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永太教授、冯年平教授《ACS Nano》:仿生金属有机骨架联合可溶性微针实现增生性瘢痕的靶向治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由于缺乏主动靶向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的递送系统,很难将药物的作用集中在增生性瘢痕(HS)组织。上海中医药大学冯年平教授课题组最近发现 HSF 膜具有同源靶向作用,并开发了一种用于局部治疗 HS 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相关成果以标题为“Microneedle-Mediated Biomimetic Cyclodextrin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for Active Targeting and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在ACS Nano期刊发表(DOI: 10.1021/acsnano.1c07829)。
来源于中药的有效成分槲皮素(QUE)被报道具有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但其水溶性差,难以经皮渗透。课题组设计了碳酸二苯酯交联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CDF)作为药物载体,载药量达到26%,QUE水中溶解度提高了30余倍。所制备的CDF可在一定时间内在水中保持稳定性状,经 HSF 膜包覆 (QUE@HSF/CDF),然后分散在白芨多糖(BSP)为基质的可溶解微针中。与透明质酸制成的微针相比,微针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更好的物理稳定性。
这种仿生纳米药物递送系统(BSP-MNs-QUE@HSF/CDF)通过调节 Wnt/β-catenin 和 JAK2/STAT3 通路并降低 HS 中胶原 I 和 III 的表达来提高对 HS 的疗效,该性能优于没有 HSF 功能化或微针辅助的系统。此外,研究人员发现BSP具有协同作用。这种目前设计的结合仿生纳米粒子和可溶解微针的药物递送策略有望在皮肤病治疗和化妆品领域得到应用。
仿生金属有机骨架与可溶性微针联合用于增生性瘢痕的靶向治疗(示意图)
本文要点:
1)碳酸二苯酯交联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实现了高载药和水中包覆HSF膜
2)HSF膜的同源靶向作用与膜黏附蛋白种类密切相关
3)HSF膜介导显著增加了纳米粒在真皮层的滞留
4)QUE和BSP通过调节 Wnt/β-catenin 和 JAK2/STAT3 通路并降低 HS 中胶原 I 和 III 的表达来提高对 HS 的疗效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1c07829
相关进展
沈阳药科大学李三鸣教授课题组《ACS AMI》:生物相容性pH/H2O2双重敏感棒状手性介孔硅纳米递送系统的主动靶向与肿瘤的治疗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