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旧时风物之三 灶火中的“美味”
时令又到了初冬,沿街叫卖零食的多起来。那天上街,碳烤红薯的香味和卖家粗犷的吆喝声刺激了我的食欲,便买了一块。卖红薯的大哥健谈,把自己一块普普通通的碳烤红薯,夸得天花乱坠。
我随口说了一句:“怎么也比不上小时候灶火里烧的香甜吧。”这大哥大我几岁,应该是有相似的童年,我一句话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于是,俩人就着香甜的碳烤红薯聊了许多儿时的事,我也回忆起了许多儿时灶火里烧出的“美食”。
那时家里都穷,平时没什么零食,艰难的程度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出来。过中秋节有半块月饼一个梨,过年吃几块蛋糕、八件或一把江米条,就很不错了,平时连这些也见不到。我记得都上小学了,我还不曾见过南方最普通的水果桔子、香蕉之类的长什么样子。但做母亲的,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展现出她给孩子的伟大母爱。在我的童年时期,母亲就在灶火中给我制造了许多美食。
冬春时节,在土炕暖暖的被窝里,还睡眼惺忪的时候,母亲已在灶火的余烬中,用筷子夹出了一块烧熟的红薯或土豆,掸去上面的灰烬,放在我的眼前,吃起来外焦里嫩,香甜可口。
如果是夏秋时节,母亲灶火中的美味要丰富得多,烧麦穗是最麻烦的,青麦穗烧熟后要在手里反复揉搓脱粒,然后吹去麦芒麦糠,麦粒就可以吃了,好香的;烧毛豆、花生、玉米是最简单的,火候好掌握,我自己也能“自食其力”,但往往会吃出黑胡子嘴,母亲一边帮我洗一边还会打趣我说:“看看,看看,我儿子一会就长大了,都长胡子了。”关键是这个季节灶火里还偶尔有荤腥,哥哥姐姐们下地劳动捉回来的蚂蚱、蜻蜓,母亲也用灶火给我加工成了美味,酥香可口,真解馋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龄稍大一点,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不仅仅满足于母亲灶火里的那点美味了。于是几个人在地里的水渠岸边,按照家里锅灶的模样,简单做一个出来,便可以点火烧制美食了。当然我们自制美食主要是为了解馋,所以食材以肉类为主,比如抓来的蚂蚱、蜻蜓,摸来的小鱼、小虾,用弹弓打来的麻雀等等。
如果不走运,前面这些食材所获甚少甚至一无所获,那就只好考虑好对付的食材了,比如毛豆、花生、玉米,只好吃素食将就将就,但还是感觉比家里烧的香。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出,这些食材大多只能埋进灰烬里烧,不能用明火烤,明火烤一是味道难闻,二是容易糊生烂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离开了家长,自由自在,天性自然释放,可以边吃边笑,边打边闹,谁不注意准会被其他几个孩子黑乎乎的脏手抹成大花脸,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用现在的新词儿说就是玩儿“嗨”了,想想还真跟现在的孩子们过生日时的“嗨”劲差不多。
后来我们“苦心经营”的这个烧制美食的营地,因为一次“食材短缺”而遭受了灭顶之灾。秋末初冬时节,地里已没什么可供我们烧着吃的东西了,弹弓打鸟,实在需要技术和运气,无奈中断顿了好几天。
一天放学后,一个小伙伴神神秘秘地说有东西可烧了,让我们大家到营地去等。大家到营地时间不长,小伙伴来了,掀开筐头里的草,里面居然有十多个鸡蛋,大家不由分说,赶紧点火,可把鸡蛋放到灰烬里不久,随着几声砰砰的响声,鸡蛋全部炸开了。好好的鸡蛋没吃成,大家都有些扫兴。可谁知道噩耗还在后边,这小伙伴偷拿家里鸡蛋的事当天晚上就败露了,在他父亲的一顿拳脚下,很快就“出卖了组织”,第二天一大早他父亲“押着”他三脚两脚就捣毁了我们的营地。我和其他几个小伙伴也因此被家里狠狠揍了一顿,挨揍倒在其次,那被毁的营地着实让我们几个小伙伴既可惜又心痛了好长一段时间。
一边聊,回头看着吃得正香的两个学生模样的孩子,随口问道:“怎么样,小伙子,我们烧的比这红薯香吧?”谁知两个孩子一脸的不屑,只淡淡的说了句:“你们吃得也太不卫生啦。”
作者:周永战,雄县人民法院,13931378578。
作者专栏
本文为“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原创文章。
“雄安新区热点(ID:xaxqhot)”致力原创,努力制作独一无二的内容,并推送有态度、有价值、有营养的话题。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