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度跌停!药明康德被海外“狙击”,影响多大?

化工邦
2024-12-13
化工邦,医化行业人脉社交和一站式服务平台
1月29日,国内CXO龙头企业药明康德再次跌停收盘,连续两日跌停成为市场热议焦点。与其节奏一致的是,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康龙化成、凯莱英等板块相关股票。消息面上,美国议员提交法案,要求禁止美国公司与海外生物技术提供商签订合同,中国企业包括药明康德、华大基金等公司被提及。股价大跌也反映出国内CXO行业高度依赖海外业务的现状,业内人士分析,草案从提交到通过还有很多程序和时间,能否通过都是未知数,长期来看,这类消息对上市公司经营造成的影响有限。


药明康德连收跌停

据媒体报道,在一项2024年1月25日提交给美国众议院的《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版本中,药明康德被提及,近期亦有一项类似的法案草稿在美国参议院被提出。美国议员提议,禁止美国公司与海外生物技术提供商签订合同,包括采购或获得由相关生物技术公司生产或提供的任何生物技术设备或服务,以确保这些企业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直接受影响的有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包括药明康德、华大基因及其子公司华大制造、Complete Genomics等。

受此消息影响,1月26日收盘,药明康德A股跌停,港股也大跌16.43%。港股药明生物也遭重挫,收盘大跌18.17%。华大基因股价下跌超过3%,华大智造股价下跌超过5%。

经过一个周末,1月29日,药明康德A股股价继续收获跌停,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股价也都收跌,华大智造股价跌超12%。当天,药明康德遭北向资金净卖出6.91亿元位列两市第一,盘后三日龙虎榜数据显示3家机构席位合计净卖出近10亿元。

另外,优宁维、康龙化成、博济医药等多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回应了该法案草稿消息对相关业务的影响,多数表示相关事件不会对公司当前经营产生影响。

药明康德1月26日公告称,该生物安全法草案尚未生效颁布,其后的立法程序要求美国众议院和美国参议院分别在相关委员会审查后,对各自的法案版本进行投票以形成最终版本。因此,草案的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

药明康德随后就草案涉及内容进一步回应称,公司坚信药明康德的业务不会对任何国家的安全构成危险;作为公开上市公司,全球有超过20万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二级公开市场上投资和交易公司股票;药明康德设立"生命化学研究奖",旨在发现和奖励在相关科技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发明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评选标准只和相关科研经验、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相关。最后公司表示,始终遵守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各运营地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通过坚持本公司核心价值观"做对的事,把事做好",药明康德一直是全球医疗行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持续为数千家美国及全球客户提供药物研发和生产服务,助力推动创新药物早日上市,造福全球病患。

华大基因也表示,公司管理层会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估、讨论,若是真的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严重影响,不排除会与美方主动沟通。

华大智造也公告称,公司注意到目前该草案尚处于提案阶段,且对于公司的指控存在多处事实错误,后续可能被修改或终止,能否形成法律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严格遵守运营市场所在地的各项法律法规,高度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CXO产业严重依赖海外市场

关于生物安全法草案的消息给国内整个CXO市场股价造成了不小的波动,凯莱英、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等众多公司股价大幅下跌,这在一个层面也反映出国内CXO产业业务对海外市场高度依赖的现状。

以药明康德为例,根据财报数据,近10年来,药明康德主营业务中,海外业务一直占据较大比例,且美国的占比几乎都超过一半。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境内占比只有19.04%,海外占比超80%,其中美国业务占比超65%。2023年上半年,药明康德来自海外的营业收入为156.4亿元,占到全部营业收入的82.9%。2023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营收295.41亿元,其中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为194亿元,占总营收65.67%,另外来自欧洲客户的收入为32.8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

其他CXO公司的数据对比也可以看出高度依赖海外的业务。

2023年中报,凯莱英来自海外的营业收入为38.56亿元,占到全部营业收入的83.43%,泰格医药来自海外的营业收入为16.13亿元,占到全部收入的43.46%。

2022年,康龙化成来自海外的营业收入为83.86亿元,占到全部收入的81.68%。

华大基金表示,公司疫情期间紧抓全球精准医学服务体系建设扩容的契机,在产品资质、本地化战略规划等多个维度,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在海外业务战略合作方面,公司与印尼、泰国、智利、阿根廷和塞尔维亚等国合作方签署了一系列意向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公司精准医学技术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应用。

国内的医药外包服务行业为何高度依赖海外市场?

CXO俗称医药外包,主要分为CRO、CMO/CDMO、CSO三个环节,分别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可简单理解为研发外包、生产外包、销售外包。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大量初创制药公司成立,药企研发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新药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叠加中国的工程师红利等因素,海外公司的订单快速向国内转移,加上国内政策端也有利好消息,使得国内CXO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药企的研发活动加快由独立自主研发向研发外包转移,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爆发,也让飞速发展的CXO企业承接了大量海外订单。

数据显示,2017-2020年,国内CXO主要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合计占比从62.7%提升至71%,海外收入年复合增速约34%。我国CRO行业规模已从2011年的13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7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CAGR)超过20%,2019年至2021年CAGR保持在20%到25%。


长期来看影响有限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美国多次发布所谓的“实体清单”,其中就包括部分CXO行业上市公司,类似的生物安全法提案每年也都有。去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就曾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以降低美国对国外的依赖,确保美国能够把所有发明创造转化为产品的能力。这些消息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的波动,但是正如药明康德等公司回应,这些提案能否通过还是未知数,即便通过甚至最终执行可能都有较为漫长的时间,因此长期来看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有限。

中信建投最新观点认为,外部环境波动对医药生物海外业务市值影响有限。根据药明康德的公告,该生物安全法草案尚未生效颁布,其后的立法程序要求相关委员会审查后对各自的法案版本进行投票以形成最终版本,仍存变数。其次,他们预计对行业影响有限,该草案的心理影响大于实质,选择的核心标准还是对公司业务竞争力的评估。

风证券最新研报认为,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明确,自2020年开始,无论是权益授出的形式亦或是产品获批上市的形式,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市公司已完成20余项药物/在研药物海外权益的授出并且有3款创新药在美国获批上市。他们认为经过十余年积累以及近几年的迭代升级,随着更多创新品种完成概念验证、注册性临床、获批上市等关键节点,中国创新药出海有望迎来更多元、更高质量的发展。
(来源:风口财经,记者 刘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若是转载文章会标明出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交流学习。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的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图片、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01

又一家CXO公司终止IPO

02

药明生物暴跌超20%带崩整个板块,CXO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吗

03

CXO新的坑已经挖好了?

开发本质安全型高效催化剂及绿色新型催化技术是新催化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重点任务之一。满足精细化工发展的市场需要,加强绿色催化技术工业化的应用,设计和开发出若干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立体定向、稳定性好、寿命长的高效催化剂和相应的催化技术, 成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使催化剂的开发向科学化、系统化前进一步,实现安全的绿色的催化反应工艺和技术,我们定于 2024 年 3 月21 日-23日(21 号全天报到)在上海市举办2024第四届绿色化工新型催化技术研究与高效催化剂开发应用研讨会”。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参与活动报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化工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