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惠大视界(14)| 早于“储户红码”,我们已经探讨了“乡村金融的问题与出路”

CAFI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2024-08-24

6月10日,围绕“乡村金融的问题与出路”,小微金融与村镇银行领域运营专家施大龙、国际金融公司蓝色金融(绿色金融)项目组数字普惠专家丁宇、资深财经媒体人洪偌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研究部执行主任胡煦,与主持人CAFI院长贝多广一同探讨。

 

首先由洪偌馨梳理了村镇银行的来龙去脉。在她看来,村镇银行近期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其实早在筹建的时候就有所显现,比如品牌影响力不够、员工的专业能力不足,经营成本偏高,不同县域的经济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等。尽管村镇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地优势,并且在开设之初得到了力度较大的政策支持,但在经营和管理上的短板迟迟未能优化。而后,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服务线上化发展逐渐成熟,村镇银行扎根本土的线下优势则进一步被淡化。未来,如果无法跟上数字化节奏,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村镇银行很难真正在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阅读:《村镇银行何以至此》


丁宇则认为,外部环境的影响固然显著,但对于村镇银行等中小型规模的金融机构来讲,以市场为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强化自身的特色优势,就能寻找到生存之道。比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专注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德国的合作制银行仍有所发展,他们在当地居民的心中树立了“服务本土、规避国际风险业务”的形象。经济的高速发展或许可以掩盖一些村镇银行由来已久的内部问题,但决定金融机构生存状况的一定还是将服务小微视为可持续商业业务,认真经营的态度。

 

施大龙结合一线的实践经验分析认为,村镇银行的问题根源在于:机构的商业属性淡化,公司治理的能力不足,激励机制的不到位和不完善。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本应服务乡村的中小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落空,所以近年来部分农村中小银行不仅未能履行使命,反而经常偏离经营方向,爆发经营风险。更糟糕的是,这样的状况会导致监管部门和上级行进一步收紧中小银行的自主经营空间,导致中小银行服务乡村的能力受损,甚至造成监管部门把本应由村镇银行来做的业务交给大型银行,但大银行做这事并非本愿,也不合适,必定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大型银行在今后监管要求不再紧盯下抽身离去,可以预见对农村的市场主体损害将非常大。

 

面对经营能力、数字技术都在短时间内难以提升的困境,丁宇建议,银行不应再把小微贷款作为“灵丹妙药”,而是应该打造可持续的金融手段去助力乡村振兴,农商行要能为县域客户赋能,深度了解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型银行能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做到更好地赋能,客户愿意选择,那么大行进驻农村市场是值得支持的做法。

 

此外,施大龙还对如何加强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提出了建议,分享了可参照的国际案例。施大龙说,完善村镇银行的激励机制需要加强监管,打击不良股东,但允许合理的商业回报,鼓励真实盈利能力的增强、给予股东有吸引力的现金分红,恢复并维护机构的商业属性,以此让农村中小银行回到良性发展轨道上来。胡煦结合美国的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小银行有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可以通过差异化发展获得自身的优势。而我国小型银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有资本金补充的渠道有限,这类问题一是可以借鉴美国的《社区再投资法案》,在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格局,进而获得资金的补充;二是国家推动社会责任投资,让社会责任投资来帮助中小金融机构来补充资本。

 

更多线上对话详情可点击‘阅读全文”观看录屏视频



扫码加入包容会

+


包容会往期内容

包 容 会 讲 座

【普惠大讲堂】上期内容整理

第12期

彭文生:全球经济——一个低效时代在终结

【普惠大视界】上期内容整理

第13期

商业银行具备哪些能力才能稳健开展普惠信贷业务?

【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健康系列活动】上期内容整理

第06期

多维度关注家庭金融健康


THE END

CAFI公众号部分文章亦发布于以上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