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城记 | 到汕头吃粥去

小南时光 小南时光 2022-06-07

到汕头吃粥去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明代张方贤所作的《煮粥》一诗,最后两句是:“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淡泊的粥,一定是稀粥了,米粒估计是不多的,只有文人,才能吃出个中的滋味长来。两日的粮,硬要分成六日来煮,那就只能吃粥了。我小时候, 早晚都是吃粥,独有中午是干饭。宋代的张文潜说,“食粥可以延年”,但在我们老家,食粥不过是因为粮食不够,“有客只须添水火”而已。

后来还读到一本《大众粥谱》,才知道,囯人吃粥的花样繁多,甚至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周书》上,就有“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的记载了。但在我的记忆中,把粥吃得最有滋有味、最荡气回肠的,则非潮汕人莫属了。

在汕头,粥城遍地都是。不就是吃个粥么,但吃法不同,气派也就不同。你到了汕头,若不吃粥,算是白去了。尽管汕头那带,小吃无数,油条,豆花,蚝烙,炸蟹枣,卤猪脚……样样诱人,但经典食谱中,还真是缺不了粥。潮汕人称粥为糜,大米粥叫白糜,稀粥叫清糜。现在你在街上吃到的,多半不是稀粥,而是很粘稠、并且加了各种作料的粥。在粥里加什么,就叫什么粥:大石斑鱼粥,蚝仔粥,螃蟹粥,虾粥,皮蛋粥,菜粥,番薯粥,芋头粥……凡物皆可入粥,吃起来,味道自然也就丰富多变了。多数的粥,是大米和作料一起放下去慢慢熬出来的,虽说是吃粥,其实已分不清饭粒和作料,味道早已融为一体了。也有人喜欢吃白粥,配一碟萝卜干、橄榄菜或者花生米,清淡,适于养生,尤其是身体不爽之人,白粥之可口,近乎有药用的价值了。



每次去汕头,朋友请得最多的,是吃大石斑鱼粥。尤其是夜晚,在路边的一个小店坐下来,一盆热乎乎的沙锅粥端上来,再多的烦恼,暂时也忘了。有些菜谱上,还写有介绍:大石斑鱼,又称 “过鱼”,原产地是印尼、菲律宾、泰国等深海地带,皮较脆,骨香美,肉鲜嫩,长期食用,具强身、美容、提神之效。看了,不禁莞尔。宋代秦观说“家贫食粥已多时”,清代曹雪芹也有 “举家食粥酒长赊”的经历,吃粥,一直是贫穷的象征,可是,到了汕头人这里,却吃出了如此壮观的景象,这大约也是一种饮食文化吧。不知有没有人考证过,潮汕人是何时开始吃粥的,“粥后一觉,妙不可言”的境界,又是从何时开始传开的,也许,在潮汕人看来,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吃到味道丰富的家乡米粥。

每当粥香飘起,汕头人怕是无人不驻足相闻的。“吃粥去”, 一句平常的话,却有多少滋味在心头啊。

选自谢友顺《读城》;清华大学出版社

图源 | imagemore、unsplash


或许你还喜欢:

读城记 | 共和国 · 城市记忆

读城记·舟山 | 听说你也喜欢海

读城记 | 遵彼乌镇,遁其条枚

读城记 | 北京·四合院

读城记 | 苏姑城西

读城记 · 丽江 | 风韵逐次亮起

读城记 · 西安 | 不朽之都

读城记 | 外滩漫游者

爱上南大 | 无运动,不青春

读城记 | 六月,来慈溪吃杨梅吧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童天语 

 『小南时光』主播

南京大学2018级海外教育学院

责编 | 童天语

美编 | 龙禹圻

剪辑 | 张智煜

指导 | 逸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