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亏?首款国产新冠药官宣停产,4.41亿元研发投入仅换来5160万元营收
商业化8个月后,首款国产新冠中和抗体疗法官宣停产。
3月24日,腾盛博药发布公告称,决定停止生产旗下控股子公司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下称“腾盛华创”)研发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amubarvimab,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romlusevimab,BRII-198)。
公告进一步指出,这一决定是基于不断演变的新冠疫情趋势和相关政策的更新,包括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计划于2023年5月结束新冠疫情国家紧急状态和公共卫生紧急状态(PHE),以及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企业(CDMO)对药物相关情况的长时间观察。
财报显示,2022年,腾盛博药营收由零增加至5160万元,均来自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其研发开支为4.41亿元,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69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为2686万元,年内亏损约4.84亿元。
对于此次停产后,是否还有剩余库存,腾盛博药相关负责人回应《华夏时报》记者称:“我们已基本将该药物的全部适销产品销售到全国25个省份了。”
01去年销售额5160万元
02停产并非个例
中和抗体是指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能识别抗原特异性部位而使抗原失去活性,抑制其功能的抗体,也被称为保护性抗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20款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临床,国内在研治疗新冠中和抗体药物至少有10款。
整体来看,全球已有6款中和抗体或组合疗法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包括此前获批的再生元casirivimab/imdevimab联合疗法、礼来/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etesevimab/bamlanivimab联合疗法、葛兰素史克与Vir Biotechnology合作研发的Sotrovimab。
尽管赛道火热,但中和抗体的疗效,一直被业内质疑。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流行株的迭代很快,平均6个月左右。抵抗不同的变异株,需要的中和抗体(抗体特异性)是不同的,半数抑制浓度也是不同的,这两个指标能说明抗体药物的有效性,此外,维持保护时长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中和抗体的保护力值得关注。
事实确实如此,随着病毒不断变异,中和抗体一度因为疗效不足出现被停止使用的情况。
2022年3月28日,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最新指示,全美有8个州将停止使用葛兰素史克和Vir Biotechnology联合研发的新冠抗体疗法。FDA声明称:“对具有高度传播性的奥密克戎BA.2变体而言,于2021年5月获得紧急使用授权(EUA)的葛兰素史克新冠抗体疗法sotrovimab可能不太有效,不适用于大规模流行的的BA.2病毒株。”
更早一些的2022年1月24日,FDA宣布限制再生元、礼来/君实新冠中和抗体的使用,因这两款抗体对Omicron突变株无效,除非患者感染的是对这些新冠中和抗体敏感的突变株如Delta,医生才可以对患者使用这两款抗体。据再生元2022年财报,自限制使用以来,REGEN-COV在美国的销售业绩瞬间降至冰点,为0销售。
或许同样是基于疗效不佳的原因,2023年1月下旬,FDA撤销了对阿斯利康Evusheld的EUA,自此,在美国投入使用的六款中和抗体全线败退。而正在排队申请EUA的中和抗体,也成为了明日黄花。
2022年4月,再生元宣布FDA延长了REGEN-COV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的上市申请审查,PDUFA日期是2022年7月13日,但至今仍未有更多消息披露。
2021年10月,腾盛博药就宣布其在研的中和抗体联合疗法已经向美国FDA提交了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如今,两年过去,等来的却是停产和撤回的消息。
“公司正在与美国FDA沟通,在完成所有监管要求后,适当的时候撤回EUA申请,并会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进一步沟通,在2023年第三季度完成监管机构的各项要求后,撤回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腾盛博药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至于其他一度被热议的中和抗体资产,诸如迈威生物9MW3311 、神州细胞SCTA01、绿叶制药LY-CovMab、复宏汉霖HLX70、济民可信JMB2002等等名字,恐怕已经成为掘金路上的一个分母。
与此同时,还有一系列在研国产小分子新冠药物的命运也成疑...
柳叶刀预印本:首个能预防新冠后遗症药物,“神药”二甲双胍,后遗症风险降低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