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专稿|中乌构建“人文共同体”历史积淀与发展前景
李琪(丝路新观察智库成员)
【李琪】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21年我们迎来上海合作组织20年华诞,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独立建国30周年。当此之时,我们正处于百年大变局与世纪大疫情相叠加、相交织,对人类历史进程具有创新性意义的关键时刻。中乌构建“人文共同体”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均为“丝绸之路”古国,彼此之间的历史联系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两国人民的先祖就取道漫长蜿蜒的古“丝绸之路”进行着物贸和文化的交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遗产。
中乌两国既是人类社会诸多文化现象的发源,也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媒介。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腹心,地缘位置独特、众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汇。这里拥有丰富的细密画、壁画、园林、建筑、陶器、金属工艺品、艺术织物、民族服饰、古迹文物、人文景观等人类文明宝库的珍贵遗产。这些文明成果在本土发展进程中,碰撞、吸纳、融合了希腊罗马文化、波斯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草原游牧文明和绿洲农耕文明等元素,是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晶。
中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类似的文化现象在中华大地的一些区域也具有厚重的积淀。古老的“丝绸之路”融汇了中-乌两国的历史文化,折射出两国文明交往的历史图景。许多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展现的不是区域的孤立现象,而是既有深厚的本土根源,也有众多外来文化基因的借鉴和融通;诠释了不同历史文化区域之间的相互交通、兼容并蓄和博采众长。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文明交往史,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了古代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多元文化特征。历史赋予两国人民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和底蕴,为新时代两个文明古国强化传统友谊,打造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奠定了深厚坚实的基础。
推进双边关系高质量发展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均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两国是战略性近邻和彼此外交重点国家。两国建交近30年来,双方不仅在政治安全、经济贸易和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新闻媒体、科研智库、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孔子学院、体育运动、各类艺术、旅游演艺、民间组织、青年培训等人文交流合作方面日益频繁、不断拓展;诸多项目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和令人欣慰的国际社会影响,对促进民心相知、相近、相通、相亲,加强两国人民世代友谊发挥了巨大作用。
跨文化教育合作丰富了构建“人文共同体”内涵。2013年12月,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外交大学成立了中亚地区首个“中国馆”。同年,上海大学设立了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与教育交流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成立了“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获批中国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备案基地。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之下,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教育合作不断深入。乌来华留学生人数由2013年的1805人,增加到今年的6500余人,还不同程度享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成为中亚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陕西师范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历史学科以2+2模式合作办学、互认学历初具雏形。
2019年10月9日,由中国30多所顶尖大学代表参加的“中国高等教育”展览在塔什干隆重举行,为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机遇。同年,中乌两国在学龄前教育领域的合作有了重大突破。双方达成协议,中国将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幼儿园建设,开发和引进幼儿教师培训远程教育课程。
中乌两国在促进阿富汗和平进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两国通过教育合作,为阿富汗经济发展需求,培训语言、能源、铁路运输和服务业等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有一万多名青少年通过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等形式学习中文。两国的跨文化教育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教育影像和教育政策的认知和了解,拓展了双边人文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科技合作引领“人文共同体”建设不断深化。加强科技创新和中乌之间科学技术的交流合作,对于两国乃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服务是两国合作的重点取向。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科学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自2018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围绕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发展需求,以中乌两国植棉技术合作为主要目标,在乌兹别克斯坦实施了“1+3”棉花科技示范园区布局模式,推广中国植棉技术。
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陕西杨凌示范区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与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农业节水灌溉、良种繁育生物工程、花卉苗木种植、畜牧养殖技术及管理等多个领域开展交流合作项目,培训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
2019年8月,中乌两国政府还签署了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联合投资10亿美元的化学和石化行业企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生产设施高科技项目。
联合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进“人文共同体”发展。中乌两国合作抢救、挖掘和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恢复历史真实面貌,弘扬多元文明优秀传统,对于中乌两国共享共用,共同传承“丝绸之路”承载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两国文化遗产项目的对接,为加强沿线国家、乃至人类文明的交流融合,实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共处,提供了新的、更具实质性的合作契机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家在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地区和苏尔汉河流域等区域开展的联合发掘和遗址保护的合作工作已愈十年,成果斐然。两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从宛都到长安”的联合展览。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联合考古卓有成效,把中国与中亚地区之间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丰富了中乌文化理念默契和关联性的内涵,成为新时期两国文明对话的重要纽带。
旅游合作产生社会经济效益提升“人文共同体”影响力。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均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两国都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旅游业的协同合作,对于推进两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和发展本国经济发展的举措,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游客实行了电子签和简化签证手续。2017-2019年中国赴乌兹别克斯坦的游客增加了两倍。一些跟进项目的签订和实施将促进景区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环境的提档升级,将拉动景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提升景区所在地的人口就业率和脱贫率。
智库媒体、民间外交为构建“人文共同体”拓宽文明对话之路。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建国近30年来,中乌两国之间的文明对话、民间外交不断加强,无论是国家规模,还是地方层级的人文交流合作领域逐年扩大,民相知、国相交日益深化。
2018.09
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使馆、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战略中心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智库媒体间对话会”在塔什干举行。
2019.05
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中心与塔什干孔子学院、撒马尔罕孔子学院在塔什干举行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创新文化中心”开幕式。
2019.12
由上还合作组织秘书处、乌兹别克斯坦驻华使馆、中国国际友好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文化日-古丝路明珠巡礼”活动在北京举行。
2020.08
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主办了线上形式的第19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为乌兹别克斯坦的青年一代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经验,认知中国文化的平台。
青年是中乌两国促进民心相通,近年来,中乌青年交往蓬勃发展,构建“人文共同体”的生力军和世代友好继往开来的传承人。
协同治理公共卫生危机构筑“人文共同体”创新增长点。过去的一年,COVID-19肆虐全球。中乌两国政府和人民发扬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历史传统,合力应对突如其来的世界性公共卫生危机。
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最紧要的时刻,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乌兹别克斯坦出现疫情之后,中国政府立即决定向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应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邀请,2020年4月27日中国政府派遣联合医疗工作组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在7个州市的3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举办讲座、咨询、会诊等活动,与乌兹别克斯坦医学专家分享中国防疫经验,给予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巨大支持。
2020年5月7日习近平主席与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就两国携手抗击疫情,化挑战为机遇,推进两国全方位合作,确保双方商定的“一带一路”项目顺利实施,不断深化在世卫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协作,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内容进行了通话。中乌两国积极开展卫生应急、防疫保障、医药研发、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医务交流等领域的创新合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突发大疫情相叠加、相交织的新形势下,中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
结 语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是平等互利、安危与共、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独立30年来,选择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大量数据和个案说明,中乌全方位合作硕果累累,斐然可观。人文合作、互通有无是中乌两国人民心相通、利相融、共繁荣的重要途径。不断拓展和完善两国间多元化文明交流机制,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认同的人文格局,将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旺盛持久的生命力。中乌两国共建“人文共同体”是深化双边关系可持续、高水平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年终专稿|从首任总统“突厥情怀”看哈萨克斯坦民族国家文化建设
来源:丝路新观察
往期推荐▪ 8亿人脱贫!中亚国家如何借鉴中国减贫经验?▪ 年终专稿|从首任总统“突厥情怀”看哈萨克斯坦民族国家文化建设▪ 9640!▪ 图集|乌国人的生活原来是这样!
温馨提示
凡转载本账号文章,请在明显位置标注:转载自“丝路新观察”。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意见。
如需广告、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z13565801531。
丝路新观察网站:www.siluxgc.com
新浪微博:丝路新观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