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瑕】尝试,让孩子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清瑕 清瑕Time 2020-10-05

清瑕导读

因教育活动,这一月在哈佛、麻省理工、西点军校、卫斯理女子学院、康奈尔、西北大学等学校研学,公号一直没有时间更新,怠慢读者先致歉。这月的边看边研边学中,让眼界又一次的打开。走进校园,思想每有所开悟,都是一次更新;心志每有所感发,都是一次向上。每到一所学校都会想到曾经所采访的这所学校的孩子和父母,他们家庭的成长故事在这些校园开花结果。


上周在康奈尔大学,参观浏览学习中,让我想到了颐和与天目山,他们的大女儿去年就录取于这所大学。假期,孩子不在学校,但他们育儿点滴值得我们去品味。这个访谈去年五月前就已完成,收录在我的新书《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中,由于他们夫妻二人的低调,一直没有在公号中登载,趁着这次康奈尔大学研学的热度,今天刊登以飨读者。相信他们夫妇的家教故事会给您不一样的启发。

尝试和改变,让生命更精彩

——颐和与天目山的育儿故事


打开颐和的朋友圈,不是菜园子里的花花草草,就是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要不就是为大家介绍蔬菜的种植和制作方法。

这个在大家看来只关心菜园、花园和家园的贤妻良母,却是一位在顶尖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医学研究论文,在斯坦福大学做了18年糖尿病研究的科学工作者。

生活就是这样不可思议,生命也总是这样异彩纷呈。

颐和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康奈尔大学上学,儿子也十年级了。对于儿女的培养,女儿一语道破天机:“爸爸妈妈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让我们不断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颐和先生的网名叫天目山,北美很多人都很熟悉他,也都这样习惯称呼他。因为在浙西天目山下临安长大的他,网名里浓厚的家乡情结蕴含其中,让人感受着一份浓烈的赤子情怀。

温馨的一家四口


一份尝试和努力

赢得了爱情

也改变了生活

并成为这个家庭的遗传基因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出现了第一家肯德基店,位于南京西路人民公园旁。这天,颐和和天目山在这相遇。他们可不是为了来品尝和享受当时风靡上海西式快餐的时尚,而都是来这里打工挣学费的。当时,他们分别在读本科和研究生。

两颗年轻的心,因为相似的经历和那份共同为未来拼搏的执着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或许便是他们一生中的第一次共同尝试。儿时特殊的生活经历,不断改变命运成为他们的不懈追求,也让他们收获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毕业结婚后,他们在上海各自有着一份发展良好的职业。

因为机缘,他们来到了美国。作为一名医药研究科学家,天目山工作于硅谷的一家大医药公司,为了照顾在斯坦福工作的妻子,他们把家安在了斯坦福附近。

随着大女儿的出生,教育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勇于尝试,成为他们对孩子教育最初的启蒙。从喜好入手,他们从不强制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做事。鼓励孩子尝试,告诉孩子,真的喜欢就坚持。孩子们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选择了他们的喜欢的事情,并执着追求。

如今十年级的儿子,课外都让各类活动排满,还参加了所在城市的青少年理事会,协助市政管理青少年活动和事务。耗时最多的是他最喜欢的辩论俱乐部以及和几个伙伴创立的机器人俱乐部,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一切都井井有条。

儿子获奖,夫妇俩替儿子喝彩

尝试,让孩子有了内驱力,刚够龄就申请市青少年理事会的儿子,录取官用email对他说:“I was impressed with your application. I was also impressed by your interest andyour passion.”(你的申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被你的兴趣和激情所打动。)这正是勇于尝试后对孩子最好的写照。

女儿在完成大学申请之后,主动申请到星巴克打工,从服务员做起,仅仅两个月就做到了领班管理的职位。对于女儿的决定,夫妇俩非常支持,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教育或许就是一个轮回,他们用自已年轻时代的努力和尝试,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女儿这样说,正是从小家庭允许他们选择甚至犯错误,他们才可以不断去尝试。

人生就是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在不断的尝试中,经历试错,寻找内心的热情所在和人生的方向,同样也知道了如何避免出错。

成功的教育从这里起步,孩子的未来也在不断尝试和努力中造就。

大女儿沐浴在康奈尔的校园绿色中


一份温馨和谐

滋养了家庭

也创造了生活

更让教育成为自然而然的过程

他们夫妇都是全职工作,还共同协助家族经营跨国大宗商品贸易,也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注重儿女的教育,希望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拥有更好的学习资源。颐和工作之余,打理家庭,种菜种花,还善于投资理财;而天目山,则是这个家庭的CEO,所有其他人不善于做,或者做不了的事情,他都会主动负担起来。

妻子不擅长开车,他基本承担了孩子的接送任务。温和、内敛不擅长和人打交道的他却担负起了家庭所有对外界的沟通联络,和孩子老师沟通、参加各种家长会、计划孩子们的课外活动、夏令营等。

两个孩子也参与家庭的管理,只比弟弟大四岁的姐姐常会担当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弟弟对姐姐非常崇拜,姐姐在备考SAT的时候,他会帮着姐姐背单词,姐弟俩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家务上,都互相帮助和支持。

一切都自然而然,一切又都不是那样随手可得,就像年轻时在肯德基的打工。他们靠辛苦和努力,经营着这个家庭,教育着孩子们。

颐和和高中毕业典礼上的女儿合影

全职工作的颐和,精心地安排着时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善于厨艺的颐和,用做饭来教孩子学会统筹。全家一起享受晚餐的时候,她会借机教给孩子们怎样能快速做一顿美食,并有时间做其他事。

她告诉孩子们:“做饭前,要对想做的菜进行一个整体而快速的统筹规划,比如先用高压锅炖排骨汤,同时做红烧鱼,最后炒最易熟的蔬菜。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所有的菜基本能同时出炉,也恰好是它们最可口的时候。”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份时间管理的教诲,而是一个母亲的用心和耐心。

附近的邻居经常看到他们夫妇俩傍晚牵手散步,这是他们长年的习惯。他们每天饭后散步一小时,一起说说家里的事,说说孩子的教育,单位的工作和家族企业的管理。这一小时的沟通和交流,多年一直保持着,不仅增进了夫妻感情,还在教育孩子上获得了默契。

送女儿去康奈尔读书的夫妇俩,携手在校园漫步

颐和是个爱读小说,爱看散文,爱听音乐,喜欢浪漫情调的女人。从她写的随笔中,便能感受到她对家的那份浓浓的爱。摘录其中一段分享:

家,在窗明几净的房子里,在精心准备香飘四溢的饭桌上,也在繁花似锦的后院里。家的院子里春有桃李芬芳,夏有玫瑰含笑,秋有金桂飘香,冬有腊梅怒放,喜欢在家人生日时给他们手工做一碗长寿面,看孩子们夸妈妈精湛厨艺;喜欢中美每一个节日,中秋月饼,晚上赏月;感恩节全家一起烤火鸡;圣诞节的圣诞树和圣诞礼物;还有丰盛的春节年夜饭和压岁红包。和爱旅游的先生一起,带着孩子们见识外面的广阔的世界,热爱生活,热爱田园,热爱阅读。家的小世界里自得其乐,色、声、香俱全。

颐和做的部分菜肴

这一家人既有市井的欢愉,又有出世的快乐,其乐融融中享受着生活。这份家庭的温馨和谐,应该是他们教育孩子的最大秘诀。


一份热心和公益

回报了社会

更超越了生活

让教育不再仅仅为了小家

曾有一段让他们夫妇特别担心的日子。

三年前,他们所居住的城市发生了两名中学生相继自杀不幸离世的悲剧,对整个社区和周围的居民都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个打击不仅对于孩子的家庭,作为母亲,颐和更是胆战心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觉到非常担忧。她担心这种没有征兆的事再次发生,为什么孩子会这样,一系列问号出现在大脑,需要交流和咨询。大家都开始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周围的朋友都深切地感受到教育问题的棘手和压力。

那时,教育微信群刚刚出现,常常一位难求。在几个群友的推动下,天目山建起了天目教育群。群友互助、自助,大家相互交流讨论教育信息。后来,天目山发现仅仅群里的人内部交流不够,需要一些更加专业的指导。他开始联系有经验的朋友、专家进行讲座,邀请专业群友进行分享。当时,天目讲坛的语音分享创造了“一分钟必满500人”的神话。

由于对交流教育经验和信息的渴求,短短几个月,天目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也由散打的教育咨询变成了美国大学教育及大学申请的自助和互助的咨询公益平台。这种公益的付出也凝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自己募集资金,为天目家长的孩子提供体育、文艺等公益活动,申请了公众号,成立了天目教育基金会。

北美的华裔家长,自身大多就是国内的精英,有着很好的教育素养。多年的美国生活,使他们兼收中西文化,既有着一种文化自信,也有一种文化孤独。这个“特殊的群体”,为了第二代ABC孩子的成长,既求教着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也帮助他人解决难题,共同守望那份郁郁葱葱的生命绿色,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

建群时,天目山给群友写了这样一段话:学习,不是为了比较,不是为了“爬藤校”,而是一种成长,一种必须的最基本的成长。衷心希望每一位家长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孩子的成功都不能复制,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都可以有“爬藤”以外的选择。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以“爬藤”为目的来教育我们的孩子,爬进藤校也不应该成为教育成功的标志。

在这里,他们夫妇让家庭教育走出了家庭,在大家共同的学习中成长,不仅让自己的孩子受益,也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天目山和颐和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

天目山和颐和经营着家庭,经营着工作,也经营着家族的企业,还经营着这份公益。对于物质财富,多年的悉心经营,已让他们达到了完全财务自由的程度。对于精神财富,对于这份公益,他们也在努力地维护着。即便如今董事会好友承接了基金会的管理,他们一如既往地支撑支持。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寄托了家长和朋友的信任,更是给孩子们做榜样的良好氛围。

谈起这项公益,他们很坦然,他们说其中收获多多,结交了一批真诚的朋友,提供了一批孩子学习展示的舞台,让一群家长得以继续学习和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每每听到父母在家对教育群的讨论,懂得了公益的付出,懂得了努力的不易,懂得了任何时候,都有艰难和障碍需要跨越。

颐和告诉我,她喜欢种植是因为看到植物茂盛生长就会心生欢喜和安宁。尤其春天,院子里桃李芬芳、蝶飞蜂舞,一片欣欣向荣,那是她最爱的景象,一如看着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

颐和家院子里的瓜果花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本来也就是这样!


清瑕简介

清瑕:教育作家,中美跨文化教育媒体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讲师团成员。美国Global A&C Education CEO。曾任中国少年报社培训中心校长,中央电视台“非常6+1”教育点评嘉宾。

曾领衔并参与多个国家级教育课题研究,在中美各地进行数百场专题教育讲座,出版《向阳的智慧》《迎着阳光走》等多部教育类图书。

从老师到校长,再到教育媒体人,三十余年职业经历,从未离开过教育。如今游历中美。致力于做教育行者,中西合璧育儿理念的研究者、传播者、力图将实用且适用的教育方法,科学且现代的教育理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荐读


点击下面标题,阅读往期访谈

不用去羡慕学霸,你得看看学霸是啥爸妈

有一种教育方式叫“温和成长”,这位妈妈方法值得借鉴

父母的淡定,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推力

讲真,做父母最重要的是用心

教育,不要毁了男孩的野性和女孩的灵性

奇了,打赌赢进了哈佛

陪孩子奔跑的萌爸(哈佛男孩孟雨晴的成长故事)

一个国际家庭中的“混血教育”

成长,在智慧的教育中(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妈妈的育儿经)

家教,没有终点的爱的马拉松—哈佛妈妈燕子的育儿经

申诉哈佛歧视亚裔,为华人公平读书,她和大家在努力



您点赞、打赏、转发、留言、支持都是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