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元代,我们能想到文人画,提到文人画,我们必不能忽略元四家,他们的创作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四人中,每个人都画着文人心中的隐逸山水,但黄公望、王蒙都是做过官之后才归隐,倪瓒又大半生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
唯有吴镇,在一生不曾入仕的布衣生涯中展现了一个典型的隐士生活。
今天,小编便来说说元四家之吴仲圭,这个"只钓鲈鱼不钓名"的真正隐士。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
在元四家中,吴镇算是最落魄的一个,年轻时与哥哥吴元璋一起,师从毗陵的柳天骥读书,喜究"天人性命之学",后来一直隐居不仕。也不喜与达官贵人往来,性情孤傲,志行高洁。
他也很少从俗卖画,画也卖不了高价钱。生活困难时,他便经常到嘉兴、武林等地给人们看相、算卦,以维持生计。
每与梅花自比,家园遍种梅花,乐于其间,自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梅道人、梅沙弥。
黄公望年轻时好名,五十岁才开始学画,八十岁开画《富春山居图》,他的大器晚成里沉淀着年轻时的躁动。
倪瓒少年时家中富裕,不用为稻粱谋,任性自由,洁癖又孤高。
元代 倪瓒 秋亭嘉树图 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蒙年轻时虽然隐居黄鹤山,却对仕途颇有兴趣,结交不少名人,后出任泰安知州,因牵累入狱而卒。
而吴镇,高介孤骞,一生隐逸。他的恬淡和超脱更为彻底,更有孤绝而自洽的意味。
他十八九岁开始接触画,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从董源、巨然大师的著作开始学起。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局部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元代 巨然 湖山春晓图 绢本水墨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也学习了当时不被文人画看好的马远、夏圭画中的那份"巧致",甚至有的时候他还喜欢用各种极端的技法作画,后人模仿他的用墨布局者,往往连形似都做不到,甚至会被讥诮为墨猪。
据传吴镇有个邻居叫盛懋(mao,四声),也是一个画家。这个人不仅会画画,还会卖画,画的卖价还很高,求画者门庭若市,吴镇的妻子笑自家门前冷落,他只是淡淡道:"二十年后,就不是这样了。"
吴隐士喜欢画渔隐题材的画。在渔、樵、耕、读之中,显然渔父的自在形象最符合他的审美。
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
时至元代,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
上图这幅《渔父图》描绘了江南水乡景色,平冈丛树,一渔父驾小舟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
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意境跃然纸上,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画上还草书《渔父群》相配:"目斷煙波青有無,霜凋楓葉錦模糊。千尺浪,四鰓鱸,詩筒相對酒葫蘆。"
诗为画图点睛,真切地表达出 "一叶随风万里身"的隐逸情思。
这幅《渔父图》卷描绘浩渺宽广的江面,云山缥缈,欢快的渔人操舟往来。所画渔舟十四只,渔夫十四人,其分广得宜。
那淡淡烟波、悠悠流水,蓑衣斗笠、小船横截,在浩渺的天地之间,留给世界一个虚妄又现实的背影,让"隐逸"有了最具象化的轮廓。
此图绘平坡拳石,竹枝斜垂。全图取景简洁,意境清幽。
图上吴镇自识:与可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冰蚕绕茧秋云薄,戏作渭川淇澳风烟姿。纷纷苍雪落碧箨,谡谡好风来旧枝。信看雷雨虚□夜,拔地起作苍虬飞。梅华道人戏作于春波客舍。
吴镇究竟有多爱画竹,看看他的墨竹谱便一目了然了。
这册墨竹谱共二十二页,前两页书苏轼撰文同偃竹记,后二十幅画各种姿态的墨竹,每幅都有图有文。
作于1350年(元至正十年),时吴镇71岁,是画给儿子佛奴的。全册画竹诸态悉备,可谓得竹之真性情。
文同之后,好像很少再有人将竹子画到这样自在飘洒的化境。在竹叶顽强的生命里,我们似乎又能窥见那个虽然隐逸却善对生活的平和心态。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画小生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qinruyi929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