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IFCII | 宁吉喆: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新投资理念(下)

CAFI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2024-08-24

各位专家,各位嘉宾,有言道,审时度势方可得行其志。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应对气变、俄乌冲突、通胀上升等影响叠加。我国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存在许多新老矛盾和问题。新形势下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综合分析发展机遇和面临风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权衡好投资的经济市场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这双重目标,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树立有质效、可持续、负责任、善治理的投资理念。有质效,就是投资要改善质量和效益,工程质量要好,资产质量要好,投入要有产出,资金要有回报,防止盲目投资,重复投资、无效投资。可持续就是投资要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具有生态效益,如投资于清洁能源、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农业。负责任就是投资要履行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有利于投资所在地扩大就业,减少贫困,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公共服务,具有社会效益。善治理就是投资要关注企业治理情况,如企业文化建设,职工及股东参与,廉洁经营等。我们要集腋成裘、守正创新,努力实现投资高质效运行、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经营,善治理推进。

 

第二,要引导企业投资于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引导企业投资于商业性、盈利性项目不难,难的是投向公共领域。促进高质量投资要合理界定投资领域,国际上对投资有多种划分,如Bridges基金管理公司2012年出版的《资本谱系》一书中,就把投资按影响力大小分为6类,一是仅限于影响力的慈善事业内,二是伴随一定财务回报的影响力优先类,三是需求创造获得回报的主题类,四是积极投资开创机会的可持续类,五是体现风险管理的负责任类,六是只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类,中间4类应当属于ESG投资。

 

在我国可以根据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非公共产品原则把投资项目分为公益性、基础性、商业性三类,实行分类指导。公益性项目不宜实行市场化经营,但可以按非盈利原则吸收企业投资。基础性行业收益往往具有长期性,可以吸收企业保本微利、低利投资。目前我国企业投资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0%以上。因此,引导企业合理投向公共领域十分关键。在政府加大公益性、基础性投资的同时,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贷款贴息以及业务分类、差别考核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民水利、乡村振兴、市政建设、社会事业等投资,使有限的政府投资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使各类企业投资能够发挥积极有为的建设性作用。

 

第三,加强对绿色投资和社会投资的信息指引。今后几十年,我国要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使人民生活从全面小康迈向更加宽裕,直至更加幸福安康,需要几百万亿元以上的巨量投资。

 

在绿色低碳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方面,国家已经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等等,对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投资,对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都提出了明确的战略谋划和详细的信息指引。

 

联合国2030年议程也从消除贫困、零饥饿、健康与幸福,清洁能源、气候行动等17个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联合国还提出了负责任投资原则,这些都是指导投资的重要信息。要通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际组织、国内社团、研究机构、媒体平台等多条渠道,采取政企对话、专题研讨、人员培训、新闻报道等多种方式,把引导投资的战略、规划、政策以及项目的信息传递给国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促进资本健康发展,促进绿色投资、社会投资。

 

第四,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公布政策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国家。到2021年底,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绿色债券余额1.1万亿元,当年发行量同比增长1.8倍。同时,应当看到,绿色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不到10%,绿色债券余额占市场债券余额比重仅为1%。要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和碳减排支持等金融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

 

二是完善财税价格政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相关税收政策体系,完善绿色电价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合理约束力的碳价机制。

 

三是完善投资政策。要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严控高耗能项目投资,加大对节能低碳项目的投资支持。

 

四是完善产业政策。认真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等政策文件,细化、实化,及时更新。还要用好“支农支小”普惠金融等政策工具。

 

第五,做好绿色投资和社会投资的标准认证、统计度量、评估咨询等基础工作。

一是标准认证工作,目前绿色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园区、低碳城市、绿色融资、普惠项目等概念很多,迫切需要制定标准,加强认证。对于绿色低碳产品服务产业金融,应明确技术经济和管理标准,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对社会民生项目、普惠金融等也应健全公共服务和基准服务标准,为使用者和投资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防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

 

二是统计度量工作。要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在宏观上对全国以及行业地区碳排放进行统计,在微观上对企业碳排放进行计量。要研究建立衡量ESG等投资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对新的投资进行计量、监测和评价,为企业提供会计排序、评级指数等服务,使ESG等投资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要倡导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强基础工作,定期公布ESG等投资报告。

 

三是评估咨询工作。加强绿色低碳和社会民生项目前期工作十分必要,要坚持科学严谨的论证程序,对投资项目加强可行性研究,开展环境评估、用地评估、节能评估,进行财务和非财务评估、风险评估,加强评审、核准、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管,防止无序扩张和人为炒作,基础工作扎实的高质量投资,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也使投资者有更大用武之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新兴市场投资专家马克·墨比尔斯在《ESG投资》一书中指出积极的ESG投资比被动的非ESG投资盈利会高一点。所以,结论是否成立,还需论证。但他的启发意义在于,只要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义利结合,义大于利,规范投资于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就会有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也能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THE END

CAFI公众号部分文章亦发布于以上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