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瑕】元宵节,玩中也能长学问(文内视频推荐孩子看)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中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观念里,都是把十五过完,才表示新年结束,然后打工上学,踏上新一年的旅程。
作为中国父母,在这样的日子里,和孩子交流一下元宵节的来历,说说当地关于元宵节的故事,陪孩子一起制作花灯,一起上街闹花灯、舞龙灯,猜灯谜,踩高跷,不仅在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一份亲子的快乐和互动。海外的华人们,也可以在这样的日子,和家人们一起参加华人社区的活动。即使没有,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对孩子进行描述。生活就是教育,这是必须的民俗传承,事实上是维护我们每个人生命价值的根本。即使是在今天静静的爱荷华,我仍然能感受到那份热闹,享受到那份快乐。
正月十五为什么叫元宵节?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始于两千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文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到了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满城火树银花。元宵节,最传统的习俗就是在家吃元宵,然后出门赏月,观灯狂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61khnx12&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元宵节来历传说视频
首先说说吃元宵。元宵也叫"汤圆",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就叫它“ 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一般用糯米粉包制作,包含有团圆美满之意,内有各种不同馅料。
这不,我文章还没写出来,妹妹已将她制作的肉元宵连夜包好,准备送于母亲。我一边对妹妹说看她的图片食欲很强,一边也很感恩家人,我不在母亲身边,有好姐妹们替我尽孝。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虽然昼夜不能同时共看一轮圆月,但这份团圆和美好也一直感染着我,或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吧!
妹妹在家乡为母亲制作的爱心元宵
再说闹花灯,是元宵节最热闹的节目,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后来,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元宵节也被称呼为“灯节”。这一天,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不仅一展智慧和技能,更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寄托都编制在花灯里。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辛弃疾曾这样描述元宵灯节盛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有一个和元宵节有关的关于教育的故事。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新年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元宵节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元宵节”的点缀。在这样的日子里,也为孩子们制作“开一次”灯吧,不是迷信,只为祝愿。
猜灯谜则是元宵节知识含量最高的一项传统活动。从古至今,长盛不衰。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语能启迪智慧,又活跃节日气氛,所以大家特别喜欢的节目。
我有一朋友,每年带着孩子去看花灯,也必猜灯谜。他说,去年他和孩子在一条灯谜前驻足半天。谜面是“圆规画鸡蛋”猜一城市名。孩子想半天,说圆规是画圆的,怎么能画鸡蛋,画不好呀?爸爸就慢慢启发,鸡蛋什么形状,圆规为什么不能画出鸡蛋?圆规画的的圆都怎么样?孩子回答说,圆规画的太圆了。爸爸告诉孩子,你已经把谜底说出来了,孩子恍然大悟。原来太圆就是太原的谐音呀,这正是他们所在的城市。
这是一份智慧的亲子时光,也是一份快乐的教育和生活。我想,带着孩子边走边赏边猜一定其乐无穷。
在这里,给您说一个可以讲给孩子听的灯谜故事。相传有一年元宵,乾隆皇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
乾隆皇帝才华很高,对于猜谜对句也颇有本事,满朝文武大臣出的灯谜几乎难不到他。直到走到了大学士纪晓岚的彩灯前,只见上面挂着一副灯谜对联,各猜一字。上写:“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彷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一时间,满朝文武和乾隆皇帝都被难住了,猜来猜去也不知所云。最后,纪晓岚揭示谜底,这幅谜联的上联是“猜”、下联为“谜”,合起来就是说“猜谜”。
元宵节,带着孩子一起玩,还能玩中悄悄长学问。
往期作品回顾: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教育观点文章荐读链接:
【清瑕】不要让追求个性纵容了任性(推荐阅读)
教育访谈文章荐读链接:
年系列文章荐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