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大视界(31)|普惠/零售信贷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
6月28日,第31期普惠大视界以“普惠/零售信贷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为主题,邀请了浙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总监叶海靖、常熟农商行原监事长黄勇斌、小微金融专家,财经专栏作家嵇少峰、招商银行零售信贷部原副总经理赵晓君,与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贝多广、宇信科技数字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储慧(主持人)共同探讨中小银行以什么样的信贷技术匹配小微经济体的融资需求特征、普惠(零售)信贷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本质是什么等相关问题。
在近两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中,嘉宾们分享发言非常踊跃,产生了很多激烈的思想碰撞。他们普遍认为数字技术加持普惠金融是好事,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但也有人提出实现信贷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应该是流程的线上化、决策的模型化、信息的开放化,进而实现信贷产品的数字化。
嘉宾发言的部分摘要如下:
完整的回看视频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储 慧
宇信科技数字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今天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个话题请各位嘉宾听这样一个逻辑,在去年数字普惠金融高峰论坛上有一篇发言,指出了银行业现代技术的两条演进路径,一是押品创新,二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比如包括格莱珉、IPC、信贷工厂,评分卡,还有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数字普惠,在这里作者将数字普惠与其他的信贷技术并列,并且指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是目前全国乃至全球最前沿的小微企业贷款技术,代表了未来的方向。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如果商业银行普惠信贷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那么其他信贷技术会不会就会被这里所说的“数字普惠信贷技术”取代,进而消失。
黄勇斌
常熟农商行原监事长
信贷技术最核心的底层逻辑就是真实的交易,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技术如何进步,都不会有变化。我个人认为技术对于交易来讲永远是工具、是手段,而从客户的需求动机出发来匹配银行的服务,背后不仅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体系化的管理能力、运营能力、服务能力,甚至还有后面的品牌、文化,涉及到银行的综合能力的体系化建设。
赵晓君
招商银行零售信贷部原副总经理
从零售贷款风险管控的底层逻辑来讲,第一是大数法则,第二是自然人信用为主,第三很根本的是风险与成本的平衡。风险不是绝对的低,而是只要收益能够覆盖风险,最终呈现出来的风险成本、运营成本以及各种成本和收益能够得到平衡,这就是风控成功的标志,这就是成功的产品。所以这个是小微风控的终级挑战。
贝多广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
在谈论中小企业和个人微型企业主作为金融服务对象时, “经济周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受行业的影响波动,受大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更显著。经济好的时候企业机构发展很好,经济差的时候可能出现整片倒下的情况,甚至还有些地区性的因素。但是个人相对来说就韧性强一点,可以随时灵活根据市场动态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尤努斯教授就告诉我们说,格莱珉银行的服务对象就是底层的农民,以农村的个人家庭为主,还款率都是99%。这个经验打破了很多人到现在还在认为“微型”的是风险最大的这种偏见。所以要多搞一些这些活动,做一些普及教育。
叶海靖
浙商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总监
数字化解决了我们好多的人工成本问题,解决或者缓解了一部分信息不对称,识别计量、监测风险的问题,但是如果说数字化就能够完全解决风控问题,这也不现实。数字化在面对不同的客户类型时,使用的范围和深度肯定不同。额度不同方法就不会相同,用途不同可能解决方案也要有所区别。如果是经营类的要做出信用卡的模型,可能会有更多的一些小规模的模型来进行分类,加入区域、行业等因素,采用不同的管控方式。
嵇少峰
小微金融专家,财经专栏作家
我的个人观点就是把”传统信贷技术”和”大数据风控、智能风控技术“变成一个平行的甚至对立的东西,从底层逻辑上讲是有问题的。我个人认为,信贷的核心是解决”资金的持有人和需求者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资金交易的不确定性“这两个问题,而抓手就是管理好客户的数据和信息。就银行对客户的信息管理而言,“数据”是信息的底层,多个数据构成“信息”,多个信息在一定的逻辑关系黏合下形成“信息集合”,多个信息集合形成“信息矩阵”,帮助信贷机构完成对客户某种、某类特征、特点的判断。信贷机构为了完成客户的数据与信息的采集、加工与运用,必须根据客户的需求与不同信贷产品的特点,来选择”人工专家经验“还是”智能风控“等差异化策略,很多情况下是需要两者相结合的。
视频完整回看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扫码加入包容会
+
包容会往期内容
包 容 会 讲 座
【普惠大讲堂】上期内容整理
第12期
【普惠大视界】上期内容整理
第30期
【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健康系列活动】上期内容整理
第06期
THE END
CAFI公众号部分文章亦发布于以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