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松菁:被福建省立医院老主任“骂”出来的严师 | 医界天下

林颖 福建卫生报 2021-11-09

2016年,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内科主任石松菁被中国工程师协会授予全国“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荣誉称号。提起对年轻学生的教育培养,她可是位出了名的严师。




独特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诊疗思维


每当石松菁在班外时间打来电话询问病人情况,重症室里值班的年轻医生们都会马上绷紧了神经。这种随堂小测般的询问,虽然让年轻医生们害怕,却很锻炼他们的基本功。


石松菁说,重症科是很多内科疾病的大综合,由于内科的重症患者基础疾病多,再遇上危重情况,整个病情会变得十分复杂。所以基本功一定得扎实,必须对每个病人的病情进展情况了如指掌。


查房是最考验学生的一个环节,跟随石松菁查房,会发现她从不沉醉于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


这个病人昨天的血糖波动是多少?


10-20mmol/L。


什么时候升到了20mmol/L?当时病人在输注什么液体?鼻饲量多少?采取了什么措施?处理之后血糖的演变情况?……


这样连珠炮似的提问常贯穿于石松菁的查房过程:“我会不停地向他们发问,‘逼’着他们开口说。”石松菁说,“重症治疗经常是细节决定成败。”


查房时,石松菁还要求各级医生分别对病人的病情做动态归纳,通过不同级别医生的讲述,让大家从中发现差距,弥补不足。


石松菁也会亲自动手给学生批改病例,因为病例书写、病程记录不但反映年轻医生的基本功,还能体现他们的诊疗思维。


死亡病例分析是很多医生都不愿触碰的事,石松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了十几年。


只有将失败案例分析清楚,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这样的积累必须要有。



严格要求源于自己的成长经历


之所以对学生如此严格地要求,石松菁坦承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1988年,石松菁被分配到省立医院急诊科。一入院,她就经历了一个大内科的轮转学习,当时指导她的几个老主任思维严谨、治学严格,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没有电脑,有些老主任就自己归纳总结经验,制作了一摞摞整齐的疾病卡片,但凡有年轻医生需要,老主任们就会倾囊相授,从不自己独揽。


年轻医生学习不到位、工作没做好,老主任批评起来丝毫不留情面,甚至直接将书写不合规范的病例从窗户扔了出去。


石松菁至今还牢记自己实习时第一次跟随老主任查房的事:


我完全没料到老主任会让一个刚来一两天的实习生背病例。前一天写了三份病例,刚磕磕绊绊背完了一份,紧接着就被要求说出鉴别诊断。虽然老天老主任鼓励了我,但我从随后主任对病情的分析中知道,实际上我说得非常不好。这是我进入临床,主任给我上的第一课。


从那之后,石松菁明白,对待每一个病人都要有穷尽探索的精神,病人的病情有哪些地方是自己不懂的,都得查阅资料弄明白,多学多问。


我也被老主任们骂过,但我十分感激他们把对医学的严谨、对生命的敬畏精神传授给我,这对我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多少会受到前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毕竟医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人文教授身教重于言传


虽然对学生们要求严格,但对病人,石松菁却有她温暖的一面。


ICU是封闭式管理,重症内科患者基础疾病复杂,很多时候不适宜用大量镇静剂,这时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从科室成立起,石松菁就要求大家多与病人及患者家属沟通,多换位思考。在人文教育的培养上,她始终认为身教重于言传。


每次查房,只要病人神志清楚,就和病人多沟通,除了问病情,也聊轻松的话题,更多的是给予鼓励。对准备脱离呼吸机的患者,亲自教他们呼吸肌功能锻炼。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将石松菁和病人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和依赖。


在石松菁的影响下,科室里的医护们始终将病人系在心上。为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过生日,放宽外地家属的探视时间,或是在病人刚入科时,大家一拥而上地帮忙搬抬、插管、抢救……


许多病人出院多年还与石松菁的科室医生们保持着密切的来往,一个简单的小举动,一句“放心、有我在、会好的”给了患者很大的精神鼓励。


END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

编辑:朱晓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猜你喜欢

一张图看懂食物放冰箱几天变质!太实用了,囤年货前必读 | 春节特辑

福建出台新规:福建独生子女可享十天“护理假”,太暖心!

你疯狂采购的“土”年货,或许没营养还不安全!“吃土”完全手册快收藏 | 春节特辑


见多了生死,反而让我对于生命更加敬重。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教育是医学传承的重要环节,这关乎病人生死、关系一个医生未来的成长。——石松菁

福建卫生报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健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