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南大 | 旅行是群体的孤独
世间最美好的旅行
就是一个人走向另一个人
不论是欣赏美丽的风景,或是邂逅美好的人——旅行,总是以神秘的姿态存在,激励你不断出发。
然而,当旅行社遍地开花,当“留守”变成“特立独行”,当“叶落归轮”成为多数人的心理状态……旅行,是否沦为追逐时髦的工具?它是否被蒙上风尘,模糊了最初的容颜?
“旅行是群体的孤独”,保罗·莫朗在《旅行》一书中形容这样现代的旅行。
没有刻薄的批判,没有尖锐的讽刺。有的只是保罗·莫朗对旅行意义的思索,对大众出发的心理探求。正如他所言,此书的目的在于“展现一个没有立足点的世界的社会形态”。他时而“逆流而上”,游向过去,以历史的视角讲述交通工具的变革,道路的改善,旅馆的旧貌新颜;时而剖析心理,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人们对存在的追寻与摆脱束缚的渴望;时而面向现实,从社会的眼光看旅游业对就业、出口的贡献。
他仿佛一个智者,窥见时代的焦虑与逃避。字句间,渗透着他对旅行与人类文明、社会变迁的思考。简短,深刻,却重重地,敲在我们心里——那是思想的重量。
“战争本身便是国家性质的旅行”莫朗为战争增添了新的阐释。亲历二战的腥风血雨,外交官与小说家的双重身份为他的写作提供了独特视角。从消除人们众多顾虑的“集体旅行”到提供旅行新思路的“beach-comber”的生存方式,我们忍不住为他的博识惊叹。
他细细咀嚼游客们在旅行前后的心理反差——准备工作带来的满足,去往火车站时的欣喜,出发前朋友的殷勤挽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期待,仿佛“重新找回童年以及难以言说的幸福”。然而陌生环境的冲击很快使你大脑疲劳,重返“牢笼”的冲动浮上心头——你会顿悟,“没有任何地点像理想中的黄金之国”“美在我们心里”“风景是一种精神状态”。异乡的一景一物都在督促你,回归社会后,找到自己的位置,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保罗·莫朗是一位所驶之船将要消失或沉没的船长。”柯亚达廉如是说。在充斥着旅客的今天,远行的人啊,你是否该叩问自己:我为了什么而出发?
保罗的文字,恰是这世界的一束微光。它指引着我们,顽强地,行走在那段追寻自我的旅途。
片段选读
出 发
卢梭曾说:“因此,我们不能够因为游历得不好就得出结论说游历没有用处。” 在他的时代,这一点尚可原谅。但在今天,我们已经有了现代旅行和国际航线。愚蠢的人也在为了出发整理行装。我们应该有条不紊地为旅行做准备。不要跳过这段时光,错过我们在静默中生发的对空间的爱,因为出发同回归一样,确实是最美妙的的时刻;就像在爱情当中,一切都比不上爱意初萌的那一刻。
长距离的旅行往往缘于巧合。遇到一个人,读文章时捕捉到一个字眼,离开的念头便这样萌生;有时,这个念头在黑暗中蛰伏了多年才迎来破晓。有时,因为深知不可能,人们玩笑般地准备一场无望的逃离,却意外发现自己已然无意识地启动了不再受自己掌控的机器;没想到逃离真的降临,自己已身在车上!
某个搭顺风车的人后悔没有学过地理,或是惋惜学过的知识竟已不再适用。几天后,他的双脚就不再与地面接触。他开始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移动;他已经动身啦,这就是旅行的神秘主义;尽管他依旧同活着的人来往,却已不再与他们为伍。在旅客眼中,只有他要游览的国家的居民存在于世。他带着推荐信奔去该国人民的家中,打听到了上千种矛盾的消息,从一家走出又进入另一家,参观他们奇特的房屋,拜访他们默默无闻的妻子,探究那些意想不到的社会阶层。在同一天,他拜访了退休的老公务员、终日醉醺醺的船长、咖啡馆的女演员,昨天,残酷的命运将他们置于此地,而这未尝不是旅客的明朝。在巴黎城内,这已是他向新的纬度进行的第一次旅行。
他大概可以写一部小说,主人公被这比旅行本身更有诗意的初体验所诱惑,为了出发费尽气力,如同那些宣布退休但还未打算告别舞台的演员,为自身利益延续演出。罗兰·洛登巴克(Roland Laudenbach)的电影《美洲历险记》便以不动的旅行为主题,别具魅力,其中伊冯娜·普兰当和皮埃尔·弗雷纳的表演尤为精彩。为了欣赏列车的来往,弗勒斯谢想永久地成为一座车站的主人(《天桥》)。这些人对您说:“您能离开是多么幸运啊!”话音一落他们沉默了,眼睛不再看问您,而是落在自己身上,在一秒的时间里匆匆回顾自己的烦恼和沉闷的日常生活,时间一天一天流逝,他们却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能看;在想象中,他们给予自己随您而去的运气,片刻间离开将伴自己到老的无法改变的一切。凭一句话而被假释的犯人,沉默无言。
自离开城市到达火车站或码头起,旅行让他重新找回的童年以及难以言说的幸福,自然且必然使他感到轻盈、自主、简单,仿佛回到了前亚当时代。
……
文章节选自《旅行》,有删改
延 伸 阅 读
《旅行》
[法]保罗·莫朗 著
唐淑文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5-21603-9
南京大学出版社
扫描二维码购买图书
图片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提供
或许你还喜欢: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杨勋荣
责编 | 马飞羽
文编 | 陈一霞
指导 | 逸一之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