代际之间得到了传承,也令作者体会到味觉之外的亲情与怀念。
文史漫笔
潘天寿的画牛图 朱万章
潘天寿的画牛之作虽不及其花鸟画题材丰富,却贯串其艺术历程始终,反映出他不同阶段的艺术探索。在辛丑牛年到来之际,请与我们一起“欣赏”这位全才画家的画牛之作,感受大师高超的用墨艺术。
《红楼梦》与中国古代洁牙护牙传统 张惠
《红楼梦》作为文学名著为人们所熟知,而其中关于洁牙护牙的细节却鲜有人注意。《红楼梦》中有哪些描写护牙的情节?书中人物所使用的“牙膏”“牙刷”“漱口水”究竟是何物?我国古代贵族的护牙传统还有哪些史料佐证?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趣味十足的考据吧!
读书札记
功夫在“书”外——读崔世广的诗有感 张陵
在本文作者看来,书法家要实现更高层次的艺术突破,离不开“书外功夫”。作者在阅读崔世广先生的诗集《雪池诗墨》后感慨,崔世广的诗歌在文化积累之外,更多了对拯救自我、寻找归乡之途的冲动和努力,而他的寻找本身,也已化为诗境的乡愁。
我与民盟
爱你缘何这么深 刘晓庄
信仰的感召和偶像的力量 方晓荷
随感录
穿越六尺巷 陈良
由年画、挂历说“非遗” 陈益
信息时代应保持独立思考 张永谊
神奇的二月 汪金友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