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lib线上展览 | 云游·净土——敦煌藏经洞绘画珍品展
肺炎疫情致使全国“停工停课”,随之,教育界刮起了一股“停课不停学”的热潮,“云课堂”正风靡当下。继之后,一系列“云”操作开始兴起。
Artlib云看展,正是基于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各大博物馆纷纷闭馆,全民居家防疫的前提下,为满足广大艺术研究者、爱好者的需求,特专开此线上展览主题栏目,让您居家期间,也能与艺术面对面。
这里不设展柜
没有闭馆时间
这里有最高清艺术图像
最全面艺术类型
最有料艺术资讯
……
快来Pick吧!
本期Artlib云看展为各位带来:云游·净土—敦煌藏经洞绘画珍品展
展览主视觉
1900年6月22日,久居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偶然发现了封闭800多年的藏经洞,大批中世纪的稀世珍宝重见天日。这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使敦煌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藏经洞封存了4至11世纪初的文献、绢画、纸画、法器等各类文物,约计5万件,5千余种。
然由于诸多因素,目前藏经洞的珍品大多流失海外,相较而言,留在国内属最杂、最乱……
本次线上展览以绘画为主,所选珍品现均藏于大英博物馆。
敦煌藏经洞中的绘画,内容题材丰富,艺术风格鲜明,我们将通过“悲悯静穆—佛”;“慈眉善目—菩萨”;“八面威风—天王·金刚”三个单元进行展出。
通过对每个单元绘画珍品的展出,展现各个时期敦煌绘画艺术之特色,进而感受敦煌宗教艺术独特之美。
壹
我国佛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其时佛教刚刚传入中土,成熟的佛像仪轨还未普及,因此往往按照一般神仙形象塑造,魏晋南北朝时,造像之风盛行,此时的佛像表现出本土的时代文化特征。
至唐朝,造像完成了宗教性与现世性的统一。藏经洞的佛像重内在的智慧力量,外在形象一般须遵循严格的仪轨,依旧是螺发、白毫、肉髻的神圣特征,然而面相圆润丰腴,表情慈悲静穆,姿态雍容洒落,较之前代无疑多了几分世间的人情味与亲近感。
<< 滑动查看高清细节图 >>
炽盛光佛及五星图
唐乾宁四年(897) 绢本设色 80.4cm×55.4cm
炽盛光佛,亦称金轮佛顶尊,佛身之毛孔,放炽盛之光明,能教令日月星宿。
该图描绘炽盛光佛在空中乘坐一轮牛车,五星追随之。从佛前依顺时针方向数,五星分别是:南方火星(荧惑星)、金星(太白星)、土星(镇星)、木星(岁星)、水星(辰星)、
画面上方有楷书题记“乾宁四年正月八目炽盛光佛并五星,弟子张准兴画表庆记”。
佛倚像
五代-北宋(10世纪中晚期) 绢本设色 64.6cm×39.4cm
倚坐像是佛陀圣像坐像中的一种,倚坐即善跏跌坐,佛陀的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
该作品中的佛像安稳端坐,双脚踏于莲花垫;头顶有肉髻,身着通肩式袈裟;双臂自然弯曲于胸前,两手结说法印;头光、身光的外缘呈火焰状。画面下方男女供养人对称排列,中间留有未及题写发愿文的空栏。
<< 滑动查看高清细节图 >>
树下说法图
唐(8世纪初) 绢本设色 139cm×101.7cm
该作品的创作年代约为8世纪初,是敦煌藏经洞中绢画年代较早的一件。在宝树华盖之下,释迦牟尼佛身着朱红色的和软袈娑,跏趺坐于宝莲台,正在向四围的众菩萨、比丘说法。四尊普萨端坐莲台,姿态相各异,六弟子侍立佛后,闻听妙法而心生欢喜,颜色和悦疏朗。
画面上方,天女乘祥云俯身散花,下方各有男女供养人,右侧男供养人已缺损。女供养人为少女形象,椎式发髻,窄袖衫裙,双手持莲,长跪于方形垫上,态度温婉闲静。
弥勒佛、文殊普贤菩萨图
五代天福四年(939) 绢本设色 74cm×61cm
弥勒佛居中,文殊、普贤二菩萨侍于两侧。下方为供养人一家,态度虔诚。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为弥勒佛之二胁侍,文殊驾狮子侍佛之左侧,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侧。该幅绢面左侧普贤菩萨残损严重,右侧文殊苦萨多处未及敷色,底稿用笔纤毫毕现。
凉州瑞像图
唐(7世纪末) 刺绣 241cm×160cm
该作品为斯坦因1907年从敦煌掠走的藏经洞文物,是目前所见中国古代刺绣中最大的一幅。
图中佛陀着右袒袈裟,左手握衣襟于胸前,右手下垂,掌心向内,施与愿印,跣足立于莲台上。充分体现了一种人体美,保留了浓郁的印度余韵。
画面下部有两只狮子,作为守卫者的姿态出现,底部为男女供养人及题名榜、发愿文榜。
佛坐莲图
五代(10世纪) 绢本设色 54cm×54cm
贰
在敦煌藏经洞中藏有大量菩萨绘画像,其中观世音像占有很大比例,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观音的崇信之盛。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将选取几幅地藏王菩萨像。地藏,在诸菩萨中以与愿力深广居首,对中国历代信众而言,其影响力仅次于观世音菩萨。
六臂观音图
五代 绢本设色 84.4cm×61.7cm
此画被看作是10世纪中叶至末期供养画的代表作品。六臂观音坐在莲华座上,前面放着供物台。两手上举托日月,日月中有各自象征物三足鸟和桂花树。中央两手结说法印,下方的两手则分别持数珠和净瓶。两侧表现观音救助信徒于诸难中的六难场景。
地藏十王图
五代(10世纪中期) 绢本设色 48.1cm×44.1cm
9世纪后,地藏信仰逐渐盛行,相应的造像中既有突显主尊的单独画像,也有图像更为复杂的地藏十王图。本图即属于后者。
该画主尊位于画面中心,十王以极为紧密的方式安排在画面下方两侧。为突出地藏的主尊地位,画师对其面部、胸口和身光进行敷色。金彩散发出夺目的光泽,与冥府的深色形成强烈的对照。此外,地藏身上的袈裟,以及台座上的花瓣都满布了菱形的金箔。不难体会,当时的这番绘制,正是出于对地藏菩萨这位六道主宰者无比度诚的尊崇和信仰。
水月观音图
五代-北宋 (10世纪中晚期) 绢本设色 70.5cm×55cm
文殊菩萨图
唐(9世纪) 绢本设色 66cm×24.8cm
这幅绘画是中国与印度风格的紧密结合,描绘乘狮子的文殊形象,画中主尊着网状薄透的紫色裤和天衣,全身满饰宝石装饰品,更突显了菩萨的肉感。座骑青狮怒口大张,神情怖人。牵引狮子的随从黑肤色,卷发,大眼厚唇的形象应源自于印度。
观世音菩萨
北宋 开宝四年(972) 绢本设色 91.5cm×59.1cm
<< 滑动查看高清细节图 >>
地藏菩萨图
北宋 建隆四年(963) 绢本设色 56.1cm×51.5cm
地藏端坐于画面中央,画面上方的两侧分别以六条红色的长条带子来象征六道。左侧最上方端立一菩萨,指天道;之下是牛马,指畜生道;再下面似乎是一小鬼以长竿点燃油锅,指地狱道。右侧从上往下依次是人道,阿修罗道—以四臂天神表示,饿鬼道—以烈焰燃烧表示。
发愿文的题记,详尽地表达了供养人的心愿:积此功德,为自己脱离五恶道,烦恼永离,也为了家人健康安宁。
叁
所谓天王,即身居欲界六天之最下天的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藏经洞遗画中的天王形象几乎全以武将的形象出现,身披铠甲,八面威风,一副常人不可逼近的貌相,之所以如此,这与天王类似君王的身份有关。不论对宗教,还是绘画,敦煌天王造像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而敦煌金刚画像一般遵循:身躯紧张,肌肉凸起,两眼怒睁,眉骨突出,微作俯视,身上不少精品,但着衣坦露,目的是为了表现隆起的夸张肌肉,本单元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金刚像,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金刚像特色。
金刚力士像
唐(9世纪末) 绢本设色
79.5cm×25.5cm
金刚像
首先是金刚的嘴唇、裙带以及右脚所踏的莲花瓣的勾线,皆设之以艳丽夺目的红色,夺人眼目;其次是肌肉的突起部分采用了高光的技法,表现效果惊人。
再者,身体的扭转、右臂的上举握拳,眉目口鼻的夸张,此类特点属于当时画工描绘金刚力士时比较常见的范式。
天王像
唐(8-9世纪) 绢本设色
60cm×18.5cm
这幅天王像在敦煌遗画中显得比较特别,画中的天王一点也没有霸气,反而倒像是普通的文士。天王身材偏瘦,眉毛修长,留有蝌蚪状的绿色胡须。他身披铠甲,双手结合掌印,似乎正在步履轻盈地行进于云端。
天王像
广目天像
唐(9世纪) 绢本设色
64.5cm×17.5cm
天王像
含蓄典雅的边饰与广目天的热烈华艳对照,在这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天王脚下的地鬼,有着红色的长发与唇舌,鲜亮的白色獠牙,青色晕染的肌肉,无不生动地描绘出狞厉恐惧的形象。
金刚力士
唐(9世纪末) 绢本设色
64cm×18.5cm
画像不论是用色手法还是颜料的质地,均能体现出敦煌绘画一贯的作风,红、绿、白三种主色纯净而热烈,以色调的强烈对比营造出绚烂的感受。绛色的深浅浓淡变化,配合着肌肉的线描用笔,有力力地凸显出金刚力士的强健筋骨,极富视觉感染力。
金刚像
多闻天像
唐(9世纪末) 绢本设色
50.5cm×17.5cm
天王像
多闻天,四天王中毗沙门天之王也。在佛教中为护法之天神。
图中多闻天穿凉鞋,脚踩一黄发地鬼。头光施以惯常采用的淡色,边缘括以浓绿。白色的飄带从宝冠上扬起,清晰地浮现在头光背景上。
行道天王像
唐(9世纪) 绢本设色 37.6cm×26.6cm
此图描绘的是毗沙门天及其随从眷属乘云渡海,前去巡查自已守护的领地的景象。作品虽然形制不大,但却绘制精美,气势非凡。
毗沙门天头戴装饰华丽的高冠,体态魁梧。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几乎是随从部下两倍的高度。右手持长戟,左手有云气升腾,云中显一宝塔,宝塔内可见一坐佛。天王着兽面护肩甲,双肩腾起红色的烈焰,烈焰的方向正与头冠两侧迎风飘摆的白色丝带相应和。
毗沙门天的妹妹吉样天女处于画面的最右端,婆薮仙紧靠天王的右肩,是一位白发老者的形象。在其身后,一人戴高冠,着绿衣,手捧火焰宝珠,被多数研究者认作为毗沙门天的儿子。与此人相平行,处在画面最左端绘有一长满须的壮汉,正附身搭箭拉弓,双眼盯着准备射杀的目标---右上角仓皇逃走的迦楼罗。
感觉意犹未尽?您还可登录“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继续欣赏更多敦煌藏经洞高清艺术作品。
在疫情期间,“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将免费开放至3月10日。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登陆。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好风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qinruyi929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