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观归责理论的日本首倡者:山中敬一

脆脆鲸 ManofLetters 2022-06-25

客观归责理论的日本首倡者


山中敬一

作者:Jan C. Joerden,德国奥得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教授;Kurt Schmoller,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教授

译者按我们一般认为,客观归责理论是一个纯德国的理论,在日本并未获得广泛接纳。日本学者大多以因果关系、实行行为和危险现实化理论来处理客观归责理论所要解决的那些问题。不过,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完全如此。今天要介绍的山中敬一教授,就是日本学者中极力主张客观归责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曾用德语写作了数篇关于客观归责理论的重要著作。这些著作在德语世界亦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客观归责理论在德国的发展。

山中敬一教授不仅支持客观归责理论本身,而且还强调应将客观归责理论推广至因果流程偏离(因果关系错误)、过失不法的整体判断、中立帮助行为以及医疗刑法领域等。例如,在因果流程偏离问题上,他认为,应当以客观归责理论取代通常采取的“因果流程的可预见性”理论。因为因果流程可预见性事实上仅仅意味着行为的危险性,因而并不足以实现过失犯中限制归责范围的功能。况且,何谓可预见性,本身就是十分模糊且充满弹性的。而一个理论越具体、对其标准描画得越详细,才越能起到限制责任范围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转向客观归责理论,并进一步细化其判断标准,亦具有充分的实践价值。

尽管山中敬一教授深受德国法教义学的熏陶与滋养,但他的著作中同时也处处流露着日本刑法研究的烙印。这集中体现在他对日本判例观点的运用以及对日本学者主张的推介上。在这个意义上,他对日本刑法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同时,山中敬一教授的研究本身,亦可被视为从德国刑法学的立场去观察日本刑法学的一种视角和范本。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有趣的比较法素材。

正是由于山中敬一教授的一系列著作,以及他在德日刑法学交流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德语区学者在2017年他70岁生日时,为他编撰了一本900多页的祝寿文集,我们熟知的罗克辛、雅各布斯、许乃曼、金德霍伊泽尔、Wolfgang FrischRudolf Rengier等知名学者均为山中敬一教授献上了高质量的贺寿论文。这对于一名外国学者来说,本身就是一项可贵的殊荣。

本次推送的这篇小文,是这本祝寿文集的编者奥得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的Jan C. Joerden教授和萨尔茨堡大学Kurt Schmoller教授所撰写的序言翻译。这篇序言简要勾勒了山中敬一教授丰富的学术经历(尤其是国际交流经历)和研究重点。翻译未经授权,仅供交流学习。

山中敬一(Keiichi Yamanaka),这本祝寿文集的寿星,是日本与德国、奥地利之间的比较刑法学交流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30多年来,他在日本刑法研究之外,也持续对德语刑法教义学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比较法的研究,使这两个法秩序彼此更加靠近。他的研究重点是刑法总论,在德国则主要集中于犯罪论体系中的因果关系问题和所谓的客观归责。恰恰是在刑法基础构造的这一领域中,山中敬一在犯罪客观构成要件的这个极其重要的新方向上,一开始就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在这个领域和刑法范畴与概念构造的其他领域中,山中敬一的著作对日本刑法学具有方向引领性的意义,就如克劳斯·罗克辛之于德国刑法学。

山中敬一从很早开始——首先是在受洪堡基金资助的学术交流期间——就通过写德语论文的方式,参与到了德国的刑法学讨论中,并对德国的讨论影响甚巨。这已然可以被视为一种卓越的成就,因为德国刑法学更热衷于出口它们的知识,而不是引入进口的知识。在医疗刑法领域,山中敬一对德日刑法学的交流也作出了类似的贡献,他在这几年发表了越来越多的相关著作,尤其是关于医师说明义务的基础与界限问题——履行该义务,被认为对患者针对医疗行为的同意的效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山中敬一用德语发表了超过50篇(其中包括4本书)关于德国与日本刑法的作品,它们均于受到专业认可的出版机构出版,其中还有一系列收录在祝寿文集中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德国的刑法学讨论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详细著作列表请参见本书末尾的附录)。在这些著作中,有大约20篇是在最近5年内发表的。他用日语发表的文章数量显然远超德语,此处不再赘述(亦见附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最近(2012年)在著名的Walter de Gruyter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刑法学的历史与现在》(共420页)一书,在这本书中,山中敬一深入考察了日本刑法学。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日本刑法学的一般教义学史;日本刑法教义学当前的问题;客观归责理论;日本刑法学的任务和趋势;日本的犯罪趋势与司法改革。——这些论文不仅对德语和日语刑法学具有非凡意义,它们在其他国家也引发了卓越反响,山中敬一教授也因此被授予了波兰(比亚韦斯托克)和秘鲁(瓦努科)的两个荣誉博士尊荣。此外,山中敬一在美国、波兰、芬兰、西班牙、中国和韩国亦有著作发表。不久前,他还获得了哥廷根大学法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

所有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山中敬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参与到不同法文化的生活之中,尤其是日本与德国的法文化,正在他的生活经历中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因此,以下将对他的经历予以简短回顾。

山中敬一于1947316日在大阪出生。19661970年间,他在大阪关西大学法学院学习。此后直到1972年,他在关西大学修读了博士前期课程,之后直到1975年,又在京都大学修读了博士后期课程。1975年,山中敬一被提名为关西大学法学院的常规讲师。1978年,他升任关西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801982年,在洪堡奖学金的资助下,他在慕尼黑大学的克劳斯·罗克辛教授处,开始了他的第一次长期国外学术访问。1985年,他成为关西大学法学院的正教授。同年,他在海因里希-赫兹基金会的资助下,在科隆大学的Hans Joachim Hirsch处又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学术访问。

1988年1990年,山中敬一再次赴德国学术交流,这次是受到关西大学的资助。第一年在慕尼黑大学,第二年则在科隆大学。1993年到1994年他又受到洪堡基金会的邀请,在图宾根大学的Hans-Ludwig Günther那里交流了三个月。1994年到2002年,山中敬一担任大阪刑法学科(旧)国家考试的考官,此外,在1996年到1998年期间,他还身兼关西大学法学院院长一职。1997年至2000年,他是日本刑法学会的理事。1998年到1999年,他还在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访学三个月。

1999924日,山中敬一被授予京都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001年到2012年,他还是近畿地区(即大阪、京都、兵库、奈良、和歌山、滋贺)警察学会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专业的讲师。2003年到2009年,他成为日本刑法学会的执行理事。2002年到2004年,他还担任刑事立法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有组织犯罪、对抗高科技犯罪、打击严重犯罪及侵害人类自由的犯罪)。

2004年到2007年,山中敬一成为新成立的大阪关西大学法学院院长,2006年到2007年又担任新的国家考试(刑法学科)的考官。2007119日,他被波兰比亚韦斯托克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072011年,他是日本法学院联盟的理事。2008年,他在法兰克福大学的Ulfrid Neumann教授处,开展了为其五个月的学术访问。2009618日,他获得笔录瓦努科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当年,在洪堡基金的再次资助下,山中敬一在柏林洪堡Gerhard Werle教授处访问了三个月。之后,他在中国的武汉大学担任了3年(2009-2012)客座教授。

2014321日,山中敬一被授予洪堡基金会的Reimar Lüst奖。201455日,他获得哥廷根大学法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2014年到2017年(期间有间隔),山中敬一在洪堡奖励的支持下,再次来到德国,他在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的欧洲大学的Jan C. Joerden教授那里待了四个月,在柏林洪堡大学的Gerhard Werle教授那里待了三个月,在哥廷根大学的Jörg-Martin Jehle教授那里待了三个月,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大学的Ulfrid Neumann教授那里待了两个月。在这些年里,山中敬一还访问了奥地利,主要是维尔纳和萨尔茨堡,并在那里做了多次重要演讲。

我们期待山中敬一教授,在继续保持良好健康状况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他与我们数十年来的学术交流,尤其是与德国和奥地利的法学院,并且继续用德语写作新的学术论文,更好地增进德语区对日本刑法思想的理解,正如他迄今为止所作的那样。通过山中敬一的介绍与沟通,日本与德国、奥地利的刑法秩序毫无疑问可以向彼此学习,其学术与立法亦可因此而互相促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山中敬一教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高度的热情,对日本与德国、奥地利的刑法比较作出了卓著贡献,在这个领域,我们依旧可以期待他继续写出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在这个意义上,山中敬一教授是——并且希望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也仍然是——德日刑法学交流中不可多得的宝藏。

奥得河畔法兰克福、萨尔茨堡,20171







往 期 精 选HISTOR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