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低!中国人口逼近“零增长”,最大拐点来了
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有多不想结婚?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组结婚数据,引起了大家广泛热议。
在《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中披露了初婚年龄数据:
数据显示:
我国平均初婚年龄迅速上升,从全国范围来看:从2010年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长至2020年的28.67岁;
也就是说,这10年间推后了近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上升了3.63岁;女性为27.95岁,上升了约3.95岁。
不仅如此,据各地统计的数据来看,平均初婚年龄的推迟成为普遍趋势,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突破了30岁大关。
在安徽省民政厅公开的数据中,2021年男性初婚平均年龄31.89岁,女性30.73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达到了33.31岁。
江苏2010年与2000年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基本相当,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由2010年的23.76岁递增至2020年的29.66岁,推迟了近6岁。
初婚人数则呈现下降趋势,十年间减少了912.3万人,从2010年的2200.9万人降低至2020年1288.6万人。
而随着初婚年龄的推迟和人数下降,一直以来备受舆论关注的国内结婚登记人数也出现连续多年递减。
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仅为763.6万对,仅是最高峰2013年数据的56.6%。
从2013年开始8连跌,结婚登记数据从2019年起一路跌破1000万对、900万对、800万对大关,成为民政部自1986年开始公布结婚登记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
主要是由于,随着城市发展,经济水平提升,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当代年轻人的压力增大,住房等生活婚育成本越来越高,不管是就业环境、个人支配的空间和时间有限。
另外,受教育水平提升后,不少年轻人毕业后仍选择了读硕、读博,教育年限拉长,结婚也会相对较晚。
与此同时,婚姻推迟已经成为中国低生育率的决定性因素。
其实大家日常当中能明显体会到人口生育意愿普遍偏低,“婚都不想结了,更何况生孩子”“生得起,养不起”已经成了现下社会的常态。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整理往年的官方数据来看:
出生率方面: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8.52‰,去年的出生率7.18‰,连续两年跌破10‰(即1%),创下了自1950年以来,近72年的新低。
净增长人口48万,是从1962年以来,近60年的新低。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全国总和、生育率已经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人口影响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变量,更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没有足够的年轻人口作为支撑,经济增长动力、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乃至养老金负担、社会保障、医疗服务可持续性都将成为问题。
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国家统计局局长表示,当前我国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
育龄女性数量持续减少、生育观念的改变及婚育成本的提高、疫情对多个国家造成的婚育影响。
人口问题已然成定局,其根本仍需政策及时发力应对。
国家已经开始落地三胎政策配套支持措施:
以前网友所认为的纸上谈兵式鼓励生育,转眼都成为现实。
生育津贴、产假陪产假、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
发展普惠托育,增加幼儿园名额、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才是鼓励生育的重头戏。
在《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一体考虑,如今正在逐一落地。
只有等这些综合施策真正落实下来,大环境有所改善后,人们才有精力结婚、考虑下一代,生育率自然而然就提升起来。
因为在今年,人口政策已经彻底转向。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鼓励生育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
宏观调控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是一项科学精密的决策过程,它需要从政策环境、社会养育成本、个人特定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该如何改善,国家自有考量。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请为我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