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妇产科主任是如何“炼”成的 | 医界天下

医疗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面对这样的评价,身为福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的黄勉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份职业呢?



曾36小时工作不合眼

回想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妇产科,作为福建医大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的黄勉坦言,其实是因为自己喜欢更有挑战性的外科。“选专业时,压根没想到妇产科这么累,只是因为自己动手能力强,体质好,就选择了为女同胞服务的妇产科。”


上世纪80年代,那时大部分产妇是顺产,正常顺产的产程是十多个小时,出点状况时间更长,值夜班基本上通宵不合眼。


“年轻时体力好,经常没日没夜‘连轴转’,往往是白天看完门诊病人,下午又接着手术,甚至有可能工作到第二天上午。有时一连上了36小时,回到家倒头就睡。” 黄勉说。


遇到夜里产妇突然出状况,黄勉时不时地半夜从家里赶往科室抢救。那时候孩子小,常常第二天醒来发现睡在身旁的妈妈不见了,就问,妈妈你怎么老是往医院跑,怎么老是加班?怎么周末不陪我玩?后来,家人也都习惯了黄勉的工作状态,以至于至今回想,她总是内疚地说,家人永远是自己亏欠最多的。


“不是没想过放弃。”黄勉坦言,当遇到凶险的病人时,当遇到全身心付出却被人不理解的时候,她确实也彷徨过,但是从医的母亲告诉她做一件事就要坚持,尤其是看到一次次病人转危为安,一次次看到病人和家属的笑脸,她觉得一切的苦和累都被这些高兴和欣喜冲淡了。


黄勉主任接生的孩子


科室的“主心骨”

要面临更多精神压力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人口出生高峰的到来,黄勉的工作更忙碌了,随之而来倍增的工作量,让年轻的黄勉得到充分的锻炼,迅速成长为科里的骨干。


担任科主任后,更大的变化源自于精神上的压力。特别是遇到的医患纠纷,黄勉都得一一把关、出面调停。


妇产科手术中,因为输尿管位置特殊,紧邻膀胱和子宫,越大型的手术中越容易出现损伤。很多病人和家属不理解,认为损伤是医生的技术问题,容易引发术后的各种矛盾纠纷,最后压力全在科主任的身上。


后来,黄勉就特别重视术前与患者的沟通,和他们分析每一种手术的优缺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与哪些科室进行协调,进行什么样的处理,术后病人怎么护理,一一交代清楚。“医疗是一个理论、实践密切结合的行业,妇产科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特别是产科工作瞬息万变,顺产难产之间往往只差一步。只有事先把工作做到位了,家属才会明白有些医疗风险真的是无法避免,而不是医生有意而为之,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医疗纠纷。”她说。



美国观摩学习

带回先进技术理念

2015年4月,黄勉手提行李箱出现在纽约,应邀前往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学习,其间见识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观摩了欧美不同流派医师腔镜手术操作方法,领略了很多世界上最新的医学科研成果,也感受到国外医学界“科研成果一出,马上跟进”的科研热情和他们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服务意识、爱病人之心。


黄勉坦言,美国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态度深深打动了她。比如在美国医院里,病人都是由医生陪同进入手术室,目的是让病人更安心,减缓他们的紧张情绪,而国内则是让护工推进手术室,或者让病人独自一人进手术室。


回国后,黄勉也在科室的管理上引入了这一套经验。比如很多手术前要插尿管,以往都是在上手术台前,在未打麻药的情况下插,这个疼痛的过程让很多病人恐惧。后来,黄勉要求医生们在病人上手术台打完麻药后再插尿管,一个小小细节的改变,消除了病人的恐惧,换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医体验,也换来了病人对医生的赞誉。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猜你喜欢

他是“零差评”医生,除了医术高明,还因为... | 医界天下

走近泉州援非医生:一天工作20个小时,坚守医者使命 | 医界天下

“医起”奔跑!马拉松赛道上的“急救兔”,不仅跑步还救人

2017年《福建卫生报》火爆征订中,送自己和家人一份健康!



他们都在关注,就等你

       

       


福建卫生报 有用有趣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