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内大王建国教授团队《ACS Nano》:受体平面化和供体旋转策略构建近红外发光I型癌症光诊疗试剂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与内蒙古大学王建国教授团队在《ACS Nano》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cceptor Planarization and Donor Rotation: A Facile Strategy for Realizing Synergistic Cancer Phototherapy via Type I PDT and PTT”的文章(DOI: 10.1021/acsnano.1c10019)。该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受体平面化-供体旋转”分子设计策略构建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和活性氧产生能力的近红外发光I型AIE光诊疗试剂。其中,分子中心的受体平面化能够有效增加分子共轭度、促使光敏剂的吸收和发射波长红移,同时调节光敏剂的激发三重态能级,使其与生物底物的能级相匹配,实现光敏剂类型由II型向I型的转变。其次,在分子骨架两端引入扭曲的大位阻供体基团,可以在不影响光敏剂共轭程度的同时,有效防止光敏剂在聚集态时的荧光猝灭,大位阻供体基团也可以增加聚集态时光敏剂的非辐射跃迁途径,从而提高光热转换效率(图1)。
图1. 乙烯基DPP光敏剂的设计策略及其在近红外荧光引导下I型PDT/PTT肿瘤协同治疗示意图。 研究表明,将传统II型光敏剂3,6-二噻吩取代的吡咯并吡咯二酮(DPP)衍生物中的噻吩基转变为乙烯基时,光敏剂分子的受体单元几乎趋于平面化,分子内形成了很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和D-A相互作用(图2)。因此,相比于噻吩基DPP光敏剂,乙烯基DPP光敏剂均具有更长的近红外吸收和发射波长,并且他们均转变为I型光敏剂(图3)。随着供体基团转子数的增加,它们的光热转换效率从55%逐渐提高到66%。小鼠活体实验证实,含最多转子数量的乙烯基DPP光敏剂(2TPEVDPP)对于肿瘤具有特异性靶向成像能力以及良好的I型PDT/PTT协同治疗效果(图4)。这项研究为克服肿瘤治疗时的乏氧问题、以及近红外I型光诊疗试剂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意义。
图2.(A)四种光敏剂的化学结构;(B)四种光敏剂优化的分子结构及HOMO和LUMO能级;(C)四种光敏剂分子结构中的扭转角。
图3. 光敏剂的光动力与光热性能表征。(A)2TPEVDPP纳米颗粒的粒径及SEM图像;光敏剂纳米颗粒的紫外吸收光谱图(B)、荧光光谱图(C)、ROS产生能力测试图(D)、单线态氧产生能力测试图(E)、ESR信号图(F)、超氧阴离子产生测试图(G)、ROS产生能力强度对比图(H);2TPEVDPP纳米颗粒在不同功率(I)及浓度(J)条件下光热性能测试;(K)2TPEVDPP纳米颗粒在不同浓度下红外热成像照片;(L)2TPEVDPP纳米颗粒光热转换效率。
图4.(A)活体肿瘤诊疗时间表示意图;(B)小鼠静脉注射2TPEVDPP纳米颗粒后的体内荧光成像图;(C)2TPEVDPP NPs静脉注射 72 h后的活体组织和肿瘤NIR-I成像图;(D)静脉注射2TPEVDPP纳米颗粒或生理盐水36 h后,在0.5 W cm−2 (660 nm)的激光照射下, 4T1荷瘤小鼠的热成像图;(E)静脉注射2TPEVDPP纳米颗粒后,小鼠肿瘤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图;(F)注射后72 h后肿瘤和主要器官的平均荧光强度;(G)激光照射0- 15 min肿瘤平均温度变化;(H)治疗期间肿瘤体积变化;(I)不同治疗组处理后的离体肿瘤照片;(J)小鼠体重变化;(K)不同治疗组处理后小鼠肿瘤Ki-67、HIF-α、H&E染色。 本文第一作者为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读博士生冯丽娜、李纯斌、硕士生刘玲秀同学,通讯作者为内蒙古大学姜国玉副教授、王建国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 论文链接Acceptor Planarization and Donor Rotation: A Facile Strategy for Realizing Synergistic Cancer Phototherapy via Type I PDT and PTTLina Feng, Chunbin Li, Lingxiu Liu, Zhiyi Wang, Zihan Chen, Jia Yu, Weiwei Ji, Guoyu Jiang*, Pengfei Zhang, Jianguo Wang*, and Ben Zhong Tang*ACS Nano, 2022, 16, 3, 4162–4174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1c10019
相关进展
唐本忠院士团队Angew:基于NIR-II AIEgen的多模态诊疗系统用于光热协同免疫抗肿瘤治疗
浙江大学周民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团队《Nat. Commun.》: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荧光手术导航大动物临床前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 Adv. Sci.:一锅法制备金属多酚网络包裹的AIE核壳纳米颗粒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唐本忠院士/王东教授和熊玉等 Mater. Horiz.:揭示静电和色散作用力对氢键交联型掺杂聚乙烯薄膜超长室温磷光的重要贡献
唐本忠院士/王东副教授团队:稳定的纯n电子树状大分子-构筑和理解簇发光体系的理想模板
唐本忠院士/王东副教授Biomaterials:负载AIE光敏剂的纳米纤维薄膜用于光动力和光热效应协同的生物防护
唐本忠院士/王东副教授Adv. Sci. :高效I型AIE光敏剂用于肿瘤细胞核靶向光动力治疗
港科大唐本忠院士/深大王东副教授/吉大杨英威教授AFM:新型AIE-柱芳烃智能响应型超分子杂化材料用于多模态癌症诊疗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大AIE研究中心王东副教授:掺杂AIE全纤维气凝胶实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界面水蒸发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与深大王东副教授《ANGEW》: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三重攻击强化“1+1+1>3”协同光动力治疗效应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AIE中心王东副教授《Chem. Soc. Rev.》: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超分子发光材料:构建与应用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王东副教授《Biomaterials》:利用刺激响应性和AIE特性纳米颗粒提高光动力治疗效率
唐本忠院士/王东副教授Adv. Sci. :高效I型AIE光敏剂用于肿瘤细胞核靶向光动力治疗
港科大唐本忠院士/深大王东副教授/吉大杨英威教授AFM:新型AIE-柱芳烃智能响应型超分子杂化材料用于多模态癌症诊疗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