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徐协桥中国画作品

点此关注→ 武汉民盟 2023-09-20


前  言


阳春三月,喜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八十一周年之际,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全体艺术家,饱含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无限热爱,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不忘初心、扎根人民,守正创新,创作出大量优秀书画作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韶华不负。我们将陆续按期推出书画艺术家个人网络作品展回馈伟大时代。


中国民主同盟武汉市委员会

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


徐协桥,现任武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院长,武汉书画院副院长,东西湖书画协会顾问,武汉“三八"画会顾问。



梅声竹影入画来

——徐协桥梅竹系列国画品读

文学家  何蔚

 

不只是我,我相信几乎所有热爱艺术的人,或许都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艺术家究竟是干什么的?如果把艺术家的范围缩小一点,只针对画家,甚至再小一点——只针对中国画家,那么,我们再问问这个问题:画家究竟是干什么的?或者说,怎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中国画家呢?


中国画《烟姿玉骨》 纸本68×48cm


中国画《傲风雪》 纸本68×48cm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容易回答,但又似乎很难回答。如果作为局内人,你说你难以回答,那或许是因为你想得太多,想得太复杂了一些,许多事情想得太多、太复杂了,就不容易说清楚。但如果你是局外人呢,你或许就会想得简单一些。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一些,往往就容易说清楚了。


中国画《秋之韵》 纸本68×48cm


中国画《香雪》 纸本68×68cm


对于中国画而言,我就是一个局外人。然而,当我认真品读了画家徐协桥先生的梅竹系列作品之后,忽然就对这个问题有了最直接、最简单粗暴的认知。窃以为,所谓艺术家,指的就是那些对经验与表象世界抱有重构的兴趣与意愿,并且具备了这种能力的人。文学、音乐、舞蹈、雕塑、书法、绘画(当然也包括了中国画)莫不如此。所谓重构,就是重新布局,重新排列,重新塑造,重新组合,重新赋予其价值和意义。作为平面视觉艺术的探索者,作为色彩、线条和构图艺术的运用者,画家不应该是复印机,不应该是临摹匠和搬运工,而应该是经验世界与想象空间的对接者和重构者,是既能把现实转化成梦幻,又能将梦幻转换成现实的那种人。毫无疑问,徐协桥就是属于这一类人。他的竹梅世界是独特的,精彩的,有着极高的辨识度。他的竹梅作品可以替他说话,替他说出一个又一个被重构后的经验与表象世界所呈现出来的美学意义和原理。


中国画《竹生空野外》 纸本68×48cm


中国画《天地飘香》 纸本68×68cm


中国画《香风清远》 纸本68×48cm


在经验与表象世界里,有一类画家热衷于秋毫毕现的真实感和细腻感,有一类画家则更倾向于去真实化,去表象化,更倾向于用想象空间去完成对客观事物的重构。古典的中国画是这样,徐协桥的梅竹系列作品更是这样。他是如此醉心于将形、色、韵、趣巧妙地赋予他所描绘的对象,他是如此看重自己的描绘对象,是否能将自己精心设计的画面语言拉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种画面语言不仅包含了“形体语言”和“色彩语言”,还包含了“背景音效”和“画外音效”。我们不妨继续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自己更深入地走进一幅作品,从而听懂作品中的画面语言,比如——

从“形体语言”上看,徐协桥的梅花和竹子常常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出镜的呢?是直立还是斜倚呢?是摇曳还是静默呢?是舞蹈还是飞翔呢?

从“色彩语言”上看,徐协桥作品的色彩基调究竟是冷峻还是热烈呢?是稳健还说洒脱呢?是张扬还是隐忍呢?是疼痛还是欢愉呢?

从“背景音效”上看,其作品中的描绘对象究竟是依山呢还是傍水呢?是披星呢还是戴月呢?是傲雪呢还是凌风呢?是腾云呢还是驾雾呢?

从“画外音效”上看,徐协桥的梅竹系列作品所对应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是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呢?是什么样的美学眼光呢?是什么样的哲学趣味呢?


中国画《风清骨峻》 纸本68×68cm


中国画《独俏一枝春》 纸本68×48cm


我们弄明白了上述问题,就等于是找到了作品的鉴赏通道,就能从作品中读出画家的良苦用心,就能与作品发散出来的信息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我们还可以顺着上述问题,去追溯一幅作品的创作流程,即:当描绘对象(事物)被选定之后,当事物身上的杂质被过滤之后,当事物的整体特征被简化和突出之后,当事物的终极形态被提炼和定格之后……一言以蔽之,就是当经验与表象世界被画家重构之后,我们所看到的事物是不是已经脱胎换骨了?是不是已经剥离了它们原有的俗世形态?是不是彻底诞生出了一个崭新的自己?如果是,那就可以认定这是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否则,就说明你遇见的不过是一幅普通的图案而已。


中国画《月光竹影》 纸本68×68cm


中国画《冷艳幽香》 纸本50×180cm(局部)


通过对画面语言的分析来品读徐协桥的梅竹系列作品,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徐协桥笔下的梅花,如《报春》《铁骨冰心》《天地飘香》《春到枝头万点红》等等,我们读后便能明白梅花是如何开口对世界发声的:那殷红的呐喊,那洁白的承诺,那金黄的预言,既是梅花家族在冰冷的世界里提出的坚定、热烈而又孤傲的诉求,也是大地上的一群先知在万物萧疏的季节里对春天的喊话。这样的发声一旦通过空山灵水的背景音效传递出来,便使得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指向,同时也被赋予了高蹈的魂魄。徐协桥笔下的梅花常以简洁、陡峭来作为构图的基准,梅的性情与人的性情高度融合,不缺少古典情怀的介入,更不缺少现代意识的加持。这么说吧——你也许已经见过大量梅花题材的国画作品了,但是,无论你将徐协桥的梅花与谁相比,你都能发现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说白了就是画风与“画面语言”的差异性,眼光与感知的差异性,想象力与表现力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一个画家的高与低、深与浅、厚与薄、轻与重。从这个角度上看,徐协桥笔下的梅花所展示的,不单是画家个人的巧思新意,更体现了他对客观世界进行主观重构的兴趣和能力。


中国画《秋之声》 纸本68×68cm


中国画《月朦胧》 纸本68×138cm


中国画《清风雅韵》 纸本68×68cm


近几年,徐协桥画起竹来可谓是愈见风范,愈显风采与风骨。如《秋之韵》《月光竹影》《烟姿玉骨》《风清骨峻》等等,既有空灵之妙,又有丰饶之美,还有魔幻之奇和诗意之新。徐氏竹影总是带着浓厚的性情标签,在似曾相识与恍若隔世之间,时而深入浅出,时而变幻莫测,时而随行就市,时而大开大合。老实说,在中国画中,竹子这种题材永远都是高频题材,由于众人趋之若鹜,故很难推陈出新。然而,徐氏竹影给我带来了惊喜。他的推陈出新仍然是以“重构”为前提的。他可以让亘古不变的竹子在冷色与暖色的支配下变化无穷,且常变常新;他可以让竹子挣脱喧嚣,离群索居,成为孤寂清高的隐士;他还可以让竹子抱团取暖,回归集群,组成步调一致且又个性纷呈的合唱团。徐氏竹影具有无意染尘埃的清雅格调,具有恰到好处的疏密度、丰俭度和饱和度,具有与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生命仪式感。

那么,一幅画最终能带给我们的极致享受又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诗意。当司空见惯的经验与表象世界被画家主观重构之后,诗意随即便扑面而来。因此,与其说我此刻是在阅览徐协桥的国画作品,还不如说,我其实是在品读这梅声竹影入画来的酽浓诗意。


中国画《清香溢远》 纸本68×138cm


中国画《红艳呈祥》 纸本68×138cm



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书画家个人作品网络展

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程生达花鸟画作品

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魏康祥人物画作品

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戴方德中国画作品

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程业浩油画作品



- END -

图文: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

编辑:民盟武汉市委宣传部


往期回顾

民盟武汉市委召开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

盟员风采 | 百岁老人为盟员法官送来锦旗

民盟成立81周年 |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民盟

植树节 | 把绿色种在春天里

盟员风采 | 她荣获武汉“新时代巾帼英雄”称号


★ 扫码关注  武汉民盟 ★


喜欢,就点赞点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