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微课】第17讲:研读典型案例 护航疫情防控——最高检第六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学习培训不间断、自我充电不放松,推动检察事业可持续发展,按照院党组对于教育培训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充分利用北京市干教网、中检网院和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创新学习培训方式,组织我院各领域检察业务专家、业务骨干录制系列微课程,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培训,进一步夯实应对风险挑战的政治思想基础,丰富专业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检察人员自主学习培训水平,共同战“疫”、共克时艰。
一、第六批典型案例发布的背景
近一段时间来,各地都在积极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但这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与复工复产工作相关的案件。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月25日,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印发《关于政法机关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意见》,要求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检察机关立足不同于平时、不同于非疫情时期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办理涉企犯罪案件的特点与影响,积极履职,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和工作着力点,统筹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出台多项政策, 并专门以依法保障复工复产为主题发布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和教育警示作用,及时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全方位法治支持和司法保障。
二、第六批典型案例的主要内容
此前发布的五批典型案例,第一批在案件类型选择上具有广泛性,体现了场域广、类型多、兼顾实体处置与程序适用等特点;第二批则进一步聚焦打击重点,同时兼顾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统一适用;第三批典型案例更加体现出专业化特点,5个案例中有3个是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案例,并在法律要旨中详细阐述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界限;第四批典型案例重点关注了疫情防控经济类犯罪,特别是制假售假类犯罪。第五批典型案例共五件,罪名比较单一,均是犯罪分子在疫情特殊时期进行的诈骗犯罪。
第六批公布的5个典型案例,聚焦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分别是:
依法从严追诉妨害复工复产犯罪行为——山东省青岛市桑某某涉嫌诈骗案(案例一);
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四川省峨眉山市某有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案(案例二);
落实少捕慎诉司法理念,营造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良好法治环境——浙江省湖州市王某某、符某某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案例三);
依法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条件——天津市某工程有限公司、张某某涉嫌单位行贿案(案例四);
依法发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江苏省A建工公司申请执行监督案(案例五)。
三、第六批典型案例的主要特点
第六批典型案例中,有的是依法从快从严惩治利用口罩对复工复产企业进行诈骗的案件(即案例一),有的是对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医用器材犯罪的企业通过调查核实监督撤案的案件(即案例二),有的是对复工复产企业负责人依法变更强制措施或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即案例四、案例三),都体现了检察机关织密法治网,发挥监督权,助力“两手抓”,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的突出特点。
二、突出了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以及“少捕慎诉”的司法办案理念
这批典型案例绝大多数都是围绕保障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平等保护。在这批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民营企业家的案件时,始终将“少捕慎诉”的司法办案理念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延续。特别在当前疫情期间民营经济复工复产本就存在特殊困难的时刻,检察机关通过司法办案加强对复工复产企业的平等保护,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更为重要。
三、突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既有依法从严追诉妨害复工复产的案件,也有为保障复工复产对企业负责人慎用强制措施、慎重把握入罪关的案件,反映出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复工复产企业案件时,对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四类秩序,妨害复工复产和危害企业合法权益相关犯罪,坚持依法从严追诉、绝不手软。同时也要依法妥善把握好涉案企业或企业负责人罪与非罪、捕与不捕、诉与不诉的问题,及时考虑政策上的调整和法律标准上的准确把握。
四、首次出现与疫情防控有关的民事监督案件
此前发布的五批典型案例均是打击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刑事案件,而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首次增加了民事监督案件(即案例五)。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深入,统筹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入新阶段,对此,检察机关对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司法保障要做到全方位,不仅限于刑事领域,还包括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领域。检察机关应持续关注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领域的案件,依法及时有效为复工复产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保障。
一、依法从严追诉妨害复工复产犯罪行为
【法律要旨】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维护疫情防控秩序的同时,企业开始有序复工复产,对防疫物资、生产物资的需求激增。这使诈骗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利用物资短时间供应量不足的客观情况,钻企业急迫复工、思虑不细的漏洞,实施诈骗。为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工作,检察机关要依法严惩诈骗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行为,震慑犯罪,着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复工复产的法治环境;同时要积极追赃挽损,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司法解释链接: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解释》第七条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用品的名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意见》第(五)依法严惩诈骗、聚众哄抢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间,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用于疫情防控的物品的名义骗取公私财物,或者捏造事实骗取公众捐赠款物,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文本框内上下滑动查看完整案例)
案例一:山东省青岛市桑某某涉嫌诈骗案2019年底,被告人桑某某与被害人栾某某(男,19岁)因同为留学生而相识。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内口罩脱销。2月初,栾某某的父亲经营的青岛某养殖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元,企业职工100余人),因养猪生产不能停歇的紧迫性,急需采购大批口罩用以分发给管理人员、饲养员、基建设备安装人员,以保障生产安全。2月11日晚,为解父亲燃眉之急,栾某某通过微信朋友圈紧急求购1万个医用口罩。桑某某因沉溺网络赌博欠下大量债务无法偿还,看到栾某某发布的信息后,遂趁被害人家中企业生产急需、采购无门之机,当晚即微信联系栾某某,谎称自己手中有口罩,每个3元,第二日即可交货。栾某某信以为真,当即通过支付宝向桑某某转账3万元。桑某某收到货款后转手又投入网络赌博,结果全部输掉。2月12日,桑某某通过谎称口罩没有三证不能按 期交付安抚住栾某某后,继续编造自己有额温枪购买渠道的谎言,引诱栾某某购买,并从网上截取假的发货视频发给栾某某。栾某某再次上当,为其父亲企业和其他4家企业等向桑某某团购1000个额温枪,并于当日和次日分8次通过微信、支付宝将23.5万元额温枪货款转账给桑某某。桑某某再次将上述货款用于网络赌博及偿还个人债务。2月14日,栾某某发现被骗拨打110报警。桑某某被传唤到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2月14日,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对此案立案侦查,并于当日向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检察院进行了通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检察院接到通报后,安排检察官提前介入,建议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强制措施。
提前介入阶段,检察官全程跟进引导侦查,努力把问题解决在侦查环节,加快案件推进。通过与侦查机关办案人沟通案情,查阅案件材料,及时引导侦查机关灵活采用电话询问、远程视频等方式,全面、快速收集、固定证据。同时建议公安机关督促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尽快退赔,减少对企业复工复产的不利影响。经工作,桑某某家属代其退赔栾某某全部赃款。
2月21日,市南分局侦查终结,将本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官快速审查全案证据,并采用三方远程视频方式,在线讯问了犯罪嫌疑人、听取了辩护律师意见,并于2月25日以桑某某涉嫌诈骗罪向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审查起诉期间,桑某某自愿认罪认罚。检察机关审查认为,由于被告人诈骗犯罪数额巨大,虽然案发后其家属代其退赔了全部赃款可酌情予以从轻,但考虑到本案系在疫情防控期间,其诈骗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后果严重、影响恶劣,而且其骗取被害人货款后用于赌博挥霍,主观恶性大,应当对其从重处罚。虽然桑某某自愿认罪认罚,但综合考虑以上情节从严把握从宽处罚的幅度。据此检察机关提出相对较重的量刑建议,桑某某表示接受并在辩护律师见证下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
案件审查过程中,检察官除向被害人及家属电话核实案情及退赃退赔情况外,考虑到由于疫情防控养殖业全面复工复产面临严格管控措施的实际情况,主动询问被害人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积极为其联系协调防疫物资的正规采购渠道,并针对物资采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助力涉案企业安全、迅速恢复生产秩序,顺利全面复工复产,运转正常。
目前,该案在法院审理期间。
二、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
【法律要旨】
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用器材,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处罚。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超出经营范围生产经营疫情防控产品、商品,或因疫情防控需要,为赶工期导致产品标注不符合相关规定,生产销售的产品经鉴定符合国家相关卫生、质量标准,未造成实质危害的,应当慎重把握入罪标准,依法妥善处理。
在办理涉疫情防控犯罪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根据案件办理需要介入侦查,按照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提出收集、固定证据的引导意见建议。同时,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六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理由,应当书面通知公安机关,并且告知公安机关在收到通知书后七日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的情况、依据和理由,连同有关证据材料回复人民检察院。因此,对于有证据证明公安机关立案或不立案决定可能存在错误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书面说明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立案或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或立案。根据以上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精神,在依法配合公安机关办理涉疫情刑事案件过程中,如果发现案件不构成犯罪的应当通过立案监督程序或者以介入侦查期间的沟通建议方式,监督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对于涉及企业复工复产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应当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发挥好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
相关法律司法解释链接:
《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卫生器材罪】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解释》第三条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不具有防护、救治功能,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医疗机构或者个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系前款规定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而购买并有偿使用的,以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意见》第(三)在疫情防控期间,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用器材,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处罚。
《复工复产意见》第五条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营造良好司法环境。对于疫情防控期间,超出经营范围生产经营疫情防控产品、商品,或因疫情防控需要,为赶工期导致产品标注不符合相关规定,生产销售的产品经鉴定符合国家相关卫生、质量标准,未造成实质危害的,依法妥善处理。
《复工复产意见》第九条依法履行检察监督职责。对于企业认为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或应当立案而未立案,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审查并依法处理。对于公安机关违反有关规定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的,依法提出纠正意见。
(文本框内上下滑动查看完整案例)
案例二:四川省峨眉山市某有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案三、落实少捕慎诉司法理念,营造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良好法治环境
【法律要旨】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疫情防控期间,在涉企业案件的办理中,应当同样依法积极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落实少捕慎诉司法理念。对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刑事案件,应当严格审查主观故意和行为后果,对虽然实施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但主观上没有骗取抵扣税款故意,客观上未造成国家增值税款损失的,一般可以不作为犯罪论处。同时,对于因骗取抵扣税款构成犯罪的企业人员,如果已经补缴税款的,应当慎用逮捕强制措施;已经逮捕的应当及时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于涉嫌罪行不是特别严重、不会影响诉讼正常进行、没有继续羁押必要的,应当变更为非羁押强制措施;罪行较轻、依法可以不起诉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保障、维护、促进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同时,对虽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捕、不诉的案件,要形成典型案例,以适当方式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进行通报、法治宣传、教育,警示、预防犯罪,促进依法从严管理、守法经营。
相关法律司法解释链接:
《刑法》第二百零五条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复工复产意见》第五条 在涉企业案件办理中,积极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落实少捕慎诉司法理念。
《复工复产意见》第六条慎重使用逮捕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办理涉企业案件,能够采取较为轻缓、宽和措施的,尽量不采用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对有自首、立功表现,积极认罪悔罪,没有社会危险性的经营者,可依法不采取羁押强制措施。
(文本框内上下滑动查看完整案例)
案例三:浙江省湖州市王某某、符某某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四、依法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条件
【法律要旨】
根据《关于政法机关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意见》第六条规定,对处于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在押的企业经营者,及时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于变更强制措施不影响诉讼顺利进行,没有继续羁押必要的,依法及时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五百七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第五百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事实基本查清,证据已经收集固定,符合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条件的,应当向办案机关提出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第五百八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方依法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或者有其他不需要继续羁押的情形,且具有悔罪表现,不予羁押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向办案机关提出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切实维护涉案当事人合法权利。
疫情防控期间办理涉企业案件,应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积极落实少捕慎诉的司法理念。对于事实证据已经清楚、固定,不存在干扰证人作证、串供、毁灭或者伪造证据,不影响诉讼,不存在人身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慎重使用逮捕措施。对于符合上述规定的案件,应当及时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于没有继续羁押必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及时变更强制措施,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检察办案全过程,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相关法律司法解释链接: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复工复产意见》第六条对处于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在押的企业经营者,及时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于变更强制措施不影响诉讼顺利进行,没有继续羁押必要的,依法及时变更强制措施。对羁押中需要处理企业紧急事务的,应根据案件办理情况尽量允许其通过适当方式处理。
(文本框内上下滑动查看完整案例)
案例四:天津市某工程有限公司、张某某涉嫌单位行贿案五、依法发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法律要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以其价额足以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额及执行费用为限,不得明显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检察机关聚焦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和企业复工复产问题,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克服困难、灵活办案,通过线上沟通、线上审查、线上处理的方式,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发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并与人民法院保持良好的后续沟通,跟进关注检察建议的落实,保证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关法律司法解释链接: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保全范围 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复工复产意见》第七条 注意优化办案方式,确保案件办理效果。加快涉企业犯罪案件的办理进度,除特别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外,依法快速办结,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做好风险防控预案,避免因办案时机或方式把握不当,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对企业因面临司法查控等民事执行措施难以复工复产、维持正常经营的,加强部门协作,研究更合理的执行方案,选择采用对企业生产影响最小的执行措施,为企业恢复生产、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复工复产意见》第九条依法履行检察监督职责。加强涉疫情防控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损害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执行活动,及时建议有关部门立即纠正。
(文本框内上下滑动查看完整案例)
案例五:江苏省A建工公司申请执行监督案往期回顾
第15讲:研读典型案例 护航疫情防控——最高检第五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第13讲:刑诉规则系列微课——特别程序
第12讲:刑诉规则——审查起诉部分新变化
第11讲:研读典型案例 护航疫情防控——最高检第四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第8讲:研读典型案例 护航疫情防控——最高检第三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第5讲:研读典型案例 护航疫情防控——最高检第二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第4讲:提高政治站位 加强党建引领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3讲:研读典型案例,护航疫情防控——最高检首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第1讲:坚持首善标准 严守十项纪律 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