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南理工大学夏启斌研究员课题组《ACS AMI》:坚固的镍基金属-有机框架用于甲烷的捕获及纯化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夏启斌研究员课题组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了题为“Robust Nickel-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Highly Efficient Methane Purification and Capture”的文章。本文通过选择高pKa值的吡唑类配体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的镍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Ni-BPZ。Ni-BPZ能同时高效分离C2H6/CH4和CH4/N2混合物,实现甲烷的捕获及纯化(图1)。其一维菱形孔道与C2H6分子很好地匹配,形成强的吸附作用力,使其在298 K, 1bar下C2H6/CH4分离选择性超过50,同时在0.1 bar时C2H6吸附量也高达2.46 mmol/g,解决了吸附量与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效应。对于CH4捕获体系,Ni-BPZ的CH4动态生产率超过1 mmol/g,高于多数已报道的吸附材料。这些结果证明了具有均匀一维孔道的MOF在热力学分离上具有优势,为设计克服重要化学分离挑战的高性能MOF吸附剂提供线索。
图1. Ni-BPZ用于CH4捕获及纯化
图2. Ni-BPZ在298 K, (a) 1 bar; (b) 0.1 bar下的C2H6和CH4吸附等温线; (c) C2H6/CH4选择性; (d) Ni-BPZ对C2H6/CH4的吸附分离性能与文献报道的吸附剂的对比。
图3. (a) Ni-BPZ在298 K, 1 bar下的CH4和N2吸附等温线; (b) Ni-BPZ对CH4/N2的吸附分离性能与文献报道的吸附剂的对比。
图4. 模拟混合气体系(a) C2H6:CH4 = 50:50; (b) CH4:N2 = 50:50在Ni-BPZ中的吸附密度分布图。
图5. 模拟单分子结合位点示意图。
图6. Ni-BPZ稳定性测试结果(a) XRD; (b) CH4吸附等温线。
论文第一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涂是,通讯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吴颖博士后和夏启斌研究员,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支持。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夏启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广东省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 项,广州市民生科技项目 1 项和企业委托项目数十项, 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研究。近年来,在 AIChE J, Chem Eng Sci, Appl Catal B Environ 等国际化学化工与环境领域权威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 100 余篇,其中 ESI 高被引论文 7 篇。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0 余件。曾获 2014 年广东省自然 科学一等奖, 2013 年度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 年南方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评为 2015,2017 年度和 2019 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刊优秀审稿人。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mi.1c23249
相关进展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董人豪团队ACS Nano综述:二维共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电催化应用中的机遇与挑战
广工大何军教授/香港城大徐政涛教授《ACS AMI》:全硫醇功能化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去除汞离子和质子传导性能研究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