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坦克火箭筒发展简史:仿制美苏经典型号起步 走出独特道路
本文为俄罗斯作家林尼克·谢尔盖撰写的《中国步兵反坦克武器》的节选,摘取其中关于无后坐力炮的部分,本人翻译给大家分享。由于作者的局限性,其中存在某些错误,本人翻译过程中并未进行处理,并不代表证实或赞同其观点,仅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本文将属于无后坐力炮的40mm火箭弹筒(56式、69式及其改进型)列入其中,并不代表本人不知道它们的真实面目。
本文6500字,39张图片。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遭到美英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的攻击,根据当时使用反坦克武器的经验,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反坦克手榴弹和火箭筒。
通过充分总结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之后,中国军队认为当时步兵装备的反坦克武器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作战的要求。中国仿制的火箭筒和57mm、75mm无后坐力炮无论是尺寸和重量都很难在战场上移动和伪装。51式90mm火箭筒(如图)的性能指标并没有达到原型——美国M20型88.9mm火箭筒的水平。无后坐力炮方面同样如此,就有效射程和穿甲厚度而言,中国制造的型号明显不如美国M18、M20无后坐力炮。中国军队要求研制一种可以由一名士兵携带和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与现役的反坦克手榴弹不同的是,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和隐蔽位置安全使用。
1949年,苏联开始批量生产RPG-2手持式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如图)。该武器设计相当简单,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综合性能。苏联研制RPG-2时,已经奠定了技术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后来成为研制更先进的榴弹发射器的技术基础。
RPG-2战斗全重4.67千克,全长1200mm,直射距离100米,表尺射程150米,采用简易折叠机械瞄准具,由准星和表尺组成。表尺上有3个瞄准用方形小孔,对应50米、100米、150米的目标。配备弹径80mm,1.85千克重的PG-2超口径榴弹。破甲弹丸(装药220克)命中目标后可以击穿200mm厚的装甲。
注:本图中的RPG-2发射器为解剖模型,真正的发射器右侧并没有那个开口。
射击之前,首先用装满黑火药的纸板筒通过螺纹连接到PG-2榴弹的尾部。发射后,榴弹通过尾部展开的六片柔性钢制尾翼保持稳定飞行。榴弹发射器的内径40mm,发射器中间外部用一个木制外壳包裹,可以保护射手免受灼伤。
RPG-2的操作人员为两人,一名射手一名弹药手。射手在一个特殊背包内携带榴弹发射器和三枚PG-2榴弹,携带步枪的弹药手则可以再随身携带三枚榴弹。
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装备RPG-2的仿制型,被称为56式火箭筒,PG-2破甲型榴弹被称为50式反坦克火箭弹。由于军队规模庞大,56式火箭筒的生产数量可能超过了苏联RPG-2。
根据中国方面的消息,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陆军每个步兵排都至少装备一个反坦克火箭筒。但是不要忘记,除了56式之外,中国军队还装备了大量51式90mm火箭筒。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管两者名称都是火箭筒,但是从发射原理上看:56式火箭筒其实是发射超口径破甲榴弹的轻型无后坐力炮,甚至连火箭发动机都没有;而51式才是真正纯火箭构型的火箭筒。为了保持行文的流畅,以下RPG构型的武器均按中国习惯称为火箭筒,而非反坦克榴弹发射器。
56式火箭筒一直持续生产到1970年,后期生产型采用塑料护套,这点已经与苏联原型RPG-2有所区别。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在西方和苏联的装甲防护水平显著提高之后,中国研制了可以击穿300mm厚装甲的破甲榴弹。在局部武装冲突中,反坦克火箭筒经常被用于打击单兵或防御工事,为此中国研制了带有杀伤破片套的榴弹。中国56式火箭筒与苏联RPG-2一起广泛出现在地区冲突中,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都在中国军队中服役,现在仍旧是一些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现役装备。
RPG-2和中国仿制的56式火箭筒之所以能够装备大量国家,并使用如此长的时间,归根结底是因为其简单的结构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是,这种武器并非没有缺陷。发射时,推进剂装药是能量较低的黑火药,会产生浓密的白色烟雾,从而覆盖了射手的位置,这样就会遮挡射手视线,无法进行快速补射。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纸板外壳的发射药筒会膨胀,让装填非常困难,同时内部的黑火药还会受潮,因此无法射击。由于破甲榴弹的初速只有85米/秒,因此弹道会受到风向的较大影响。只有训练有素的射手才能在8~10米/秒的侧风条件下,准确命中100米外的坦克。
1961年,RPG-7火箭筒开始列装苏联军队。在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反坦克火箭筒的实战经验。图为RPG-7火箭筒和和PG-7V火箭弹。在PG-7V火箭弹上,首次使用了压电引信,火箭弹通过四个向后打开的刀片形尾翼保持飞行的稳定。为了增加射击精度,刀片形尾翼倾斜布置,让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以每秒几十转的速度旋转。
RPG-7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无后坐力炮原理的发射器,以及带有超口径战斗部的火箭增程榴弹方案,这个方案在RPG-2上已经得到了实战的检验。RPG-7发射器中间部分有一个特殊的膨胀室,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发射药的能量。发射器后部设计成喇叭形,便于分散发射时的后喷火药燃气。RPG-7除了配备机械瞄准具之外,还配备了2.7×的PGO-7光学瞄准镜。瞄准镜配备了测距标线和横向修正分划板,能够根据目标的距离和移动速度进行有效修正,有助于提高射击的精度。在采用新的威力更大的破甲榴弹之后,开始配备新型的光学瞄准镜,需要注意的是,射手需要根据不同型号的榴弹弹道特点进行瞄准修正。
PG-7VM反坦克火箭弹
弹径85mm,重量超过2.2千克的PG-7V反坦克榴弹可以击穿260mm厚的装甲。初速约为120米/秒,火箭发动机工作结束后,速度增至300米/秒。与PG-2相比,PG-7V具有更高的初速,并配备了火箭增程发动机,可以显著提高精度和射程。直射距离为330米,表尺射程600米。
随着假想敌的坦克防护水平的提升,后期还采用了威力更大的火箭弹。不同型号的RPG-7弹药口径40~105mm,重量2~4.5千克,威力最大的串联战斗部,可以在引爆爆炸式反应装甲后,击穿700mm厚的装甲。
69-1式火箭筒
苏军装备RPG-7时,苏联与中国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所以这种新型火箭筒的生产许可证并未转让给中国。上世纪60年代后期,拥有生产许可证的埃及,将RPG-7的技术档案和大量的发射器和榴弹出售给中国。此后,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RPG-7火箭筒,被命名为69式40mm火箭筒。就其特征而言,中国69式火箭筒与苏联原型大致相似,但在某些细节上有所不同。69-1式火箭筒配备了两脚架和机械瞄准具,只有一个握把,而RPG-7有两个握把。中国的69-1式火箭筒采用一个折叠的肩托代替了RPG-7的后握把,这样抵肩射击更加稳定。
第一批69式火箭筒于1970年列装中国军队,其中大多数被送往中苏边境的部队。在珍宝岛边境冲突期间,尽管中国方面取得了军事上的很大成功,但中国当时装备的步兵反坦克武器(56式75mm无后坐力炮和56式火箭筒)在对抗苏联T-62坦克方面完全没有效果。中国已经清醒意识到,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如果中苏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中国步兵将无力抵抗苏军的坦克攻势。苏军的多管火箭炮、空中优势和战术核武器完全抵消了中国军队在数量方面的优势。
湖南省湘潭市的一座兵工厂正在批量生产69式火箭筒。
根据中国方面的消息,中国军队在上世纪70年代非常重视这种新型火箭筒的装备情况。但是,由于还有大量现役的56式火箭筒,两者同时列装了相当长的时间,分别以“老40”和“新40”的称呼进行区分。
上世纪70年代下半叶,中国步兵部队开始列装最新改进的69-1式火箭筒。这种武器配备了光学瞄准镜和新型破甲榴弹,可以击穿65°的180mm厚的装甲。69式火箭筒在1979年2月中越自卫反击战中首次投入实战,至今仍是中国军队的现役装备。
上世纪80年代,随着69-1式火箭筒的广泛列装,出现了配备夜视仪的发射器和远程火箭弹。1988年,在研发新型破甲榴弹以增加穿甲威力的同时,还研制了射程达1500米的人员杀伤榴弹。根据中国的数据,高爆破甲榴弹杀伤半径达到了5米。进入21世纪之后,部分一线部队逐步撤装69系列火箭筒,取而代之的是更先进的步兵反坦克武器。
上世纪60年代下半叶,越南向中国转交了几批缴获的M72 LAW型66mm一次性火箭筒(如图),LAW为“轻型反坦克武器”的英文缩写。这种武器是美国陆军的单兵反坦克武器,1961年3月正式服役,随后成为其他国家研制一次性火箭筒的蓝本。由于采用了廉价的玻璃纤维和重量较轻的铝合金,M72 LAW重量轻且造价低廉。采用一个可伸缩的滑膛发射管,内部为铝合金,外部缠绕玻璃纤维,火箭弹采用刀片形折叠尾翼保持飞行的稳定。
发射管顶部有一个按压式发射扳机和折叠机械瞄准具,发射管同时充当密封的运输容器,两段使用铰链连接的盖板密封。准备射击时,将前后盖打开,然后将内管从外管后部抽出,同时激活击发机构,并自动打开折叠瞄准具。射手将发射管放到肩上,进行瞄准,通过按压发射键发射火箭弹。固体推进剂在发射管内部就已经燃烧完毕,所以不必担心会有尾焰烧伤士兵。火箭弹离开发射管后,折叠的刀片式尾翼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后展开,保险在火箭弹飞出10米后打开,火箭弹随即进入战斗状态。
M72 LAW全重3.5千克,运输状态长度665mm,战斗状态长度899mm,火箭弹初速180米/秒。宣称穿甲厚度为300mm,瞄准具表尺射程为300米,但对移动目标的有效射程不超过100米。同样,穿甲威力也可能被高估。在真正的军事行动中,苏联T-55和T-72坦克的车体和炮塔的正面装甲完全可以抵御这种66mm火箭筒的袭击。不过,与步枪发射的枪榴弹相比,一次性使用的M72 LAW火箭筒在技术层面进步相当大,极大提升了步兵对抗敌方装甲车辆的能力。
根据M72 LAW火箭筒进行仿制的工作始于1970年,因此这种火箭筒被命名为70式火箭筒(如图)。1974年首批火箭筒列装,与美国原版不同的是,70式火箭筒没有采用滑动式发射管,而是采用前后组合式结构,发射时将一次性弹药筒连接到发射管后部。发射管内衬为铝合金,外部采用浸有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同时火箭弹外径为62mm。
70式火箭弹的外形看上去与M72 LAW的火箭弹非常相似,但是70式采用的是中国研制的压电引信,同时没有自毁装置。
根据中国方面的消息,这种62mm的火箭弹可以穿透345mm厚的装甲。但是,西方专家认为,实际的穿甲厚度可能会比这个数字低30~40%。火箭弹初速130米/秒,表尺射程50~250米,射击移动目标的有效射程不超过130米。图为70式火箭筒采用的折叠机械瞄准具。
70式火箭筒战斗全重4.47千克,战斗状态全长1200mm,携行状态长度740mm。因此,70式火箭筒比美国的M72 LAW更长更重,但对于士兵而言仍是一种紧凑轻巧的反坦克武器。
但是,与至今仍在美军服役的M72 LAW火箭筒不同的是,70式火箭筒在中国军队装备数量非常有限。装备过程中发现,发射时,连接装置有破裂的危险会严重威胁射手的安全。另外,火箭弹的引信工作不可靠,当命中有较大倾角的装甲时,会产生较多的哑弹。所以,70式火箭筒只装备了很短时间,就被中国军队放弃。
20世纪末,中国步兵装备的反坦克武器,已经能够击毁战后第一代没有配备反应装甲的坦克。在有利条件下,中国69式火箭筒能够击穿苏联T-55、T-62或美国M48、M60坦克的装甲。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中国步兵并不具备打击配备多层复合装甲的新型主战坦克的能力,然而这样的能力似乎也并不重要。因为驻扎在中苏、中蒙边境的苏军部队中,大部分坦克还是上世纪5、60年代制造的老型号。更先进的T-64、T-72、T-80主要部署在苏联的欧洲地区,大批装备这种先进坦克的苏军装甲师都部署在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可以这样说,以当时中国步兵的反坦克武器,已经能够对付中国周边国家的坦克威胁。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印度陆军还装备英国“百夫长”坦克和苏联T-55,而越南装备的则是苏联T-34/85、T-54、T-55,以及缴获的美国M48A3。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下半叶,中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反坦克火箭筒,用来对付苏联T-72、T-80或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当时,中国军队高层对于现代化的一次性反坦克火箭筒非常感兴趣,认为这种武器可以在战时配发给每名士兵。在经历了多种反坦克武器的研发失败之后,中国开始研制全新的80mm一次性火箭筒,测试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1993年首批PF-89式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如图)列装部队。
PF-89发射管采用玻璃纤维缠绕工艺制造,平时充当储存和运输容器,两段用橡胶盖封闭,可以防止异物进入内部,并固定火箭弹的位置。发射管上部有一个提把,左侧配装一个简易的瞄准镜,右侧装有背带,下方配备发射机构。小握把可以旋转,发射时向后打开,从而暴露出扳机。破甲战斗部配备压电引信,火箭弹飞出发射管后,八个折叠刀片形尾翼向后打开,保持火箭弹飞行稳定。
战斗全重3.7千克,长900mm。火箭弹中1.84千克,能够击穿400mm厚的均质装甲。火箭弹初速147米/秒,有效射程250米,最大表尺射程400米。PF-89火箭筒最初是为了打击装甲目标而研制的,但也可以用于摧毁掩体阵地、杀伤敌方人员,就其能力而言,这种武器可以与美国M72 LAW或苏联RPG-26火箭筒的后续改进型相媲美。
在大规模列装PF-89火箭筒之后,中国军方认为可以在“快速反应部队”撤装69式火箭筒,步兵排列装至少10具PF-89火箭筒。这样做的优点是提高了整个排的火力,因为更多的士兵可以配备自动步枪,在与敌方装甲车辆遭遇时,能够同时发射更多的反坦克火箭弹。除中国陆军之外,PF-89火箭筒还装备了柬埔寨军队。在利比亚内战期间,PF-89火箭筒同样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中国军方提出改进PF-89火箭筒的需求,以提高穿甲威力,并具有打击土木工事等用途,21世纪出现了配备串联破甲战斗部和预制破片套的改进型。
PF-89A火箭筒的火箭弹不仅能够击穿200mm厚的装甲,还增加了预制破片,能够有效杀伤敌方人员,这让它可以作为攻坚武器。根据中国方面的资料,PF-89A的火箭弹采用了自适应引信,在碰撞较软的障碍(沙袋或栏杆)时能够延期引爆,在碰撞易碎障碍物(薄壁墙板或玻璃窗)时则不会引爆,能够有效杀伤躲藏在隐蔽部位的敌方人员。
PF-89B火箭筒配备了串联式破甲火箭弹,旨在击毁配备了爆炸式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在引爆外层的反应装甲后,PF-89B的穿甲厚度超过600mm。但是考虑到中国串联破甲弹的弹径和尺寸,以及现役俄军同类武器的数据,PF-89B的穿甲威力似乎被夸大了。
中国军队另一种一次性火箭筒是DZJ-08,2008年开始服役。DZJ-08的主要目标是摧毁敌方野战工事,除此之外,还能够击穿100mm厚的装甲,因此也可以用来打击装甲车辆。DZJ-08火箭筒战斗重量7.6千克,长971mm,1.67千克的战斗部初速为172米/秒,瞄准镜射程300米。
DZJ-08火箭筒的战斗部直径80mm,当战斗部爆炸时,致命破片飞散半径不超过7米,这让进攻部队可以更容易使用这种武器。DZJ-08战斗部可以击穿500mm厚的混凝土墙,为了能够在封闭空间内安全发射,采用了后抛平衡体的方式来降低后坐力,并减少火箭发动机对射手的影响。因此,DZJ-08可以在2.5×2.5×2.5米的封闭空间内安全发射,这让它可以在城市环境作战中方便使用。火箭弹飞出10米后引信会解脱保险,但最小安全射击距离至少为25米。DZJ-08火箭筒在发射瞬间,能够透过玻璃纤维发射管,看到猛烈燃烧的火药燃气。
由于80mm反坦克火箭筒相对较弱的威力,成为中国研制PF-98型120mm火箭筒的原因。1999年这种火箭筒投入批量生产,目前中国陆军一线部队已经用PF-98取代了69式火箭筒、78式82mm无后坐力炮。21世纪初,步兵营直属的反坦克排已经使用PF-98火箭筒取代了安装在BJ2020S越野车上的75式105mm无后坐力炮。
PF-98火箭筒主要装备营、连级步兵部队,发射器重约10千克,长1191mm,发射寿命200发。战斗状态下,长约1600mm,重约16千克。PF-98小组由三人组成,最高射速6发/分钟,如有必要,一名士兵也能够操作PF-98,但射速降至2发/分钟。
营级PF-98火箭筒配备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数据会显示在小型显示器上。为了瞄准目标。配备了带有夜间通道的4×光学瞄准镜,能够在黑夜中探测到500米外的坦克。
连级发射器配备了观测距离为300米的夜视瞄准系统,但缺少弹道计算机和激光测距仪。营级PF-98配备三脚架,而连级PF-98只能肩扛发射,为了获得更好的稳定性,通常会使用前支架。
PF-98配备破甲火箭弹和多用途弹两种弹药。根据资料,破甲弹重6.3千克,可以曲射,最大射程2000米,击穿爆炸式反应装甲后,能够击穿800mm厚的装甲。多用途弹重7.5千克,初速310米/秒,最大射程800米(有效射程不超过400米),配备钢珠破片能够杀伤半径25米的人员,并能够击穿400mm厚的装甲。2018年,PF-98A火箭筒开始列装,这种新型火箭筒发射器长1250mm,重约7千克,可以使用PF-98的弹药。PF-98A火箭筒的识别特征是发射管前后的橡胶护圈为八边形,而非PF-98的圆形。
中国无后坐力炮发展简史:美国师傅领进门 苏联师傅搬石头砸自己脚
中国反坦克手榴弹发展简史:从进口到世界最强 传奇的步兵大杀器
本人是原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hawk26讲武堂”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收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