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到底该如何处理

小七 一周进步 2019-07-31

 

现在总能听到大家在说「信息过载」,每天都感觉像是淹没在大量的碎片化信息里,想看的东西很多,也总会有新的东西出现,但怎么也看不完。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开始觉得疲惫,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不少人选择逃离,放下手机,回归书本。


但,这样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在我看来,逃离并非一种最好的办法。


因为现在我们躲过了手机这一承载碎片化信息的渠道,未来也总会有一些新的渠道出现,倒不如学会正确地看待「碎片化的信息」这件事。


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来定义一下问题。「应对碎片化的信息」这个问题里,碎片化其实只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要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信息」

 

【1】信息的价值取决于接受信息的人能挖掘到什么程度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先看一张早教故事机的图片,可以思考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图准确来说属于碎片化视觉信息,我对不同的人从这个信息里看到的东西做了个简单归类,大概如下:


①A看到后,会觉得这个东西挺可爱的,可能可以听音乐,这个是属于表层信息层面;

②B看到后,可能会思考这个东西的价格、对于小朋友的成长是否有帮助、是否安全等等,这个属于价值和意义层面;

③C看到后,可能会思考这个东西设计背后的原理、目的,甚至组成材料等等,这个就属于结构和底层规律层面。


这样下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信息的价值取决于接受信息的人能挖掘到什么程度,具体如下图:


【2】为什么我们要「处理信息」?


根据前面的模型图,我们也可以延伸出对于信息挖掘层次对应的能力(如下图):


①获取表层信息,需要理解能力,理解信息的内容;

②获取价值/意义信息,则需要判断能力,如判断信息的好坏、价值与否等;

③获取结构/底层规律信息,则需要洞察能力,可以看到背后的本质、逻辑。



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越往上对于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再深入点看。


对于信息的挖掘表面看是能力的区别,本质上是思维认知的差异。


就如同北大徐远教授说的: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而当人的认知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对于A事物的洞察力等能力是可以迁移到B事物上,因为万事万物本质上都是相通的。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做「处理信息」这件事,根本上来说是:借由这个行为,促进自己思考,当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认知升级,再进一步地完成个人能力的跃迁。

 

【3】对于微信朋友圈,我的一些看法


虽然前面已经定义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信息」。


但谈到「信息碎片化」这件事,必不可少地还是需要稍微提一下:「朋友圈」、「X条」等所谓提供碎片化信息的平台。


谈到这些平台,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太浪费时间了,一刷完全停不下来。

 

在我看来,这些平台为人诟病实际上是因为在它们的影响下,我们的注意力被切割成碎片,我们不再拥有专注力,能耐心看完几百个字的短文已是极限。


人的注意力本就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都用在了这些平台上,其它更重要的事情能投入的注意力也就越来越少了。

 

那么,是不是彻底放弃这些平台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呢?


倒不如先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刷朋友圈呢?


有的人会希望通过它来获取信息,有的人是保持存在感,有的人则是将朋友圈作为销售的渠道等等。


存在即是合理,它存在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明白自己刷朋友圈的目的后,自然就可以找到解决办法了。


比如,如果是希望保持存在感,则可以每天在一些固定碎片的时间用来和好友互动即可,就无需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如果目的是获取信息,那么是否可以找寻一些更好的信息平台等等。

 


【1】信息收集:建立信息池


处理信息的第一步是建立信息池,将自己需要的、想看的内容收集到一个固定的地方。


而现在信息收集的工具非常多,滴答清单、方片收集、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等,都是可以体验的,看个人使用习惯选择。


那么,这时候有些人可能会问了:要怎么知道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值得收集的呢?

 

在讲述方法论之前,不妨先看看我之前通过找房得出的关于判断信息好坏的心得。


在我刚到深圳后第一次找房,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招租帖,基本上是处于懵逼的状态。


满是困惑的我,还专门跟有经验的朋友请教,朋友说:看得多了,自然就知道哪些房子比较好了。


直到后来,当我看了一个月的招租帖后,我竟慢慢理解了朋友的意思。


从一开始看帖子感觉都差不多,到后面,我就能看出很多信息了,比如房子是业主直租,还是中介发布的?再比如房子是不是真的如照片里那么干净等等。


所以,如果面对繁杂的信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建立基本的认知。


看多了, 自然就知道好坏了。

 

【2】信息整理:定期分类


在收集信息时,我们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松鼠病,特别喜欢囤各种资料,资料收集好以后就撒手不管,到最后自己收集了哪些资料,自己都不清楚。


所以,信息的整理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让我们了解自己信息库存的好方法。

在整理的时候可以这么做:


①断舍离:将已经无时效性、无用的信息删除;

②分类:这里的分类可以通过建立目录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尝试打标签,或者两者结合,均看个人的习惯。在分类的过程,也能帮助我们全局看自己收集的信息。

 

【3】信息加工:提炼、重构


只有经过加工的信息,才能称之为知识。这个过程就相当于将一块块的铁片进行锤炼,才能变成可供使用的铁具。


对于已经分类好的信息,我们可以这么这么加工:

①提炼:将其中的要点进行提炼,比如讲了哪些精华的观点、引用了什么论据进行佐证、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


然后将提炼好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比如做一个行业分析报告、写成系列的长文,甚至写书等等。


②重构:在看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和信息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比如对于某篇文章自己有更好的见解,就可以尝试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二次编排等等。


【4】信息应用:知行合一


当信息加工成知识后,接下来就是对于知识的应用,在对知识的不断实践后,它才有可能变为智慧。


此外,就如同之前我们在《信息爆炸化时代,该如何做好知识管理》一文中提到的,可以将新的知识补充到个人的知识体系里,起到动态更新、不断迭代的效果。


这样长期积累下来,把“信息”变成“知识点”,再把“知识点”变成“知识体系”,然后应用于生活/工作,“知识体系”就自然成了自己的“智慧”。

 


最后,简单总结下处理信息的四个步骤:


1、建立个人的信息池,将需要的信息收录到一个固定的地方;

2、对已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做好相应的分类;

3、深度加工已分类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4、通过实践不断强化自己的知识,完成个人能力的动态迭代。


分享完毕,希望有助:)

 



学会管理时间,一天能有25小时

学会精力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为什么保险对年轻人这么重要 | 职场有用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