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盘点 | 公共机构篇: 从白盒子里长出八爪鱼,美术馆变身进行时
暂停的片刻,回看2019年,热闹极了。
从草间弥生到毕加索,从马修·巴尼到安尼施·卡普尔、萨拉·卢卡斯,再从托比亚斯·雷贝格到丹尼尔·阿尔轩、Teamlab,甚至法国蓬皮杜收藏有序的150年现当代艺术馆藏都被带到了家门口。如果足够热衷和勤奋,你能轻松实现“足不出户”,看遍全球艺术杰作的愿望,促成这一切发生的,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艺术机构无疑是最大的功臣。
展览和美术馆互相成就。展览蓬勃的背后,是美术馆数量的不断增加,并且还有数量和能量均不可小觑的预备军正在赶来的路上。进入这个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国似乎迎来了第三次公共艺术机构新建潮。但与过往普遍建立在民营企业家个人情怀和收藏基础上的民营美术馆不同的是,新落成的公共艺术机构更多是以大企业和政府为背景、或是自带融资的硬核“头号玩家”。
部分2019年新开幕公共艺术空间集锦
而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玩家”,进入新时代竞技场的公共艺术机构,都拒绝做呆板的传统型美术馆,即存放、展示艺术和文物作品的白盒子空间,而是尝试更多地和公众建立联系,花样之多,模式之广,让美术馆从一个规则的方盒子,变成了有着无数触角的“八爪鱼”。在我们对2019年度ART POWER 1OO榜单中公共艺术机构生态的盘点中,有太多值得细说的新方向,例如几乎所有的公共艺术机构都对科技同艺术结合的趋势给予了关注、又如对国际艺术大师展览的引进、再如对建国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梳理……但如果要总结一个最大的转变,那就是艺术机构对其公共性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些机构在回应观众需求上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同时也在拓展着美术馆、博物馆的概念。
公共艺术机构
的黄金时代
中国的民营美术馆从2003年以来曾有过两波建设热潮,从2019年的新建公共艺术机构数量来看,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波美术馆建设热潮。正如UCCA馆长田霏宇采访中说到的“中国正处在美术馆和博物馆的黄金时代。对于美术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interesting)的时期:公众开始接受美术馆并有一定的艺术教育基础,而美术馆也可以找到赞助商和投资者,举办活动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困难。”
这种“有趣”也在于,这一波公共艺术机构新建热潮却不局限于民营美术馆,而是越多越多的政府支持美术馆正在加入这波公共艺术机构热潮。
上海西岸美术馆
西岸美术馆开幕大展“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
西岸美术馆开幕大展“观察——蓬皮杜中心新媒体典藏展”
西岸美术馆公共文化艺术项目,艺术家吴珏辉及UFO团队创作的“跨媒界艺术之夜”
©西岸美术馆
2019年ART POWER 100榜单的统计中,2019年新建公共艺术机构15家。其中北京三家、上海三家、广州和深圳代表的大湾区三家、其他地区共六家。这些公共艺术机构中,上海西岸美术馆、深圳坪山美术馆、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济宁市美术馆在内,有三分之一比重的新建美术馆属于政府行为。在强调文化建设的社会大背景下,从一线城市不同区政府,到二三线城市,都在筹备自己的美术馆。
另一波建设美术馆的大军,来自于各大企业的机构美术馆,如北京安美术馆由光大控股旗下的光大安石房地产基金资助、原本计划今年3月开馆的顺德和美术馆由美的集团支持,以及由金鹰集团支持的南京金鹰美术馆、由红星美凯龙支持的北京美凯龙艺术中心等也将在2020相继落成。并不似过往民营美术馆的“收而优则展”,新的民营美术馆更立足于“馆”本身,收藏也多建立在美术馆线索之上。
2019年新开幕公共艺术机构
城市 | 美术馆 | 开馆时间 |
杭州 | 远洋乐堤港空中美术馆 | 2019.1.26 |
上海 | 油罐艺术中心 | 2019.3.23 |
深圳 | 坪山美术馆 | 2019.3.31 |
成都 | 当代影像艺术馆 | 2019.4.27 |
山东 | 济宁市美术馆 | 2019.5.1 |
厦门 | 仧美术馆 | 2019.6.8 |
北京 | 壹美美术馆 | 2019.6.29 |
厦门 | 宝龙艺术中心 | 2019.7.22 |
北京 | 木木美术馆隆福寺 | 2019.8.30 |
北京 | 安美术馆 | 2019.10.29 |
上海 | Teamlab无届美术馆 | 2019.11.5 |
上海 | 西岸美术馆×蓬皮杜中心 | 2019.11.7 |
长沙 |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 2019.11.30 |
广州 | 太古美术馆 | 2019.12.13 |
深圳 | 木星美术馆 | 2019.12.13 |
北京 | SKP-S商场美术馆空间 | 2019.12.12 |
香港 | K11 MUSEA | 2019.8.26 |
©ART POWER 100
无论是来自政府支持还是大企业的赞助,新一波的公共艺术机构资金充沛,规划完备,熟悉收藏路径,又具备国际视野,就像带着顶级装备的“头号玩家”。它们的成立,对艺术市场和艺术生态都是有力的支持,但如何在开馆后保持持久的活力,并能够在依附企业和政府力量之上,形成美术馆的独立品牌并具备专业判断和态度,依然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就如同合美术馆创始人黄立平说到的那样,“让艺术与大众发生关联通常有市场和公益两种方式,采用市场的方式很难保证美术馆的学术取向,完全由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美术馆,只能发挥服务本地政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既是公益性的又可持续,需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只有主办者的身份,是社会力量兴办美术馆事业,才有可能克服纯市场行为和纯政治行为的取向。”
油罐艺术中心
日本艺术团体teamLab于上海的首次大型个展 “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凸面/凹面:比利时当代艺术展”,是一次国家级别的展览
马赛尔·杜尚奖的法国艺术家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的个展“海湾到海湾(Ocean II Ocean)”
©油罐艺术中心
商场美术馆化
在2019年新开幕的公共艺术机构中,有两个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艺术机构,但它们造成的影响值得我们对美术馆、博物馆在内的艺术空间进行反思。
8月下旬,筹备超过10年的香港K11 MUSEA(国际旗舰购物艺术馆)在维多利亚港开幕,一直在推广“博物馆零售”的郑志刚称这个空间是“K11成立至今最引以为傲的项目”,除了10个层楼高的建筑本身的设计和装修已经堪称一件艺术作品之外,在整个商场10个楼层的各种公共空间,都安放有K11自身收藏的艺术作品,其中既有中国艺术家张恩利的绘画、程然的影像作品,也有国际艺术家Carol·Bove的雕塑,供前来购物的人群近距离接触,让整个K11 MUSEA犹如一座没有边界的美术馆,并且同其他K11商场一样,香港K11 MUSEA也在商场中设置有独立的美术馆空间,持续不断的举办展览。可谓商业与艺术结合最疯狂和极致的一个案例,一个在美术馆中的商场,艺术在这里前所未有的和生活紧密连接。
香港K11 MUSEA的建筑,和公共空间展示的艺术作品
© K11
如果说香港K11 MUSEA的建成,多少有着郑志刚及在其带领下的K11集团,个体对艺术的狂热,那么年底在北京新开幕的SKP-S商场,上演的则是一场从需求倒推的,艺术作品在商业空间中的运用。在整个SKP-S商场从入场一直到顶层4楼,在50%的公共空间中,商场用艺术装置作品,起承转合地带消费者体验了一次沉浸式的“火星之旅”,配合这些艺术作品的展陈,整个商场店铺的设计也都充满着科技和未来感,即便是PRADA、LOUIS VUITTON也都在店面陈设上极尽配合,将整个商场空间打造成一件装置作品。而效果如何,便是SKP-S在店庆日一天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10亿元人民币。
北京SKP-S商场内的装置作品
© SKP-S
香港K11 MUSEA和北京的SKP-S都是艺术介入商业的典型案例,我们从中能看到商场作为城市生活越来越重要的公共空间,对艺术的需求甚至将商场推向了美术馆化的程度,但同时,商业高度成熟的手段也对艺术行业提出了挑战。毕竟如SKP-S这样现象级内容的策划,出自于一个商业品牌(韩国的时尚眼镜品牌Gentle Monster)之手。对于艺术机构而言,如何“爆发”已经不再简单是内容为王还是传播更重要的问题,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策略问题。
预计未来一到三年内开馆的美术馆
城市 | 美术馆 | 预计开馆时间 |
北京 | X美术馆 | 原定2020年3月,因疫情延迟 |
顺德 | 和美术馆 | 原定2020年3月,因疫情延迟 |
北京 | 美凯龙艺术中心 | 2020年 |
南京 | 金鹰美术馆 | 2020年 |
上海 | 星美术馆 | 不确定 |
上海 | UCCA新空间 | 2021年 |
上海 | 浦东美术馆 | 2021年 |
北京 | 泰康美术馆 | 不确定 |
© ART POWER 100
蓄势待发的顺德和美术馆和北京X美术馆
被激活的美术馆
商业对艺术的需求,或许正是在大众对艺术强烈的好奇中嗅得的,而这一点,同样已经成为城市标配公共空间的美术馆,也早已察觉。事实上,从2018年上海地区开始风靡的排队看展的“时尚”,早已风靡全国各地,而美术馆也一改过往高冷的态度,用各种策略吸引观众。
下面是ART POWER 100向12家美术馆收集的2019年参观人次,以及同2018年相较的增长率,从这些明显增长的数值,看向数据增长背后,各公共艺术机构生存之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共美术机构空间在当下的改变,如何生出不同的触角,从“白盒子”向“八爪鱼”转变,又是怎样在改变着美术馆概念的。
2019年度美术馆参观人数
美术馆 | 2019年参观人次 | 同比2018年 | 门票价格 |
复兴艺术中心 | 35.4万 | 显著提升 | 80元左右 |
上海玻璃博物馆 | 29万 | 增长25% | 50-100元之间 |
上海宝龙美术馆 | 28万 | 增长27% | 50-100元之间 |
昊美术馆 | 下降10% | 80-120元之间 | |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 126.6万 | 增长40% | 60-200之间 |
今日美术馆 | 48.8万 | 增长15.6% | 100元以内 |
松美术馆 | 10万 | 增长 | 180元 |
泰康空间 | 3.6万 | 大幅增长 | 免费 |
中间美术馆 | 平稳增长 | 10元 | |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 100多万次 | 免费 | |
OCAT深圳馆 | 15.2万 | 增长37% | 免费 |
广州时代美术馆 | 近8万 | 持平 | 30元 |
武汉合美术馆 | 18.79万 | 增长20% | 免费 |
© ART POWER 100
借力发挥的联合作战
一个公共艺术机构和一个展览成功与否,展览质量之外,流量成为同样重要的考核标准。如何既有流量又不失艺术机构专业水准,国际化和大流量的明星艺术家又成了关键。
虽然经常被诟病,国内大型美术馆几乎已经成为了国际大牌艺术家的展览馆。可西方艺术大师展依然个个都是弹无虚发的流量大展。这在2018年上海美术馆的经验中可以证实,而这个潮流在2019年似乎从上海转移到了北京,包括UCCA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都开始和国际艺术机构合作国际艺术大师展。从毕加索、马修·巴尼,到马克·奎恩、安尼施·卡普尔、莎拉·卢卡斯。央美这样的大美术馆资源,相信在艺术家选择上,更具优势。不得不说,这应该也就是媒体评选中,2019年度北京入选美术馆数量打败上海的原因之一。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安尼施·卡普尔个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古元画展”
©中央美院美术馆
就在北京忙着将国际艺术大师搬来展出的同时,上海的美术馆,已经开启和顶级国际美术馆的“手牵手”活动。11月开幕的西岸美术馆×蓬皮杜中心,不仅搬来了蓬皮杜中心从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的百余件馆藏,在西岸美术馆展出五年,还直接带来了蓬皮杜的原班策展人马,简直就是学霸考试给你抄答案的神操作。除西岸美术馆之外,将在2021年落成的浦东美术馆则和英国泰特美术馆达成了相似的战略合作,在2021年由泰特操刀浦东美术馆开馆展。除了底气足的政府美术馆之外,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也在11月的“全球艺术馆高峰会议”上宣布将分别同芝加哥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和卡塔尔博物馆群合作,联合开发、共享展览和项目。除了引进国际艺术,也要将中国艺术介绍给西方,在这个层面上,或许上海的美术馆较之北京,在今年,又稍稍略胜一筹。
龙美术馆西岸馆周春芽个展“东南形胜”
龙美术馆(西岸馆)马克·布拉德福特个展
©龙美术馆
层级丰富的活动树
对于公共艺术机构的内容生产来说,展览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基底,如何在基底之上开发更多的内容,让艺术机构从扁平往纵向,生长成一颗内容树,已经成为当下机构工作者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从我们收集回来的2019年数据来看,合美术馆举办了16场展览,50余场公共教育活动;松美术馆年度举办了4场展览,开展了120余场公教活动、16场对话、30多场公众活动以及300+场导览活动;宝龙美术馆开展了百余场公共活动;昊美术馆进行公共教育活动100余场,参加人数过万人;OCAT深圳馆举办了7个展览,3个公共艺术项目,32场包含工作室、表演和放映的公共项目,UCCA的数据则是12场展览,260场公共项目,22场会员专场活动……
松美术馆“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展览
松美术馆赵赵个展“绿色”
松美术馆2019年开展了3场“轻松活动”、120余场公交活动、40场公众活动、300+场公益导览
©松美术馆
包括讲座、论坛、电影放映、工作坊、剧场表演,针对观众的公共教育活动,让美术馆的内容层次更加丰富,而这些都成为美术馆伸向外界的触角。今日美术馆甚至在展览策划的同时,就将从声音、肢体等不同领域的参与性考虑其中,UCCA更是前所未有的强调美术馆的开放性,毕加索大展期间丰富的夜场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美术馆内容和空间的最大开发值,而各种层级的活动,则将大量的社群紧紧结合,哪怕是在最基础的志愿者讲解环节,都能培养出“网红”讲解员,毫无疑问是对个体和机构的双赢。而像合美术馆和武汉各大学、培训机构以及其自身主办方中电光谷遍布全国的产业园区推合作的艺术活动,以及松美术馆和华贸合作的“艺术橱窗”项目等,则在物理空间上走出美术馆,进入更多的公共空间。
除了公教活动之外,衍生品也越来越成为展览“下沉”到大众生活的关键。以UCCA2019年的毕加索大展为例,据尤洋介绍,围绕这个展览“UCCA Store团队做了60多个周边限量版产品”。而上海昊美术馆更是借用线上线下的艺术衍生品,建立了美术馆的独特社群,这让美术馆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展览,这也就是在2019年参观人次有所下降之后郑好为什么依然乐观的原因“虽总人数有所下降,但美术馆社群运营逐渐显现成效,社群活动以及粉丝粘性越来越高。”
UCCA2019年举办的公共项目260场、会员专属活动22场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从一个机构到一个社区
一个美术馆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相信泰康空间负责人唐昕的这段话,即代表了美术馆工作者的理想,也代表了大众的期待。“美术馆应该是一个综合社区,满足不同年龄、职业或教育背景的人群的多种需求。例如,一名学生或者一位白领,可以在美术馆里呆一整天都不觉得无聊,或者一个家庭周末在美术馆不需要相互陪伴,孩子有孩子的乐趣,大人有大人的收获,各自在美术馆中能找到喜欢和需要的事情做,参观美术馆的消费日常化,这也许可以作为一种期待吧。”
时代的变更,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强烈需求,让美术馆小生态与大社会的关系,有条件和能力从融入变为一种开创。而新形态的美术馆运营者也早已布局,构建围绕美术馆的艺术社区,北京的木木美术馆,以及上海的昊美术馆,正是一南一北的两个案例。
木木美术馆的各类活动
©木木美术馆
如果说木木美术馆在798艺术区的空间,受制于场地的限制,只能通过发起艺术节和艺术派对来拓展美术馆的运营范畴,那今年在隆福寺开幕的木木艺术社区,则是艺术社区化的完美实现,围绕着木木美术馆新空间和在世最贵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展览,木木在周边还打造了一系列的艺术文化生活圈,餐饮、咖啡馆、文创、Wework、Burton……用展览内容和美术馆品牌带动周边商业的同时,社区化的经营模式能够更完整的输出美术馆的品牌价值观和美学观,从而再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社群。
木木艺术社区
©木木美术馆
昊美术馆一直在打造综合艺术空间的概念,正式启动HOW艺术社区则是在2019年,在占地60000平方米的空间里,融入了艺术展览、艺术家驻留项目、艺术酒店、艺术公寓、艺术商店和艺术餐厅等15个项目。在艺术社区未来的规划蓝图中,还包括小型图书馆、户外艺术活动、书店和沉浸式剧场等。围绕美术馆的所有空间都会贯通起来,形成一个流动的环形。
昊美术馆 “丹尼尔·阿尔轩”展览
昊美术馆馆藏约瑟夫·博伊斯长期展览
昊美术馆设计商店北京王府中环分店
昊美术馆设计商店(上海)
昊美术馆咖啡厅
昊美艺术酒店一楼,是与旅法艺术家王权及艺术家王一合作的霓虹食街(Z12 Mart)
©昊美术馆
除了物理空间上的社区,一个美术馆同公众的紧密互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出一个自己的社区,就如同UCCA利用赞助人系统、志愿者系统、儿童教育系统组织了一个架构在美术馆基础之上的用户社区,而极具粘性的用户也助推了UCCA的品牌化。2018年,UCCA和阿那亚社区合作开设了自己的第一个分馆,而2021年,UCCA上海空间也将开馆。在北京,UCCA主场馆背后,同时开设了UCCA lab项目,对接更多和大众接轨的品牌合作。
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我是我的项目——朴庆根个展”
上海玻璃博物馆“退火”项目孙逊个展“塞上(下集)”
围绕玻璃博物馆建成的园区,也在用音乐、表演、POP-UP展览、巡展、 谜题剧本杀、帐篷夜、博物馆夜场等跨界活动,以及同腾讯音乐娱乐、阿里巴巴、优衣库、BMW、草莓音乐节等的商业合作拓展美术馆的辐射范围。
©玻璃博物馆
社会粘合剂
观众和大众,正在从公共艺术机构工作的尾端位置,改变为前端位置。就如同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说到的:“近代博物馆、美术馆的诞生在开启民智,教化民众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未来,应当注重观众的位置。博物馆、美术馆与观众的关系和互动是永远值得思考的命题。”
公共艺术机构在社会中的位置,也从独善其身成为一种社会粘合剂。正如田霏宇所说“未来艺术的新生态应该是一个连接公众、学术、市场和艺术机构的良性循环。美术馆、博物馆作为这一生态系统的中心,应该肩负起将艺术以一种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方式传递给公众的使命。”
在进入庚子年突发疫情的影响下,公共艺术机构又如何在线上加快和公众的对接,“八爪鱼”或将迎来再次变身。
了解更多
重磅新闻 | 隋建国出任2019年度ART POWER 100 轮值主席(附独家访问)
公告 | 80位媒体评审名单公布!中国艺术权利榜线上评审进入倒计时
公告 | 2019年度ART POWER 100名单正式出炉!
新春特辑 NO.1 | 复盘2019:艺术圈子狭小,但从来不是孤立的
- END -
出品人 / 马继东
主编 / 尹菱
——
执行 / 刘霞
编辑 / 阿爽 晓慧 陈媛
实习设计 / 李芷君
——
专题策划 / 刘霞
特约撰稿 / 黄梅(欧洲驻地)
——
监制 / 舒剑
首席运营 / 李海虹
——
官方网站 www.artpower100.com
栏目合作/ 项目咨询 media@artpower100.com
艺术疗愈 | 来自一位武汉普通市民的手绘日记:爸爸明天要去做防疫志愿者了
艺术疗愈 | 视频特辑:在爱与治愈的日子,让“希望”两个字说出口
艺术疗愈 | SARS过去17年,“蓝天不设防”行动给当代艺术界留下了哪些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